被劫掠的遗产

日期:2016.01.01 点击数:3

【类型】期刊

【作者】汤姆·穆勒 

【刊名】华夏地理

【关键词】 埃及人 神庙 祭祀活动 中国游客 涂鸦 卢克索 浮雕 古埃及

【摘要】这些尼罗河船夫木雕原本伴着一位古埃及逝者,要载他渡过死后的漫长旅程,抵达来世。它们于2009年从一处古墓失窃,掩藏踪迹从埃及去往迪拜,再到达纽约和弗吉尼亚,直到被美国联邦探员截获,并最终归还埃及。 木雕夫人头戴条纹假发,眼神凌厉,躺在一张灯光充沛的桌面上。女教授俯身细看,眼睛已经凑到距她的脸仅一掌宽的位置。“状态仍然漂亮得很……保存得极好。”教授喃喃自语道。审视的目光沿着受害者——棺盖上彩绘的 夫人遗像——的身体下移,止于大腿上部一道横切的新刀痕。教授把它指给我看,又依次指点雕饰中的阿蒙神、朱鹭图案,以及来自《亡灵书》的咒语,“然后这里刻着她的名字和头衔:施塞普-阿蒙-泰耶舍,家族女主人。我把她的名字念出来,算是完成了她在冥世被后人记住的心愿。” 这位古埃及贵妇大约逝世于2600年前,而此刻在检视其内层棺木的是美国阿拉巴马大学的埃及学家莎拉·帕卡克。她的华棺分为大小三具,像俄罗斯套娃一样层层相套,这是最里面的那具,原本安放着她的木乃伊,现在只有气味残存。盗墓者把棺木锯成四段,分别用航空包裹寄到美国,再交给文物修复师拼回原样。几个月后,海关调查员发现了藏匿在布鲁克林一个文物商人家里的棺木。现在它躺在纽约市某秘密地点的仓库里,与之相伴的是联邦执法人员截获的各国珍品:印度的大型石佛,中国的兵马俑,伊拉克、叙利亚、也门的浮雕。它们都是被非法文物贸易掠走的孤儿、争夺文化遗产的国际战争中的受害者。 从敢于放手杀人的印度寺庙窃贼、玻利维亚的教堂抢劫犯,到啸聚百人之众的辽宁盗墓团伙,贼人们正在挖空我们的历史。与大多数非法活动一样,盗墓之害也难于量化。但卫星成像、警方拦截、现场目击报告都表明失窃珍品的贸易正在全球范围内快速增长。 在埃及开展工作的帕卡克率先利用卫星成像来判断考古遗址被窃夺和蚕食破坏的严重程度。她的研究揭示了令人惊心的现状:该国已知的1100处考古区域中,有四分之一已遭到严重损毁。“照目前的破坏速度,埃及的全部已知遗址到2040年将无一保全。”她说,“这实在让人痛心。” 过去20年中,一系列影响深远的庭审案件和文物归国事件曝光了文物贸易的黑暗面,揭露了盗掘、走私者的犯罪网络和他们向纽约麦迪逊大道的古董店和各大博物馆销赃的事实。2002年,在古代艺术品交易领域名头响亮的曼哈顿商人弗雷德里克·舒尔茨被判入联邦监狱服刑33个月,罪名是与犯罪团伙合谋接手偷来的埃及文物。2006年,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在意大利政府的压力下,同意归还一件举世闻名的工艺珍品——欧弗洛尼奥斯陶瓶,这件伊特鲁里亚时代用来混酒的双耳陶器失窃于罗马附近的一座古墓。 埃及的盗墓业就像法老们一样古老。卢克索附近帝王谷内的拉美西斯五世、六世的坟墓早在大约3000年前就被盗了,当时埃及正经历经济危机和外强入侵。 文物贩子在用马桶清洁剂和一把牙科探针清理从叙利亚出土的古币。像他们这样的二级文物盗贼是跟盗墓者收购文物、卖给走私者或经销商,由后者再行转手并牟取巨利。Contact Press Images 文物贩子在用马桶清洁剂和一把牙科探针清理从叙利亚出土的古币。像他们这样的二级文物盗贼是跟盗墓者收购文物、卖给走私者或经销商,由后者再行转手并牟取巨利。Contact Press Images 一名盗墓者在秘鲁瓦尔梅市的公墓兜售彩绘织物。但这一件是从前印加时代遗址偷出来的真品,还是现代仿品?只有专家能辨别。 (预知完整故事,请阅读《华夏地理》2016年7月号)

【年份】2016

【期号】第7期

【全文挂接】获取全文

3 0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