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藏,鎏盒竹节熏炉 姓氏,秘姓 异虫/十七年蝉 奇花/催眠花
【类型】期刊
【刊名】国家人文地理
【摘要】文 李军 图 陕西历史博物馆 1981年5月,陕西省兴平县豆马村的村民在平整土地的时候,意外地发现了一个闪闪发光的器物——鎏金竹节熏炉。这个熏炉精雕细镂,通体为铜铸,外表鎏金,造型像一朵含苞欲放的花蕾,亭亭玉立,富丽端庄。它的制造工艺之精湛,让考古专家们惊叹不已。 在鎏金竹节熏炉的底座上,镂雕着两条蟠龙,蟠龙仰头张口,恰好衔住竹节形柄。竹柄分五节,寓意为节节高升。竹节顶端刻有3条蟠龙,龙头托着炉盘,盘上浮雕着4条漫游于波涛之中的游龙。炉盖透雕着多层山峦,山峰间暗藏缝隙,香料燃起时,烟雾自缝隙中袅袅散出,弥漫在山峰之间,其景象犹如云雾缭绕的海上仙山。在这缥缈的烟雾中,盘中雕刻的4条游龙好似要从这波涛浩渺中腾空而起。工匠们将熏炉与烟雾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使之成为一件艺术瑰宝。 在熏炉的炉盖与底座上都刻有铭文, “内者未央尚卧”这6个字,说明这是汉代未央宫中御用之物。铭文还记载着熏炉制造于建元四年(公元前135年),正是汉武帝当政的第五年。除此之外,专家还在熏炉上的铭文里发现了“阳信家”的字样。据考证, “阳信”是指汉武帝的同胞姐姐阳信长公主。她将自己的侍女献给了汉武帝为妃,后来成了皇后。她又把那个侍女的弟弟,献给汉武帝为将,后来成为了打败匈奴的著名将军——卫青。 阳信长公主对汉武帝关怀备至,因此深得汉武帝的敬爱,他不但经常拜访姐姐的府邸,赠送大量的礼物,还促成了姐姐与大将军卫青的美好姻缘。这件鎏金竹节熏炉便是汉武帝赠送给姐姐众多礼物中最为珍贵的一件。 汉代是中国古代熏炉应用最广的朝代。当时,熏炉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用品之一。人们不仅用它燃烧香料散发芳香,更把它看作是精神生活的享受,从而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熏炉文化,屡屡出现在文学作品中。令人难以置信的是,2000多年前制造的这件熏炉,加工精度和表面光泽度竟已接近现代机械加工的水平,体现了我国古代工匠高超的雕塑技术和制造技术。高超的技术加上独特的鎏金工艺,使这件熏炉成为了无价之宝。 如今,鎏金竹节熏炉珍藏在陕西历史博物馆。后人在赞叹它精湛工艺的同时,更对它所承载的汉代文化回味无穷。 秘姓 文 李军 图 张天 看到“秘”字,大多数人都习惯地读为mi,但当它作为姓氏的时候却读作bi。秘姓属于比较罕见的姓氏,在今天,秘氏的族人主要分布在河北省衡水市、山东省滨州市、淄博市以及天津等地,总数约为一万人。 根据《西秦录》记载,秘姓出自今天甘肃的西羌豪族,时间是十六国时期。公元383年,当时前秦的镇西将军、鲜卑族酋长乞伏国仁趁乱率师占踞了苑川(今甘肃榆中东北),建立了西秦国。其后他东征西讨,使西秦国雄傲一时。位于甘肃陇西县的西羌族首领秘宜也率部族5万余人归降了西秦国。在这部分西羌族人的后裔中,有人将氏族首领“秘宜”的谐音汉化为姓氏,即是秘姓。 此外,据史籍《姓氏考略》记载,汉代时候有一种叫做“秘祝”的官,他的后人用他的官名作为姓氏。事实上,秘祝这一官职早在秦朝时便已设立,汉朝仍然沿袭了下来。相传,秘祝由吕不韦创立,以维护秦始皇的功德尊严。秘祝的职能,类似于战国初、中期的各诸侯国宫廷卜师或太史令。不过,卜师或太史令是公开的“行卦占卜”、祈算福祸,而灾祸已经发生,或已有灾祸苗头时,帝王国君就会将过错秘密地转嫁于秘祝这一官职名下,由该臣子承担。简单地说,秘祝的主要任务就是替皇帝“背黑锅”。当然,有时帝王也会下旨,将祥福之事转移给秘祝,但这种情况极为少见。汉文帝对秘祝这一官职深恶痛绝,他在汉前元十三年(公元前166年)下诏,废除了秘祝,并宣称即便是百官大臣所犯的错误,皇帝也应该负责。 担任秘祝这一官职的,通常都是王族贵胄或者帝王极其亲信的人,大多为世袭,由于他只需对帝王一人负责,因此权势极大,在当时可以说是相当风光。秘祝的后裔用官职的名称作为姓氏,来纪念先祖的威赫,世代相传,就成了现在的秘姓。 如今咨询网络发达,秘姓后人也在探寻其姓氏分布、人数。根据秘氏后人的调查统计,秘氏主要分布于河北省衡水市、山东省滨州市、山西省长治市、临汾市以及天津市等地。有资料显示,山东省滨州市的秘姓人家是明朝永乐年间由今河北省武邑、枣强一带迁去的。 由于属于罕见的姓氏,秘姓名人数量也比较少,有秦朝著名宰相秘宣,西汉时跟随刘邦东征西伐的将领秘彭祖,当代美术家秘景超等。 十七年蝉 文 北京自然博物馆 李竹 图 Iris 对于蝉,想必大家都不会陌生,每年夏季,它们总会如约而出,悄悄地爬上树梢,开始夏日的呜叫。也许你会觉得对它们已相当熟悉,但实际上,它们的生活绝非仅仅在枝头上呜叫那样简单。 蝉是同翅目蝉科昆虫的统称,也被人们俗称为“知了”、 “伏天”、 “几了”等。蝉的生长分为卵、若虫和成虫3个阶段,前两个阶段都蛰伏在地下完成。全世界大概有3000多种蝉,大多数蝉需要在地下蛰伏3~9年之久,才能钻出地表开始繁殖。然而这并不值得惊叹,在蝉科家族中还有一个“寿星”——能在地下生活长达17年,它就是大名鼎鼎的“十七年蝉”。 十七年蝉也叫周期蝉、布鲁德蝉,它的躯体为黑色,眼睛为红色,翅膀呈半透明的褐色,体长约4厘米,是北美洲的特有品种。这种蝉能在地下蛰伏17年,当土壤温度达到17~ 18℃以上,泥土在微雨后变得湿润时,它们便会大规模地破土而出,爬上距离最近的垂直物体,最后一次蜕去它们的外皮,待身体与翅膀慢慢变硬后,旋即以响亮的叫声现身于美国东部,成为地球上最壮观的昆虫涌现事件之一。 和蝉科的其他亲戚一样,十七年蝉以刺针般的口器吸取树的汁液为食,繁殖时雌蝉则将卯产在刺开的树皮里,然后死去。经过2~8周后,树皮里的幼虫会破壳而出,掉在地上,钻入土壤,依附在树木的根部,从此开始了它们漫长的地下生活,它们在黑暗中吸食汁液,养精蓄锐,只为等待16年后的重见光明。 事实上,它们在地下生活的第8年就已经完全成熟了,但它们像是会做算术题似的,一定只在第1 7年的那个夏天成群地相约而出。这群会做算术的小家伙,很快引起了昆虫学家的好奇:为什么它们要选择在地下生活这么多年才羽化昵?为了能弄明白这个问题,科学家们也和周期蝉一道耐住寂寞,等待和它们十七年一次的约会。 科学家发现,大约在180万年前,整个北美的气候极不稳定,夏季的气温时常很低,如果成年蝉选择在低温时钻出地面羽化为成虫,肯定无法存活,他们做了一个计算,在1500年的时间里,如果每50年出现一次低温的夏季,那么七年蝉的成活率为7%,十一年蝉的成活率为51%,十七年蝉则可达到96%。也就是说,它们在地下生活的周期越长,成活率也就越高。 催眠花 文 高海燕 图 Carile 对于神秘的催眠术,我们多少都有耳闻,但鲜为人知的是,自然界中有一种花也具有催眠的特性,而它的效果不逊于任何高明的催眠术——这种“催眠花”就来自遥远的非洲坦桑尼亚,它色彩绚丽,香气浓郁,枝桠低矮而葱翠,纤细的花茎托着硕大的花朵—一它就是木菊花。 木菊花和雏菊、金盏菊一样同属于菊科植物,但在外观上,它与锦葵科的木槿、扶桑和木芙蓉倒是更像一些。这种花未开时清新雅致,盛开时则如美人初醉,花瓣层层叠叠,浪漫妩媚,令人心醉神迷。 木菊花不仅在外形上香艳动人,还能发出香甜的花香,无论人和动物,一旦被它香甜的气味所吸引,驻足一闻,很快就会感到头脑昏沉,睡意袭来;若不小心误食了它的花瓣,小到兔子,大到几吨的犀牛,都会立刻卧地不起,呼呼大睡。一则儿童故事中讲到,一只非洲狮听说食素者更长寿,于是就到山野中寻觅野生植物,以改掉自己食肉的习性。途中,它被木菊花的香味所吸引,信步走入了花丛中。其他的动物劝阻不及,狮子吃下了两片花瓣,觉得香甜可口,正当它再要去摘花瓣时,却突然意识模糊,醉倒在地。小动物们将它拖离木菊花丛,给它灌了解药方才苏醒……故事虽充满童趣,但由此可知木菊花的催眠威力不可小觑。事实上,人们早就把“催眠花”和“醉花”的桂冠毫不吝啬地送给了木菊花。 不过,木菊花这种奇异的催眠效果,也为当地的人们带来了福利。他们常常把它切碎拌在食物里,引诱野兽食用,野兽吃了后就会变得四肢无力,昏睡过去,这样人们就可以毫不费力地捕捉到它们。同时,木菊花所具有的安眠功效,还被当地人用来治疗神经衰
【年份】2010
【期号】第12期
【全文挂接】获取全文
- 1、尖扎盆地的五彩神箭 丹霞地貌上,喇嘛尼姑毗邻而居 作者:李皓,王舰艇 年份:2009
- 2、中华白海豚:一生不断变化颜色的五彩海豚 An Investigation To Sousa Chinensis 作者:洪家耀,黄宗国 年份:2009
- 3、泉州樟脚村:五彩斑斓的石头房子和百米龙灯 ZHANG JIAO Village In Quanzhou:Colorful Stone Houecs And 100-M-Long Dragon Lantem 作者:李友茂 年份:2009
- 4、回望2010:那些美丽和伤痕 年份:2010
- 5、西昌:冬春阳光纪行 年份:2010
- 6、南美洲巴塔哥尼亚高原 世界上春天来得最晚的地方 年份: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