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凤翰:大拙大朴大气象

日期:2011.01.01 点击数:6

【类型】期刊

【作者】介子平 

【刊名】读者欣赏

【关键词】 朱德群 巴黎美术学院 文艺复兴建筑 法国 艺术 熊秉明 留学生 吴冠中 毕加索 无极

【摘要】高凤翰的书画以右手病废为分界线,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早年的右手绘画,轻松自如,优美淡雅,未脱传统正宗画格,大致为工笔一路,有着宋画的庄重雄伟、四平八稳。这时他的书画已享有很高的声誉。郑板桥评价道:“人但羡其末年老笔,不知规矩准绳,自然秀异绝俗,于少时已压倒一切矣!”秦祖永《桐阴论画》则赞其具有“北宋雄浑之神,元人静逸之气,笔端兼擅其胜”。高凤翰的花鸟画,操笔如无为,奇逸得天趣,尤以牡丹自成一派。他于雍正四年(1726年)创作的《牡丹图》可谓其前期创作的代表作。这幅画对花写貌,构图新颖别致,以水墨勾花点叶,不求艳丽,山石为乱点皴,精神灿烂,尽脱俗套,于笔墨功夫中见无限生机,虽然为同辈画家所不及,但却未脱尽“清六家”的规矩。 右手书法则“精妙流美,已臻炉火纯青”,用笔圆转秀润,结构严谨有度。以“二王”立骨,取法欧阳询、颜真卿,属“欧底颜面”的风格,同时掺入了明末清初行草的用笔特点。欧字用笔以方劲见长,结构以内为主,故而化为行书时,仍是单字独立,难以做到连贯流畅。但高凤翰在书写形态上,借鉴了欧氏行书方侧用笔和长形结字的特点,而在运转上,则以颜字的外拓来改造欧字的内敛,而达到流变飞动的目的。

【年份】2011

【期号】第11期

【全文挂接】获取全文

3 0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