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东方绘画:幻象与精神——中国工笔画“语意结构”转变中的“当代性”

日期:2008.01.01 点击数:12

【类型】期刊

【作者】杭春晓 

【刊名】东方艺术

【关键词】 语义表达 表达效果 中国工笔画 语意 绘画语言 当代性 中国画 后现代主义 架上绘画 东方绘画

【摘要】对徐累、张见等新型工笔画的关注,源于我对画史的一个设问:东方绘画语言,有无现代意义上的表达?如果有,怎样才恰当?问题看似简单,答案却很复杂。它涉及东方与西方,古典与现代等诸多因素的混融与碰撞。试图回答,可能存在两条线索:一、就本土画史来看,现代意义的表达与古典绘画差异何在?二、就世界范围艺术潮流来看,它与全球化语境下的艺术发展有无关联?当杜尚的小便器堂而皇之地走进美术馆时,由马奈开始的破坏便达到了阶段性的巅峰:经典油画语言与语义表达结构的彻底瓦解。之后,艺术的语义表达似乎获得了脱离语言束缚的自由空间,于是,二十世纪现代主义在反理性主义大旗下,完成了自己最伟大的革命。经过现代主义结构性破坏的革命,艺术面对的表达空间与价值指向,相对经典绘画的表达更为开阔,并因此可以更自由地选择语言,语义的平衡点。或许,这正是现代主义反架上运动,却能成为架上绘画发展新的契机的原因所在。从这一角度理解,现代主义尝试的各种语义表达,都可以在架上方式中重新寻找语言的连接、组合。

【年份】2008

【期号】第9期

【页码】64-75

【全文挂接】获取全文

3 0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