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名閒张小泉的新锐气

日期:2010.01.01 点击数:6

【类型】期刊

【刊名】东方企业文化

【关键词】 重要性 公益事业 现状 大学生 爱心

【摘要】文 张永攀 每一个历史品牌都是我们民族的瑰宝,名剪“张小泉”便是我们历史品牌中的佼佼者。经过近400年的磨砺, “张小泉”磨平了岁月的坎坷、磨砺出了一个亮晶晶的百年品牌,也越磨越锋利,张扬着新锐气剪出自己的新版图。 一把剪刀,剪出347年的时空流传 从安徽黟县走出的铁匠张思家,将自己的手艺带到了杭州吴山脚下的大井巷。此巷在南宋时曾是皇城的御街,商户众多,异常繁华。眼光独到的张铁匠把剪刀店铺开到了现在胡庆余堂药房所在之地的右侧,名号“张大隆”。正是这颇具慧眼的选址为日后剪刀店的兴隆埋下了“地利”的伏笔,加上张铁匠的刀剪做得好、待客周到讲信誉,剪刀店的生意像店名一样兴隆红火。 张铁匠去世后,其子张小泉继承父业继续加工刀剪。但是父亲的徒弟们也在打着“张大隆”的招牌做刀剪,有的刀剪甚至质量很差。为了继承家族刀剪的品牌和声誉,张小泉决定以自己的名字作为招牌,并在每把刀剪上都打上“张小泉”的字样。有一年乾隆皇帝到杭州微服私访,因避雨来到了张小泉剪刀店。见到张小泉的剪刀如此精巧玲珑,就责成织造衙门将其列为贡品,并亲题“张小泉”匾额。此事令“张小泉”名声大噪,声誉遍布华夏南北。成名之后的“张小泉”并没能够幸免被盗版的命运,传到张永年时,冒牌“张小泉”已遍布市场。张永年的母亲孙氏拦轿控告别人冒牌,知县发布布告禁止假冒,并题“永禁冒用”刻成石碑立于店门前。到宣统年间的张祖盈时, “张小泉”的牌子已经传了八代,为了保护祖先的品牌,张祖盈注册了“海云浴日”商标。由此可见,优秀品牌“张小泉”的传承和一代代张小泉后辈的尽力维护是分不开的。 经过百年磨砺的“张小泉”在博览会上大放异彩:1915年,“张小泉”剪刀在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获奖,从此“张小泉”剪刀远销南洋、欧美一带。1926年,“张小泉”在美国费城的国际博览会上获得银奖。1929年, “张小泉”在首届西湖博览会上获得特等奖。 直到抗日战争前夕,虽然历经沧桑,“张小泉”的品牌却近300年屹立不倒。然而接下来的数十年, “张小泉”却走得颇为坎坷。抗日战争使张小泉几近破产,三年内战使“张小泉”在1948年不得不宣告歇业。1951年, “张小泉”以联营形式恢复生产,两年后又合并成五个“张小泉”制剪合作社。1957年“张小泉”收归国营,成立了杭州张小泉剪刀厂, “张小泉”剪刀曾被国家主席刘少奇当做国礼赠送给外国元首。1964年8月,杭州“张小泉”成为了张小泉牌注册品牌的所有者,这也是后来在品牌官司中杭州张小泉能够打胜的关键所在。 在十年浩劫中,历经沧桑的“张小泉”真正遭遇了浩劫。这个响当当的历史名牌被当做“四旧”而遭到砍掉的命运,杭州张小泉剪刀厂被更名为“杭州剪刀厂”。更名后的剪刀产量急剧下降,由之前的年产量近500万把下降为300万把左右。 改革开放之后,作为国企的“张小泉”效率底下、管理滞后的缺点一下子在活力四射的民营企业面前暴露出来。“张小泉”必须面临选择,是像“王麻子”一样慢慢走向破产还是变革以求继续生存?让人感到高兴的是, “张小泉”已经突破了计划经济的束缚,开始了开放式多元化经营。而且,在2007年的11月21日,“张小泉”得到了富春控股集团的战略投资,再次回到了民营企业的队伍中。 “张小泉”为什么能够幸存? 同是百年品牌, “王麻子”和“张小泉”有着一样的品牌美誉度。 “北有王麻子,南有张小泉”的赞誉在大江南北已流传了上百年, “王麻子”和“张小泉”同是刀剪行业的“状元”。然而同是历史悠久的名牌产品, “张小泉”在阵痛后焕发了新的生机,而“王麻子”却在2002年负债两千多万于2003年申请破产。为什么同是行业内的佼佼者, “张小泉”能够继承历史焕发新的生机,而“王麻子”却老态龙钟、行将就木? “王麻子”的历史是辉煌的,凭着300年的口碑积淀,“王麻子”三个字就是剪刀业的金字招牌。 “王麻子”甚至是北京剪刀业的象征,与来自杭州的“张小泉”分庭抗礼,市场占有率一度达到50%以上。计划经济时的“王麻子”获奖无数,效益很好,可谓“风光无限”。然而,改革开放之后,“王麻子”的销售业绩连年下滑,企业负担不断加重。虽然相关政府和王麻子剪刀厂的多方多次努力,也挽回不了“王麻子”剪刀厂破产的趋势。现在看来,与“张小泉”相比, “王麻子”有两点相差很远。正是因为两个原因,才促使“王麻子”剪刀厂和“张小泉”剪刀厂走向了不同的道路: 一、缺乏对品牌的维护。“张小泉”在品牌发展史上就有过“孙氏拦轿、知县立碑”护品牌、和宣统元年张祖盈为祖传品牌注册的故事,近几年又有为争夺“张小泉”商标而发生的杭州“张小泉”和上海“张小泉”的官司之争。这说明“张小泉”品牌的经营者对“张小泉”很珍视,用最大的努力去维护“张小泉”品牌。而“王麻子”的品牌经营者却忘记申请北京市著名商标,在“王麻子”的历史上几乎见不到经营者主动的打假案例。 二、缺乏提升和塑造品牌的意识,缺乏产品的创新和开拓意识。“张小泉”在创业初期光民用剪刀就有信花、山郎、五虎、圆头、长头五款产品,之后更是不断开发新产品,而且还在刀剪上尝试各种新颖的刻花以博取顾客的喜爱。不仅如此, “张小泉”还勇于尝试新材料和新工艺,1917年张祖盈将剪刀表面加工改为抛光镀镍受到顾客的广泛欢迎。发展到今天, “张小泉”光刀剪就具有100多个品种、300多个规格款式。历史悠久的“张小泉”却常常给人时尚多元的印象。而“王麻子”的产品一直在延续传统的铁夹钢工艺,虽然在硬度和韧度上强于不锈钢,好磨也好用,但是工艺复杂成本高,再加上亮度不够、容易生锈,很容易就被消费者所抛弃。不仅如此, “王麻子”的产品的款式也跟不上时代、缺乏创新,在品牌的内涵上就渐渐输给了“张小泉”,慢慢地被市场所冷落也在情理之中。 虽然“王麻子”的破产还有其他很重要的原因,但是那些原因在“张小泉”的身上同样也出现过。相比之下, “张小泉”经营者们对品牌的爱护和对产品的创新才是在市场上屹立不倒的根本原因。 时尚多元的品牌战略 作为富阳人的张国标在小时候就知道“张小泉”,对“张小泉”有着很深的感情。所以在选择投资对象的时候,张国标表示,富春集团这次并购张小泉主要有三个原因: “第一,我是富阳人,从小就知道张小泉,对家乡传统的民族品牌可谓情有独钟;第二,近年来富春集团在家乡作了大量投资,首选之地就是杭州;第三,也是富春集团自身发展的需要。”于是,富春控股集团董事长的张国标斥资1.2亿取得了杭州张小泉集团70%的股份。 张国标所拥有的富春控股集团是一家实力很强的企业,旗下有近30家子公司,涉及建材、五金、港务、地产等多个产业。光是旗下的富春建业在2008年的时候就有3个亿的固定资产,而整个富春集团每年的营业额就有20多个亿。正处在焕发期的杭州“张小泉”在关键时刻得到了这样一个巨人的扶持,它光明的前景是可以预见的。 在2007年末入主杭州“张小泉”之后,富春控股集团旗下的杭州富泉投资有限公司就雄心勃勃地想要把“张小泉”做成国际知名品牌。谈到全球化品牌运营战略,富泉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富泉”)的董事长张国标说他们不仅已经和国内非常有影响力的供应商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还和日本的一些具有良好全球影响力的日用品生产商建立了合作关系。通过国内、国外两个市场的资源整合,全球化的品牌战略一定可以实现。 据富泉品牌管理部的负责人陈铸阳说,他们刚刚在5月底召开了一次新品发布会,发布会的主题叫“钢显锋范志领未来”。发布会上有很多“张小泉”新开发出来的产品,还邀请了很多现有的和潜在的客户参加。 “今年大概会增加150家‘张小泉’专营店,很多的卖场和专柜也在谈。”“我们在北京刚刚设立了分公司,其他城市的分公司也在陆续建立,我们现在是产销分离,今后工作的重点将是建立销售渠道”, “目前只是把国内的市场做好,国际市场是下一步的事情”,在谈到国际市场时,陈经理显得很谨慎。 “我觉得我们和双立人、亨特尔还是有些差距的,至少在外在品质上有很大差距,我们以后应该在包装和设计上多下些工夫。”谈到和国际知名品牌的差距,陈经理觉得“张小泉”不够“洋气”。 “我们将要扩展延伸我们的生产线”,陈经理说 “张小泉”传统的产品品种已经跟不上人们生活的需要 了,“我们将要开发一系列的厨具、炊具、文具、个人 护理产品和礼品。” 在谈话中,陈经理一直在讲“张小泉”的祖训—— “良钢精作”。“以前‘张小泉’制作一把剪刀需要72道工序,现在虽有简化,但在品

【年份】2010

【期号】第7期

【全文挂接】获取全文

3 0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