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意识与菩萨造像的演变
日期:2000.01.01 点击数:15
【类型】期刊
【作者】高瑛石
【刊名】雕塑
【关键词】 阿弥陀佛 观世音菩萨造像 创造力 少女形象 佛教雕刻 农民起义 丝绸之路 西方极乐世界 南北朝时期 佛教造像
【摘要】佛教起源于印度。印度佛教雕塑起源于佛陀在世时代。犍陀罗艺术的兴起一方面打破了印度早期佛教雕刻只能以法轮、足迹、菩提树、宝座等象征符号暗示佛陀存在的成规;另一方面,菩萨像的创造是它又一重大贡献,突破了佛像囿于佛仪轨的千佛一面的程式,呈现较为生动多样的姿态。据《悲华经》记载,不眴太子和厄摩是转轮圣王的两位王子,见到自己的父亲修行了阿弥陀佛,是主持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于是,两位王子也发誓愿,要修行菩萨道,到西方极乐世界去协侍阿弥陀佛,普渡众生前往西方净土。后来不眴太子就成了观世音菩萨,尼摩太子就成了大势至菩萨。以像设教的佛教自西汉汉哀帝元寿元年(公元前2年)传入中国时,菩萨是作为侍奉者出现的,那么他是如何从造像仪轨中逐步脱离出来,以至于清代时达到“户户有观音”的呢? 下面,我以时代的变化为序探究菩萨造像演变的规律。 一、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这一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政权更迭频繁,先是农民起义,后是民族大混战,人民居无定所,漂泊四方,大批汉族被迫南迁,总
【年份】2000
【期号】第3期
【页码】43417
【全文挂接】获取全文
相关文章
- 1、夕颜·玲珑 年份:2007
- 2、中纪委在哪里“双规”贪官? 作者:小月 年份:2011
- 3、与曹云金一起下厨 作者:赵杏儿 年份:2013
- 4、一边草间战斗,一边弥生哀伤 作者:王泰白 年份:2014
- 5、一座为音乐而生的城市 作者:本刊编辑部 年份:2015
- 6、望外 世上最完美雕塑 可能被一条裂缝毁了 年份: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