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多媒体在美术欣赏课中的应用

日期:2010.01.01 点击数:6

【类型】期刊

【作者】孙国栋 

【刊名】当代商报·中外教研周刊

【关键词】 美丽 阳光 夕阳 沙漠 苍凉 红色 地平线

【摘要】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大佟庄中学孙国栋 21世纪是信息化时代。以提高民族素质为目的的教育必须紧跟时代的节奏、多媒体进课堂成为必然。 传统的美术教学模式中对知识的传授、素质的培养主要以教师的讲解,学生练习、巩固为主。理性知识太多,感性材料太少,不能充分发挥学生认识的主体性。而计算机的运用则可变单纯理性知识的传授为由感性认识到理性知识,我们可以从电视节目、各种音像制品(录像带、光盘)、计算机网络、书籍和现实生活中获得教学所需的图片、影像等感性材料。由于多媒体又具有声、文、图、像的综合性功能,能以不同的方式传播信息,并能提供便利的交往方式,因此对美术欣赏课有很好的辅助教学的效果。 中学开设美术欣赏课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掌握如何去欣赏、认识、理解一件件美术作品的方法。通过欣赏达到丰富知识、拓宽视野、陶冶情操、提高素质的目的,并懂得什么是真、善、美,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当我们真正沉浸于古今中外优秀的美术作品之中,从略知一二到系统了解,真正把握艺术的内涵时,相信一定能提高艺术鉴赏和审美品味,提高文化艺术修养。多媒体强大的图形功能,丰富的色彩和逼真的音响效果,在教学演示上起到了传统教学手段所不能达到的效果。 多媒体中各种图形处理的软件可以完成各种复杂的编辑处理任务,可以把现行的美术教材中每节课内容进行归类编辑,罗列比较。运用强大的图形功能使学生视觉感官可直接感受最初作品的形式上的美点,而这些形式上的美点无不蕴含着艺术家深刻的思想和丰富的情感。一堂美术欣赏课,教师如果抓不住学生最初这种对作品直接的欣赏反应,就无法把整个作品的全部美点都找到,也无法让学生欣赏到清晰、完整、优美的艺术作品。而抓住作品的突出美点进行教学,教师也可避免讲课面面俱到和欣赏教学的程式化和模式化。 利用电脑手段教师更容易营造美的气氛,使学生受到美的感染。在欣赏教学时,还可利用电脑校正教材中图片在色彩上的偏差,调节画面的对比度、饱和度、清晰度,还这些图片以本来面目。在欣赏过程中还可配上相应的背景音乐,可收集和作品内容有关的材料背景制作成VCD格式的文件。如在欣赏《欧州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时,笔者先播放意大利佛罗伦萨的风光电影片断,再慢慢按时间顺序出示经过调节的三位艺术大师的作品,还原作品的本来面目,再配上音乐和讲些画家创作的小故事,使学生较容易归纳、理解三大艺术巨匠画面中的严谨、宏伟、庄重的艺术风格。通过对比也能欣赏到文艺复兴时期新油画的出现在色彩上进行的突飞猛进的改革。对艺术大师所说的“作品需要属于你自己的时代,企图逆流而进或者模仿古人,都是很荒谬的”这一警言也许会有更进一步的了解。 电脑展示的画面色彩丰富(有1 60多万种色彩),有动画效果,有故事情节,有优美的音乐。同时,利用多种媒体的学习,能进一步满足学生的学习心理需求,更符合人类学习的认识规律。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人们以听觉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的约1 5%,从视觉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的约25%,如同时使用这两种传递知识的工具,就能接受知识的65%,多媒体技术可充分用其视听信息传播能力,向学生们提供形象生动的感性材料,激发其兴趣,学生的积极性将被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使美术课真正做到寓教学于美、美中育人的目的。

【年份】2010

【期号】第4期

【全文挂接】获取全文

3 0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