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 创新 跨越 超越——专访常州工艺美术大师孙建平
【类型】期刊
【刊名】翠苑(民族美术)
【关键词】 孙建平 公共频道 雕塑作品 紫砂艺术 顾景舟 陶瓷文化 东西方艺术 宜兴紫砂 陈曼生 工艺美术大师
【摘要】认识孙建平很偶然,2014年元旦期间我和常州电视台《文化公共频道》栏目组在宜兴做了一次活动,活动中经好友介绍,才得知面前这位理着小平头,黝黑的肤色、一双小却闪着精亮而自信光芒的眼睛、语言精短的老乡也在宜兴做紫砂(确切的说是陶艺)。在好友的撮合下,我第一次去了他的工作室,第一次见到了他的作品,而且很多是未完成的作品。孙建平并没有像其他我认识的紫砂人一样,去介绍自己的壶,而是用那双粗糙的手,为我揭开被塑料膜层层包裹着的一件件雕塑作品。那神情,就像是去撩开蒙在新娘头上纱巾的一位新郎。而我,也在刹那间,感受到了一种异常熟悉的感觉——线条,对,就是线条,中国画最共性的艺术语言,却在孙建平的陶艺作品(包括紫砂壶)上表现的如此淋漓尽致,一切看起来是那么的酣畅和令人遐想。他的作品,仿佛与我是相识的老友,勿需言语却能交流,更准确地说,是吸引我走近,慢慢聆听。"你懂我……哈哈哈……"孙建平发出爽朗得意的笑声,终于拉起我的手走向茶台,在品着独特芬芳的宜兴红茶时,我俩海阔天空的海聊起来,东西方艺术,传统与现代,文化与语境,传承与创新……越聊,我越感受到他心中那种奔放的豪情和对自己的自信。当然他是接受过系统的美学高等教育并有十多年实践经验的人,尤其是多年在紫砂陶的材料、工艺、烧成等领域中的研究与感悟,使得他异于众多的紫砂工艺师们,他以自己独特的语言,以对世界美学体系的了解,走出了一条自己的创作之路。这一年多的时间里,我曾经数次相约孙建平想正式采访他,但他不是在搞创作,就是在大学讲课……尤其是他投入创作时,像个苦行僧般闭门不出,手机也转成静音状态。他曾告诉过我"我对自己有自信,对陶瓷文化有着学术上的认知高度,但是我依然要抓紧一切时间搞研究和创作,我需要不断的在实践中完善自己的体系,他人有家传、师传之便利,我需要追赶的是宜兴紫砂的当代性和思想艺术性,是国际陶艺发展的前瞻性,因此,我必须踮起脚尖奔跑,才能不落后于人……"
【年份】2015
【期号】第3期
【页码】25-32
【作者单位】常州市工艺美术行业协会;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翠苑·民族美术》
【全文挂接】获取全文
- 1、夕颜·玲珑 年份:2007
- 2、中纪委在哪里“双规”贪官? 作者:小月 年份:2011
- 3、与曹云金一起下厨 作者:赵杏儿 年份:2013
- 4、一边草间战斗,一边弥生哀伤 作者:王泰白 年份:2014
- 5、一座为音乐而生的城市 作者:本刊编辑部 年份:2015
- 6、望外 世上最完美雕塑 可能被一条裂缝毁了 年份: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