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水堂,雨中又见油纸伞

日期:2011.01.01 点击数:6

【类型】期刊

【作者】肖焕中 

【刊名】创意世界

【关键词】 中华民族 手工工艺 文化内涵

【摘要】作为晴雨皆宜、经久耐用的传统雨具,油纸伞传承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悠久文化,古老的手工工艺,具有与生俱来的美感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相信不少人是从戴望舒的这首成名作《雨巷》中知道了中国的传统工艺——油纸伞。而在电影《上海滩》中,许文强和冯程程在风雨中撑着油纸伞的情景,则让一代人记忆犹新。 7月的京城,也有了一连数日细雨蒙蒙的日子。一个午后,记者迎着细雨来到北京鼓楼东大街南锣鼓巷口西侧一家专卖古典油纸伞的小店。它有一个优美的名字——若水堂,尚未入室便可见斗大的木质招牌,上书偌大的“”字尤为醒目,古朴而典雅。步入小店,浓浓的古典韵味扑面而来:满目皆是各种花色及图案的油纸伞,墙上的贴画散发着江南雨巷特有的神韵,而古老的旧式木灯在伞灯中更显质感。那一把把七彩玲珑的油纸伞,泛着昏黄的灯光,竟生出“烛光点点”的绰约风姿,令整个“若水堂”犹如置身烟雨江南,恍惚间总觉得会有伊人在不远处携伞驻足。 “作为晴雨皆宜、经久耐用的传统雨具,油纸伞传承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悠久文化,古老的手工工艺,具有与生俱来的美感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年份】2011

【期号】第8期

【全文挂接】获取全文

3 0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