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面
【类型】期刊
【刊名】城市画报
【摘要】地球之南,不需门票的艺术之旅 在悉尼的这个星期,一直感受着这个城市带给人的温情力量,它干净、秩序井然,似乎周遭的一切都默契地维系着这种氛围。哪怕展示前沿文化的现代艺术展,最“辣”的作品竟然出自生性内敛的中国人之手。这个冬季,悉尼用创意、艺术包装自己,古旧建筑、公园、创意生活区,温情仍然是关键词,这种亲切就如天天免费开放的现代艺术博物馆,绝不拒人于门外。无需门票的艺术之岛 鹦鹉岛 ICOCKATOOISLANDI 这是我为一位游客设计的路线。你可以在悉尼“老佛爷”QVB疯狂SHOPPING,不要忘记正点时间拜会那里的古老大钟,因为它逢正点会唱起古老的乐曲。之后,可以徒步前往悉尼现代艺术博物馆,那里不需门票。如果还有时间的话,可以在博物馆门口码头坐上一班免费的渡轮前往古怪的鹦鹉岛(COCKATOO ISLAND)。 在历史上,恐怕没有太多人有机会亲近鹦鹉岛,因为那里曾经是个监狱,后来它成为一个造船厂。因为这个双重背景,让这个小岛有一种很神秘古怪的气质。它四面环海,一座形状如被切开的蛋糕般的小山占据着小岛的主要地盘。事实上,用蛋糕来形容这座山似乎过于甜美了,实际上它四面都是悬崖。难怪这里的游客指南里面有一条奇怪的指示, “请保持前进的脚步,随意后退将可能招来危险……”类似的这种让人心跳的警示似乎很多。相比国内的艺术园区,这里的生产器具保存非常完整,甚至依然能让人感受到这里活跃的生产气氛,例如一个深不可测的山洞里面,居然冒出了滚滚浓烟。当然鹦鹉岛的生产功能已经丧失,这是在岛上举行的第17届悉尼双年展所发出的能量。在艺术园区布展不是新鲜事了,但跟周遭如此紧密的结合则是悉尼双年展鹦鹉岛分展场的有趣之处。这里的旧厂房、旧机器都成为了装置艺术道具。例如,日本艺术家HIROSHISUGIMOTO的装置作品Lightning Fie国Lds 128利用发电机的发电原理,支持照片过度曝光,以表现自然界光、电、能量之间紧密的联系。于是,当游客步入发电房,工作人员会启动发电机,吱吱的发电声仿如让人感受到艺术的摄人力量。 我还看见,一些小孩在展厅门外的“蹦蹦跳城堡”中徘徊。但慢慢地会发现这个宫殿似乎有些不同寻常之处,它不像一般蹦蹦跳城堡那么色彩缤纷,后来才发现它有一个奇怪的规定: “只许成人进入。”原来这也是一个艺术作品,似乎是艺术家给小孩子开的一个大玩笑。一圈走下来可发现,参观的线路是经常精心策划的,在接近出口的位置,摆放了加拿大艺术家Althea Thauberger的作品La mortla miseria,作品的构图似乎为某个游客留下了合影的空间,成为了到此一游的最佳留影地。 所有的一切都是有机结合的,上岛的人大多是扶老携幼,岛上还有大受欢迎的情侣帐篷,鹦鹉岛之行告诉我,艺术是无需门票的,艺术就是日常生活,艺术也是娱乐。 悉尼最成熟的创意生活社区2 Danks Street Watedoo 对2 Danks Street的了解是从一顿午餐开始的。一个下雨的中午,吃着Danks Street Depot的招牌鸡蛋,口味不重,但很 质感,这个餐厅主打有机饮食。导游告诉我,你吃的就是2 Danks Street的味道。 与世界上众多的创意园区一样,2 Danks Street的灵感同样来自美国纽约的SOHO和Tribeca,从前这里是柯达(KODAK)公司的厂房,现在2 DanksStreet的LOGO依然选用柯达经典的桔黄色。2 Danks Street的成熟之处在于,这里不仅是画廊、工作室、餐厅、咖啡馆、精品店的聚集地,更是成型的生活社区。虽然这里房子依然保留厂房般低矮的设计,但那确实是居民住宅。可以想像,在这个美丽安静的社区里面,背后有庞大的消费能力。餐厅时间餐厅的繁忙,就可以证实这种猜测。又因为这里离机场只有20分钟的车程,但又处在市中心,众多的优势令2 Danks Street成为悉尼的创意核心。 所以,这种人气为这里的画廊和艺术空间带来气定神闲的气质。通常一个艺术空间,只有一两个人在打点,虽然这里的一切都是生意,但是似乎人们并不会为什么事情而焦急。门面也低调,2 Danks Street自有自己的节奏。 这种气定神闲就如他们对本土艺术的自信。无论是我后来在旅游纪念品商场闲逛,还是在这里的艺术空间欣赏艺术家的作品,都可以发现澳大利亚人对本土文化的骄傲与坚持。在主打澳大利亚本土艺术的Utopia ArtSydney画廊,当画廊主人向我兴奋地介绍最具代表性的本土艺术家EmilyKame Kngwarreye的创作历程的时候,我开始了解他们最古老的绘画手法,这种以身体图腾为创作根源的打点式的绘画风格似乎是一条主线贯穿了在2 Danks Street整个参观历程。尽管世界大同,但民族、土地、自我认同依然是艺术创作最不会背离的根基之一。 光之帆船 悉尼歌剧院 5月29日晚上,我坐在悉尼歌剧院的Opera Theatre,等待着Rickie-LeeJones的登场。7点半,她准时上台,尽管我是个近视眼,可是我依然知道她并没有在打扮上花太多心思,她要唱2个小时,一双平跟鞋似乎更加实际。粉墨登场,原来并不是歌剧院必须的阵势。佐料是她的幽默感以及她那个音乐世家的八卦故事。在这个连背景板也没有的音乐会里,Rickie-Lee Jones的表现无疑是让人折服的,她边唱边游走于几把吉他与钢琴之间,还得意地玩起了口技。据我的观察,在整整两个小时里面,只有我前面_个小孩最后靠在了妈妈的怀里,大人们都始终保持着聆听的姿势,气氛甚是沉醉。 当晚,Rickie-Lee Jones在一次ENCORE之后便彻底离去,当我随着人群走出歌剧院的时候,心头竟然没有那种曲终人散的萧索。当踏出表演厅的门口时,我才忽然想起之前我在对岸参加的“活力悉尼”的亮灯开幕派对。此时,对岸的灯光依然投射在歌剧院上,为它带来万千美态。而此刻,我不再是隔岸观战,那么近距离地看着那几个巨大的风帆更换着色彩与纹理,曲终人散,真的言之过早。 这个冬天,悉尼的夜晚是不会寂寞的。2010年5月27日至6月21日,“活力悉尼( Vivid Sydney)”灯光音乐节,这个南半球最大国际音乐及灯光艺术创意表演活动再次点亮悉尼这座亚太区最主要的创意中心。Rickie-Lee Jones的演出是活力音乐秀(Vivid Live)的重头戏。另外两位会出现在这个活动的重磅艺人包括表演艺术家Laurie Anderson以及摇滚传奇LouReed。其中,多媒体艺术家Laurie Anderson更是这次活动的核心人物。这位几乎无所不能的跨领域艺术大师为歌剧院带来名为Lighting the Sails的灯光创意项目。这个冬季,歌剧院的独特光芒就由她来导演。6月5日早上,这位随时有新奇意念诞生的艺术家还在悉尼歌剧院外搞了一个专为小狗而设的音乐专场,这也是澳大利亚首个爱狗音乐会,让“爱狗一族”兴奋了好一阵子。 古典建筑视觉之 旅麦奎利大街 晚上10点,散步是最好的娱乐活动。沿着歌剧院出发,可以找到“光的创意街区”。在“活动悉尼”长达三周的活动中,悉尼的麦奎利大街( Macquarie Street)将被各类创意灯光艺术所包围。耸立在麦奎利大街上的标志性建筑如古老的圣玛丽教堂( St Mary´s Cathedral),议会厅(Parliament House),及悉尼音乐学院( Conservatorium of Music)直至皇家植物园(Royal Botanic Gardens)都将成为一块块神奇的画布,任由来自各国的灯光、创意、雕塑表演艺术家为它们喷洒妙曼的色彩。来自城市的我们自然了解灯光是城市文化的重要部分。但这片灯光创意街区不仅是照明,或是让树木更绿、建筑物更宏大的美化工具,而是城市文化与生活方式的一种展示,甚至说是一部有关城市文化的小电影。细心欣赏过这些灯光创意建筑,就会发现麦奎利视觉之旅( Macquarie Visions Walk)其实澳大利亚开国殖民时期的总督麦奎利的一本故事书,麦奎利大街一路延伸的这些古旧建筑物都与这位故人有密切关系,见证了澳大利亚特别是新南威尔士州在这位故人管治下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变迁与成长。 鸣谢: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旅游局www.sydney.com 实习生 彭子敏 吴苑苑 高宇 赵欣琪 麦小颖 王晶晶 翻译整理。
【年份】2010
【期号】第12期
【全文挂接】获取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