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料与空间的变异”展Popping Up l布、板子、购物袋纷纷弹起

日期:2010.01.01 点击数:0

【类型】期刊

【刊名】城市画报

【关键词】 城市雕塑规划 十二金人 纪念性雕塑

【摘要】文图/April “Pop Up”的意思是“弹起”,最常见的莫过于各种立体节庆贺卡,有本畅销书名为《香港弹起》,每打开一页都有立体纸雕,让香港各类特色建筑物摆脱平面文字、绘画的沉闷,活灵活现于读者的眼前。此次“Popping Up”展览的概念与这类书极为相似:利用新兴的艺术创作物料,探索二维与三维空间的互相转换关系。展览特别邀请了日本六本木森美术馆的馆长南条史生先生担任策展人。南条先生认为我们的日常生活繁复多变,混合多重空间和色彩,这种错综复杂的环境酝酿了生活中的诗意。参展的其中一个日本艺术家照屋勇贤,就在弃置的购物纸袋上雕出一个立体的森林,让人感觉意想之外的浪漫。展览邀请了13位艺术家,他们来自日本、中国内地、香港、台湾、新加坡、印尼及菲律宾等地,共展出十多件形式新颖有趣的作品,包括软雕塑、立体纸雕、特殊材料绘画、数码影像及声音装置、公共艺术等。 艺术中关于“二维”与“三维”的关系有深远的渊源。自文艺复兴以来,艺术家试图以不同的技巧在画布上呈现立体感,以透视学制造错觉,模仿真实。20世纪初,立体派画家如Pablo Picasso、Georges Braque等,把事物的不同角度同时并合在同一画面上,为绘画的“平面”设立新意义,并开创了拼贴画。其后的40年代,Jasper Johns及Robert Rauschenberg把立体的对象拼合在画布上,塑造出像浮雕一样的架上绘画。至上世纪90年代,JessicaStockholder在不同形状的对象上涂上各式鲜艳色彩,并刻意以不同的对象组合和放置方式来为展场创造观众可以游历的空间,把抽象画的美学、雕塑的造型美学和建筑的空间美学结合,成就绘画装置(Painting Installation)的艺术风格。 艺术品与观众最不可分割的接触,大概是同属于某个时间、地点下的彼此交汇,因此,艺术品所处的空间,对观众来说有莫大的意义。南条史生请来日本建筑家伊东丰雄,利用“二维”物料创作“三维”空间,创作一件可让观众穿梭其中的建筑作品“消失中的洞穴”。装置由67块大小不同的中密度纤维板组成,观众从入口走进时,会看到一块一块连环的截面,细心从地面开始观察的话,可以看到某些板块比较短小,有些板块面积则较大,由地面一直延伸至天花板顶。身处的空间其实跟外部相连,整个装置好像消失于展览空间中。伊东丰雄的建筑创作理念就是. “需要反映社会的多元性,而简单的立方体建筑根本容不下这种多元性”。台湾艺术家林明弘,以其代表性花纹图案绘制可坐可卧的户外装置,令绘画变成了立体装置艺术品,放置于艺术中心的门外,保证观众在展览中可观而游之,开阔艺术视野之余,亦能享受个人化的愉悦体验。 虽然展览很强调空间的建构,但并没有落墨重点于视觉的错觉,正如南条先生所说 “重点不在于建构空间的错觉,而是展示艺术家如何以不同的物料和方法运用空间,通过作品转换空间的用途,在体现现实空间的同时,玩味平面形状和立体空间的矛盾。”物料与空间的变异 Popping Up: Revisit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2D and 3D展 时间:2010年9月18日至10月22日 地点:香港艺术中心正门及包氏画廊4至5楼

【年份】2010

【期号】第20期

【全文挂接】获取全文

3 0
相关文章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