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来源:满分作文·高中版】搜索到相关结果 4 条
-
一、空泛不深刻
-
作者:
暂无
来源:
满分作文·高中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贝多芬
米开朗基罗
哥伦布
北美洲
雕塑
-
描述:
考场作文应做到“内容充实”。所谓“内容充实”,就是言之有物,持之有据,用足够的高质量的材料显示文章的主题。有些同学由于平时各学科负担过重,往往不愿意或者不善于搜集、整理鲜活生动、富有内涵的素材,这样一来,临场写作时便会出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情况,其结果必然表现为捏造事实、无病呻吟、夸大其辞、无的放矢,等等。 一、空泛不深刻 即不善于精选典型材料表达主题,而是代之以众人皆知的空话、套话,内容空洞,面目可憎。比如2010年山东卷考“光明和阴影”,在评卷过程中发现大量作文,文中没有引用一则材料,都是自己在凭空说理,有的甚至都“上升”到哲学高度,唯物辩证法都出来了,对哲学理论大段引用,来论证“光明和阴影”的关系,把高考作文俨然当作了政治论述题。这样的作文用专家的话说就是标准的缺少“感悟和联想”,没抓住作文写作的要求。如果立意正确,语言流畅,可以打到二等偏下,也就是43分左右。 还有的考生则是一味堆砌材料。例如2009年江苏卷(考命题作文“品味时尚”)有篇作文,涉及的时尚类和非时尚类事物计有:走在时尚前列的牌子,如范思哲、阿玛尼、夏奈尔等;富家公子不顾人命只顾赛车:山寨产品四处流行;人民喜爱的戏剧《牡丹亭》《西厢记》;周杰伦和宋祖英的组合演唱;《青花瓷》;《不差钱》;何占豪、陈钢的《梁祝》;网聊;小沈阳、LV包、躲猫猫、火星文……如此大量罗列素料,形成“材料超市”式的狂轰滥炸,最终形成了让人厌烦之至的“叠床架屋”现象。
-
主动
-
作者:
张贵菲
来源:
满分作文·高中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贝多芬
米开朗基罗
哥伦布
北美洲
雕塑
-
描述:
张贵菲 命运总是平等的给予。胆小怯弱者,永远只能苟居于室;白许清高者,最终沦为孤芳自赏;唯有主动追求者,才能赢得满园芬芳,满室英才,满身誉名。 奇葩满同,还需细心呵护。有爱美之心,却无追求之举,永远也只能对美望洋兴叹,莫能至之。因为有了追求之心,有了主动将一团稀泥美化之意。才有了惊天骇俗的“青花”精品;因为有了对将一片荒地的装点之心,主动的雕凿,才有了令人瞠目结舌的苏州狮子林:因为有了对创新和追求新美的热爱,建筑师们才主动的拿起了笔,顶着灼烈的骄阳,完成了绝无仅有的鸟巢。爱看美,还需要主动创造美。 人才盈室,务必开门广纳。有爱才之心,然而反拊心哀叹无才,是永远得不到千里马的。爱才者,需象曹孟德般高吟“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需像他一样花万金买千里马骨以示爱才;需象齐王一样,贴告示与城门之上,广集谏言,广赏谏才;更需像刘备一样,亲身委驾,三顾茅庐。因为主动,曹操门下百千英才,辅佐他破吴国,占蜀地,一统天下;因为主动,齐国国力直线而上,终显赫一时;因为主动,刘备由一介匹夫成为了三足鼎立之一足,成为霸主。主动,才能胜利。 跃过龙门,还靠毛遂自荐主动争取。如果唯唯诺诺,胆小怕事,机会如风,转瞬即逝,终究只得在临死之前哀叹一句:“时运不济,命途多舛。”泽被后世,成为虚梦,追求不凡,离不开主动。假设武则天安于命运,委身凄冷“风刀霜剑永相逼”的深官之中,大概那宫闱之中,也仅仅多了一缕香魂,一朵明日黄花,随风散去,但她却不甘心,她巾帼不让须眉,在主动争取努力之后,成为一代英明的女皇,开创了一派“贞观遗风”之世。 一个寒冷的平凡的冬天清晨,一辆车开入了泥泞贫穷的山村。当一个中年人召集村民问谁想演电影时,一片寂静,突然一个脸颊发紫,土气十足的小女孩站了出来,于是她便成为了张艺谋影片《一个也不能少》的女主角。要是没有主动的自荐,想必魏敏芝依旧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平凡生活。要想超越平凡,必须要主动争取。 历史如沙滩,人生如贝壳,要想将平凡的灵魂磨砺成珍珠,还需要我们主动进取,主动创建不朽! 【满分理由】 这是一篇典范的议论佳作。从结构上看,用“奇葩满园,还需细心呵护”“人才盈室,务必开门广纳”“跃过龙门,还靠毛遂自荐主动争取”三个分论点引出,脉络清晰,结构可谓严谨。从论据上看,由物及人,由古及今,从青花精品到苏州狮子林,从曹孟德到刘备,无不信手拈来;展开时,或泼墨如云,详细论述,或并列引出,惜墨如金,内容可谓丰富。从语言上看,首尾或用排比,或用比喻,语言富含哲理;论述时,或讲述经典,或引用诗文,语言灵动生辉。由此看来,本文获得满分自然是无可厚非。 (点评:罗小军)
-
在心头植棵树
-
作者:
李远
来源:
满分作文·高中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贝多芬
米开朗基罗
哥伦布
北美洲
雕塑
-
描述:
在心头植棵树 文/李远选自2009年3月13日《洛阳晚报》 在一个春暖花开阳光明媚的日子,我在自家院子里植下了一棵幼小的桂花树。顿时,被冬寒洗礼过的院落有了点点绿色,也有了丝丝生机。 我很喜欢这棵桂花树,隔三岔五便要给它松土浇水,我还像个孩子一样凑到它凌乱的枝叶上,渴望闻到它的花香,但我不禁又哑然失笑:任何事情都需要一个过程,八月桂花香,香飘万里的季节,也许是在今年秋天,也许是在明年以后。 坐在我的书房里,通过窗户,正好可以看到那棵桂花树。在读书累了倦了的时候,我会站在它的面前,默默地对视着它,或者闭上眼睛倾听它的呼吸和心跳。不经意间,我的心中便有了舒畅,我的思绪中有了涌动。 原本柔弱的桂花树,经历了短短的风和日丽、春雨绵绵,已经肆无忌惮地伸着懒腰,悄悄地舒展着身子,开始慢慢地长大。我希望,有一天,它能够枝繁叶茂、绿树成荫、花香满庭。 很早以前,我就想在心头也植一棵树,一棵桂花树,希望生命中有阳光有期待。然而,这么多年来,当世间繁华如过眼云烟,当命运多舛似牵绊枷锁,我的心中始终是一片荒寂。春天是一个播种的季节,心中久违的这棵树,就在今年春天种植吧。 心头的这棵树,我愿用梦想为土壤,用心灵去灌溉,让汗水施肥,让执著引路。我愿静静地守候、痴痴地等待、久久地凝望。尽管心头只有这一棵树,我希望这一棵树能够经受住严寒、忍得住盛夏,也耐得住寂寞、经得住失意。 每天,当我站在院内桂花树下,仰望它渐渐丰韵挺拔的身躯时,我就会想起心头的那棵树。若干年以后,心头的那棵树,也许会高耸人云花朵簇拥,也许会土壤贫瘠过早夭折。我想,有梦,希望就在,只要自己细心呵护,是会有结果的。 在心中植一棵树,让生活五彩缤纷,让生命绚丽多姿,让人生充满理想。赏读: 读了这篇文章总感到如沐春风拂面吹,让人有备觉清爽之感。文章以“一棵桂花树”为载体,借助联想,由自然界中的桂花树想起心头的树,由自然界中桂花树的成长,想到心头的那棵树,高耸入云花朵簇拥的景象,这样就很自然的表现了本文的主题:有梦,希望就在,只要自己细心呵护,是会有结果的。作者在文章中靠联想不断丰富拓展文章内容,挖掘事物以及事物与事物之间的深刻内涵,多层面地反复凸现主旨,如数条细流小溪汇成哲理的江河,给读者以心灵的撞击,不断扣开读者的心扉,让读者自然而然的接受作者的观点。作者的这种写法是值得我们品味和借鉴的。
-
造句四法
-
作者:
暂无
来源:
满分作文·高中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贝多芬
米开朗基罗
哥伦布
北美洲
雕塑
-
描述:
一、阐释 这是指用名句解说话题或概念。如“意气”,辞书上的解释是“意志和气概”或“志趣和性格”。作为辞书来说,这样解释无可非议。同是这个概念,如果运用名句来阐释却给人另一种韵味,如2006年湖南高考满分作文《谈意气》开篇是这样阐释“意气”的: 意气,是李白“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高歌:意气,是杜甫“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肺腑之言;意气,是毛泽东“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壮怀激烈…… 技法津梁:这里用李白、杜甫、毛泽东三位伟人的诗句来解说什么是“意气”,开篇气势充沛,句句含情,展示出了考生丰富的文化积累与扎实的写作功底。从语言形式看,是直接引用的一种形式。 再如“幸福”是“使人心情舒畅的境遇和生活或称心如意”的意思。如果用名句阐释,则可以这样说:幸福是“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牵挂,是“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的收获,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祝愿,是“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的回忆,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追求。阐释技法运用灵活。有时也可将阐释的名句放在开头作主语,如2009年高考山东标杆作文《见证》的开头: “海纳百川”是大海包容一切的见证:“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是时间滚滚流逝的见证;蔚蓝广阔的天空是雄鹰拥有远大理想振翅高飞的见证;“水滴石穿”是水滴坚持不懈的见证。 二、仿句 这种方法就是根据名句的形式,再仿写一个结构形式一样句子,以达到表情达意的目的。句子仿用常用在题目之中。如:2009年江西一考生的优秀作文题目是: 怎一个“拒”字了得? 这个题目是仿用了李清照的词《声声慢·寻寻觅觅》中的名句“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仅改一字,却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再如2009年黑龙江一考生优秀作文的题目是: 菊心藏日月 这个题目是仿用宋代诗人孔武仲五言诗《紫极宫默轩》中的名句“壶中藏日月”,只是将其中“壶中”改为“菊心”,句式完全一样。 再如2008年江西一考生优秀作文的题目是: 天涯共此“事” 这个题目显然是仿用的是张九龄《望月怀远》首联中的对句“天涯共此时”。 三、化用 这是指围绕某一主旨或话题,从名句名篇中选取出一些词语融人习作,或将诗句拆开,重新组合,演绎诗词的意境。 如2008年福建高考优秀作文《缤纷成就和谐》中的相关语段: 缤纷成就和谐,,试看暮春三月,鹅柳淡烟的嫩黄,映阶碧草的翠绿,出墙红杏的艳红,卷云时舒的碧空.它们的颜色各不相同,但这又有何妨?万紫千红总是春,本来万物都欣然生长的春日就不是由一种色彩来主宰的。不同的是表象,和谐的是本质,缤纷成就的是多彩的丰富,是真正意义的和谐。 技法津梁:这里紧扣主旨“缤纷成就和谐”,选取了杜甫《蜀相》中名句“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中的“映阶碧草”,选取了自叶绍翁《游园不值》“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中的“红杏”“出墙”,描写了自然界“和谐”的缤纷色彩,显示了自己独特的阅读积累与生活体验。这种技法,实际上就是古诗文中的用典。 这种技法有时可选取名篇名句中词语,结合自己的语言演绎诗词的意境。请看2009年浙江高考佳作《文化寻根》中两个片段: 走过《诗经》的缠绵柔情,走到唐诗走到宋词,我的思绪被牵引到枯藤与老鸦一起凝视的那个面色清癯的诗人身上,他骑着瘦马憔悴而来。暮色苍茫,我被他吟哦的曲子搅得悲寂凄凉,一转身竞靠在了小杜银烛秋光下的画屏边,身着罗绮的少妇轻摇小扇,流萤飞舞,和天上的牵牛织女星隔着几亿年放出的微光一同如水般向我微笑…… 我抬头,猛然,远处玻璃幕墙反射的光之万箭惊破了我的视神经,没有茅店,没有荒树,支离破碎的天空,夜晚找不到萤火虫……诗韵失去了滋养它的土壤,城市的红灯绿酒,繁弦急管喑哑了它的声音,它沉默了。 技法津梁:不难看出,这里选取了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枯藤”、老“鸦”、“瘦马”,选取了杜牧《秋夕》(“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中“银烛秋光”、“画屏”、“小扇”、“流萤”、“牵牛织女星”等词语,根据“文化寻根”的主旨,演绎了诗词中幽怨哀婉的意境,表达自己对文化荒漠的无奈与感慨。其技法之妙,如盐入水,几乎不见痕迹。 化用与仿句相比,仿用侧重于“形”,化用则侧重于“意”。化用这种技法有时介于章法与句法之间,用于篇的,属章法,用于句的,属句法。 四、串珠 这是一个比喻说法,“珠”是指名句,意思是说围绕同一主旨或话题,列举不同名句进行解读,或描写景物,或展现人物的思想风貌。 在实际操作中,引用名句比较灵活,有时引用两个名句,再仿写一两个内容相关、结构相似的句子,让它们串联在一起,增强文气。请看2009年天津高考佳作《“90后”的诗意人生》中的相关语段: 辛弃疾说: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席慕容说: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刻为这/我已在佛前求了一段尘缘。 海子说: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他们不是“90后”,但他们的诗意人生却是我们无法企及的羡慕。“90后”的财富是单纯,将人情世故、世事练达全都锁上,背上行囊,去寻找诗意。淡如菊的心里,只装得下“坐看云起时”的恬然,只盛得下“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豁达,只填得满行云流水的洒脱和看细水长流的心情。“90后”的脸上满是无邪的笑容,一路寻找,全是美丽:悠然端着古朴烟筒的老先生,起床后清脆的第一声鸟叫,诗意的笑容面纱都在后面展现。容不下急躁,容不下傲慢,容不下世故,诗意的菜汤里只有一味佐料:单纯。 技法津梁:这里紧扣“‘90’后的诗意人生”,开篇引用三位诗家的名句导入,使文章平中见奇,诗意盎然。接着在第四自然段中引用了王维《终南别业》中的名句“坐看云起时”,苏轼的《定风波》中的名句“一蓑烟雨任平生”。聪明的小作者在引用两句名句后,不拘泥于全部引用名句,而是仿照上文“只装得下”、“只盛得下”句式又续写了“只填得满行云流水的洒脱和看细水长流的心情”一句,使得行文“如线串珠”,灵动、自然。 不难看出,用这种技法不仅能使文章文采斐然,繁花满眼,还能突出文章的气势,突出抒情或议论的感染力,使得语言在情感的抒发中展现作者的文化和知识的积累。 这种技法如果有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的分句或短语并列在一起时,就是引用和排比的综合运用。如果说“阐释”、“仿句”、“化用”侧重的是单句的话,那么“串珠”侧重的则是复句。 还是这篇文章,接下来的一段“串珠”,则是另一番风味: 用单纯的眼睛看世界,世界给了你一双单纯的眼睛,就是用它来寻找诗意,品尝人生。“90后”的心里装着红的花,绿的树,白色的孤独,蓝色的梦想,一切都是那么顺理成章。哦,忘了,还有,还有五彩的最重要的阳光。我的五彩阳光是父、母、梦想、大海、祝福,你呢?“90后”的脚步不甘寂寞,小桥流水人家,说的是江南古镇;银装素裹,道的是北国雪景。耸入云霄的群山,奔腾到海不复回的江河,吱呀声声的鸟儿,郁郁葱葱的树木,躺在自然的怀抱里,得一份返璞归真的乐趣。 技法津梁:如果说上一个语段中的“珠子”有仿造的话,那么这个语段中的“珠子”则纯粹是“名牌的”:“小桥流水人家”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名句,“银装素裹”则是毛泽东《沁园春·雪》中的名句,“奔腾到海不复回”则是李白《将进酒》中名句。三位诗家的名句由同一主旨贯串,使文章有诗的美感,有文的意蕴,诗文结合,交映生辉。 就句子的成分而言,妙用名句技法还可以分为“主干”法和“枝叶”法。 “主干”法是指名句在句子中充当的主语、谓语或宾语。如上文2009年高考山东优秀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