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按年份分组
关键词
让心灵颤抖!表现主义时代的总体艺术作品观
作者: 托马斯·安茨   陈多智   来源: 中外文化与文论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盐源县   画家   艺术家   凉州区   四川省   油画  
描述: 本文作者托马斯·安茨教授是研究德国表现主义文学的权威学者,他的多部相关著作如《表现主义文学》《表现主义的现代性》,以及《表现主义:1910-1920德语文学宣言与文献》是透视表现主义运动不可或缺的研究资料。2010年10月24日至2011年2月13日在德国城市达姆施塔特举办了首次表现主义总体艺术作品展。展览不仅展出了众多不常见的表现主义油画、雕塑、蚀刻画等,还展出了表现主义时期代表性的建筑模型、舞台布景线稿、招贴画以及珍贵的老照片。策展方更与德国国家电影博物馆合作以多媒体的形式动态呈现了多部表现主义电影,如《卡里加里博士的小屋》等,代表性展品和多篇由德国
附录《全球化与中国图像》序
作者: 余虹   来源: 中外文化与文论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历史命运   马克思   生活世界   新时期   中国化   资本   图像   全球化与本土化   地方化   中国油画  
描述: 圈内人都知道油画的本土化不是什么新鲜事,而是自油画传入中国以来就持续发生着的现象,然而,本土化作为影响中国油画生产、流通、交换、革新、变化的根本因素则是在所谓"新时期"才发生的事情。换句话说,本土化与新时期油画史的关联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决定性的。彭肜的大著据此关系来描述这一时期的油画
在东西方“杂交地带”自由地创造:重读余虹《〈全球化与中国图像〉序言》
作者: 彭肜   来源: 中外文化与文论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全球化   余虹   本土化   中国当代艺术  
描述: 余虹在《全球化与中国图像——新时期中国油画本土化思潮》中的《序言》对中国当代艺术创作与批评以及中国当代艺术史写作都具有重要的启发性。余虹将"杂交运动"与"杂交地带"看做中国新时期油画本土化与地方化的实质,并将全球化时代中国艺术之希望寄托在打破自我与他者、东方与西方、本土与异乡二元对立的自由创造之上。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