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按年份分组
按来源分组
关键词
绘画与心象——论《宇宙系列》《圆系列》和心象的内在关系
作者: 华鸟   来源: 中国美学研究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心象   圆系列   绘画   宇宙系列  
描述: 国画《宇宙系列》以传统与当代艺术相结合的巧妙方式表现了一种艺术家再度回归宇宙的整体观念,其中隐含的创作观念与《易经》以及道家思想相关;《圆系列》则是将各种汉字体的“圆”以钻石、翡翠、珍珠和珊瑚等有机或无机宝石为构字题材,并结合水、动物、植物或者世界地形等图案进行油画创作。“圆”道出了物质背后的一种期盼,表达了对于人之生存状态以及社会发展的哲学思考与精神。透过绘画作品的艺术形式与蕴涵的主题、精神两者的结合,可以看出绘画与心象的密切联系。绘画是一种梳理和记录心理活动的、理性与感性相结合的产物,它将情感和观念浓缩到二维平面图像中。心象是创作者对生活和事物的感觉和感受到达一定高度之后,才会产生创造形象的冲动。绘画的存在离不开心象,而心象也通过绘画得以形象性传达。
明代陶瓷审美特征
作者: 高正   来源: 中国美学研究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陶瓷   审美   明代  
描述: 中国陶瓷的审美,到了明代出现重大转变。具体体现在:陶瓷从单色釉瓷进入到了彩绘瓷阶段,"画意"成为陶瓷审美的重要方面;五彩斑斓的颜色釉标志着陶瓷审美由传统单一色的素雅美到浓艳美的转变;同时,与伊斯兰文化的交流使陶瓷呈现"异样之精彩",与世俗文化的融汇使陶瓷审美呈现出"世俗的真实"。陶瓷审美意识的更新反映出明代人们求新求异的进取精神。
如何切中“艺术作品”
作者: 王春生   来源: 中国美学研究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大众艺术作品   梵·高审美   艺术家   哲学  
描述: 如何切中艺术作品,也就是怎么才能更好地理解艺术作品的本相。简单来讲,艺术作品的受众不外乎有两类,即专业的和非专业的。前者又有理论和实践两个侧重点。理论性的,包括艺术史家、艺术理论家、美学家或哲学家,实践性的包括从事专门艺术门类的艺术家,如画家、雕塑家或音乐家;后者则是普通大众。对于同一件艺术作品,不管是从专业或非专业立场去审视,他们都会有各自的理解,既然理解艺术作品有这么多的立场,那么怎样做才能更好地切中艺术作品的本相?本文试从哲学、艺术家和大众三个角度为切入点去梳理切中艺术作品的思路。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