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如何在高考备考中渗透情感教育
作者: 黄桂英   来源: 语文天地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情感体验   语文教学   情感世界   情感教育   传授知识   高考   学生情感   引导学生   语文课程   培养能力  
描述: 当今的语文教学在高考的指挥棒下一味追求升学率,处处弥漫着功利主义,把充满人文关怀的语文课程变成了枯燥乏味的技艺之学,甚至纯粹的应试训练,只注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发展智力,却忽略了情感教育,导致学生
围绕中心巧选材 精挑细筛出华章
作者: 王礼平   来源: 语文天地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考场作文   中考作文   生活气息   精选   选材用材   文章   材料   与时俱进   围绕中心   罗丹  
描述: 【引言】同学们听过《罗丹砍"手"》的故事吗?情节是这样的:罗丹是法国著名的雕塑家。一次,他应法国作家协会的邀请,为著名作家巴尔扎克雕刻塑像。巴尔扎克的文学成就举世闻名,但他长得又矮又胖,怎样才能为他塑造出美好的
小石城印象(三)
作者: 甫田   来源: 语文天地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学校   中学   博物馆   草坪   小石城   大学   黑人学生   平衡木   图书馆   女教师  
描述: 你见过这样的城市吗?走在大街上,映入眼帘的不是星罗棋布的百货大楼、服装超市……而是教堂、学校、大大小小的博物馆、纪念馆、艺术馆,商店橱窗里摆的尽是各类艺术品,包括图画、雕塑、工艺品……在小石城这个不足20万人的城市里,却遍布着数十所大学、中
偶像就是偶尔崇拜的对象
作者: 曾凡菊   来源: 语文天地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时代   盲目   偶像   对象   三毛   层面   韩寒   组合   明星   崇拜  
描述: "偶像"二字,在《新华字典》中的解释如下:"原指宗教或迷信的人敬奉的用泥、木头雕塑出来的各种神像,后泛指盲目崇拜的对象。"在我看来,偶像不仅仅如此。通过它,可以看出一个时代的特点,一个社会的走向,一个群体的各个层面,甚至于一个人的文化素养等等。这些日子,学校风靡青春美少女组合S.H.E。年纪大一些的人可能会问:"青春组合何许
风雨之夕的鸣奏——简析听的艺术
作者: 曹长发   来源: 语文天地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浏览   法国   发现美   宋朝   风雨   文学艺术   雕塑家   芭蕉   观察   罗丹  
描述: 法国著名的雕塑家罗丹说:"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这便突出强调了观察与浏览的重要。其实,观察固然重要,但听也很重要,且一定意义上,人们若能长有一双
维纳斯的眼泪
作者: 柴智芬   来源: 语文天地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眼泪   化成   洁白   大地   身材   塑像   肌肤   沐浴   维纳斯   雕塑  
描述: 皎洁的月光笼罩着静美的大地,柔柔地洒在一尊洁白的雕塑上——那是一位身着洁白裙衣的美丽少女。在月光的沐浴下,她越显美丽、越显动人了。虽然少了一只手,可谁也不认为那是缺陷,因为她是人们心目中的女神——维纳斯。忽然,塑像化成一位少女,肌肤润白,身材丰腴,再配上绝世无伦
谈《米洛斯的维纳斯》中作者的审美视角
作者: 陈礼林   来源: 语文天地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论   内容与形式   和谐美   审美判断   雕像   维纳斯   自然   艺术空间   审美视角   雕塑  
描述: 米洛斯的维纳斯是一座令人销魂动魄的雕像。“抚摸这座像的时候,几乎会觉得是温暖的。”(《罗丹艺术论》P28,下文凡括号中带数字的皆出此书)清冈卓行在《米洛斯的维纳斯》中的独特审美,又把我们带进了另一番视野开阔的艺术空间。他抓住
金子的艺术
作者: 刘畅   来源: 语文天地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智慧   雕刻   天然   思想   艺术品   作品   金子   商人   雕塑   光泽  
描述: 金子会散发天然的光泽,所以,当然没有人否认它天然的价值:但如果能遇到更好的雕塑者对它进行加工雕刻,那么,它就不再是一颗单纯的金子,而是一件蕴含着思想、智慧和劳动的作品。这时,我们才称它为艺术品。金子在女人的脖子上时。它使女人更加妩媚动人,让男人为之垂涎,这是一种高贵的招唤。这是荣耀的艺术。金子在商人的兜里时,
向日葵和烟囱
作者: 王书龙   来源: 语文天地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工人师傅   沂源县   艺术家   烟尘   向日葵   雕塑家   象征着   烟囱   工作服   能手  
描述: 一位雕塑家受人之托,为一位少女塑半身像。可惜,这位种向日葵的高产能手偏偏貌不惊人,一点也激发不起雕塑家的任何灵感,他不得不拒绝了这个任务。可是,有那么一天,当雕塑家偶然在地里看到这位正在劳动的少女时,他的心被深深地震撼了:少女
豁达之美
作者: 言虎   来源: 语文天地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似与不似   美学家   生活中   朱光潜   世相   人生   夸张变形   朦胧美   音乐   距离  
描述: 美学家朱光潜说:“美和实际人生有一个距离,要见出事物本身的美,须把它摆在适当的距离之外去看。”大自然的朦胧美,文学的虚虚实实,音乐的神奇莫测,美术的似与不似,雕塑的夸张变形,我们都能够由此推及人生,想一想人生的世相! 有这么三种人:一种人离生活太近,不免陷于利害的冲突;一种人离生活太远,往往又成了不食人间烟火的隐士;还有一种人与生活保持一种恰当的距离。这种人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豁达的人。啊,豁达,你是人生的一种美,一种艺术。
< 1 2 3 ... 76 77 78 ... 92 93 94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