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来源:社会科学】搜索到相关结果 3224 条
-
关于中国人“美盲更比文盲多”的学术批评-民吴冠中先生商榷
-
作者:
刘求长
来源: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的多样性
美盲更比文盲多
美术专家
审美能力
学术批评
-
描述:
“美盲”是吴冠中先生自造出来的一个词。吴先生断言中国“美盲更比文盲多”之论不能成立:以不欣赏现代派雕塑家亨利•摩尔的作品作为认定“美盲”的标准是荒谬的;欣赏美是人类的天性,正常人中不存在“美盲”;断言中国人“美盲更比文盲多”,表明有的中国美术专家不亲近中国的普通艺术欣赏者,中国的美术专家需要确定一种与普通艺术欣赏者的合理关系。
-
罗丹雕塑对李金发诗歌的影响
-
作者:
马云
来源: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影响
李金发
罗丹
雕塑
-
描述:
李金发是一位雕塑家,他的诗歌创作与雕塑有着密切关系,并且直接受到罗丹雕塑的深刻影响。他的不少诗作是对罗丹雕塑的感悟和咏叹,他对罗丹爱情题材的雕塑作品尤其倾心,罗丹雕塑表现宇宙动象的艺术手法是李金发师承的重点。李金发的诗是象征的,亦是写实。
-
吉州窑陶瓷装饰艺术对中国瓷艺的卓越贡献
-
作者:
刘菊芳
来源: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陶瓷
吉州窑
装饰艺术
-
描述:
吉州窑陶瓷装饰艺术集我国南北名窑之大成,又将民闻艺术引入制瓷工艺,充分利用窑变技术,在中国陶瓷史上独树一帜.它独创的釉下彩绘,开辟了中国陶瓷装饰艺术的崭新天地;它的剪纸贴花和木叶纹饰,首创中国陶瓷装饰艺术的民间风格;它将传统人文图样注入瓷艺,强化了中国陶瓷装饰艺术的文化内涵.吉州窑陶瓷装饰艺术为中国瓷艺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
重看契斯恰科夫素描教学体系
-
作者:
陈静
来源:
井冈山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契斯恰科夫素描教学体系
中国
油画
-
描述:
契斯恰科夫素描教学体系引入中国已有半个世纪,作为科学严谨的教学方法成为我国建国初期推行美术教育规范化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手段,产生了深远影响.契氏体系对油画的发展具有指导性意义,时至今日在绘画基础教学中契氏体系仍发挥作用.
-
“不是'话',而是'剧'”-曹禺戏剧语言艺术论
-
作者:
胡授昌
来源:
九江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8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剧中人物
戏剧语言
动作性语言
观众
语言艺术
抒情性
话剧
曹禺戏剧
陈白露
周萍
-
描述:
(一)一般地讲,戏剧也不例外,是以传递信息,交流思想的语言作为第一要素的,是以语言作为雕塑描写的艺术,是以语言作为主要工具的。和诗歌、散文、小说相比较,戏剧艺术对语言的要求,又是以其艺术样式的差异性而具有鲜明的特殊性。黑格尔曾经指出:“不容许戏剧用史诗方式去描写地点环境之类外在细节及动作和事迹的过程.”(《美学》)高尔基也就这一艺术样式的特性,讲:“剧本——正剧和喜剧——是最困难的文学形式,其所以困难,是因为剧本要求每一个
-
生命与激情:对苏天赐油画《万古相依》的一种解读
-
作者:
张文祥
来源:
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万古相依
意境
中西文化
武夷山
-
描述:
从《万古相依》油画作品中解读苏天赐先生的文化传承、艺术追求。苏天赐先生早年在林凤眠先生引导和启发下,开始东西方艺术融合之路的探索,他将东方的精神,融入到油画作品中去,使外来的油画充满了东方神韵。
-
乡土文化与绘画艺术——莆仙油画艺术“本土化”的可能
-
作者:
陈海威
来源:
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传统民俗
乡土艺术
莆仙文化
本土化
油画
-
描述:
本文研究的“乡土艺术”主要为莆仙历史、民俗文化,以此引导艺术创作者的文化身份和“莆仙”本土意识的创作思潮,进而凝聚莆仙“本土化”的油画艺术创作群体,而此研究的历史社会背景、思想及其作用意义是我们探讨的主要课题。
-
意境与工笔花鸟画
-
作者:
陈燕秋
来源:
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工笔花鸟
灵魂
表现
现状
意境
-
描述:
意境是工笔花鸟画的灵魂,本文论述工笔花鸟画意境美的表现,阐述工笔花鸟画的现状,对其现状作了一些反思。
-
从陶渊明对酒的态度看其心路历程
-
作者:
黄立一
来源:
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酒
心路历程
陶渊明
态度
-
描述:
在我们的印象中,陶渊明是一位飘逸洒脱的饮者,然而实际上他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对酒的态度是不尽相同的。从他对饮酒态度的细微而不可忽视的阶段性变化中,我们看到了他曲折的心路历程,由此可以更充分认识到现实的艰难处境对他造成的巨大冲击,也可以更深刻地领会诗人身上那如同古希腊雕塑一样的“伟大”与“静穆”。
-
“不是‘话’,而是‘剧’”——曹禺戏剧语言艺术论
-
作者:
胡授昌
来源:
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8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剧中人物
蘩漪
艺术论
动作性
方达生
思想的语言
语言艺术
《美学》
曹禺戏剧
周萍
-
描述:
(一)一般地讲,戏剧也不例外,是以传递信息,交流思想的语言作为第一要素的,是以语言作为雕塑描写的艺术,是以语言作为主要工具的。和诗歌、散文、小说相比较,戏剧艺术对语言的要求,又是以其艺术样式的差异性而具有鲜明的特殊性。黑格尔曾经指出:“不容许戏剧用史诗方式去描写地点环境之类外在细节及动作和事迹的过程.”(《美学》)高尔基也就这一艺术样式的特性,讲:“剧本——正剧和喜剧——是最困难的文学形式,其所以困难,是因为剧本要求每一个
<
1
2
3
...
5
6
7
...
321
322
3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