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春天》油画
作者: 冯书芬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相关性分析   花球质量   4   青花菜   甲基亚磺酰丁基硫苷   配合力  
描述: 《春天》油画
《城市》油画
作者: 暂无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相关性分析   花球质量   4   青花菜   甲基亚磺酰丁基硫苷   配合力  
描述: 《城市》油画
西方版画的发展动因及对我国版画发展的启示
作者: 刘祥辉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发展动因   文化   中国版画   创作主体  
描述: 相对于欧美版画市场的庞大以及国内国画、油画市场的红火,中国版画市场无疑是冷清和低迷的,近年来虽然有些起色,但与欧美以及国画、油画相比差距还是很大。本文试图从主体、文化两个因素来探讨西方版画发展、繁盛的原因以及对我国版画市场的启示,笔者认为除了重视技术、市场因素外应当从艺术主体以及文化共识方面加强中国版画市场的培育和建设,促进中国版画的进一步发展繁荣。
楚韵工笔国画
作者: 韩梅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发展动因   文化   中国版画   创作主体  
描述: 楚韵工笔国画
李果《晨曲》工笔花鸟
作者: 暂无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发展动因   文化   中国版画   创作主体  
描述: 李果《晨曲》工笔花鸟
中国外销青花瓷的审美价值
作者: 李博一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与纹样   中国外销青花瓷   材质与工艺   实用与艺术  
描述: 从元明时期,中国就开始了青花瓷的外销贸易,一直到清代达到了顶峰。西方世界被其中的艺术魅力深深的吸引与折服,她所包含的审美价值值得我们进行研究与探讨。本文就从外销青花瓷的使用价值与艺术价值、材料特征与烧制工艺、历史文化与装饰纹样、中西方文化体现等几个方面,探讨中国外销青花瓷艺术的审美价值
女娲补天神话的文学移位
作者: 宁稼雨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神话   文学   补天   女娲   移位  
描述: 本文以西方原型批评和主题学的方法为视角,挖掘和梳理中国古代女娲补天神话中的各个意象如何为后代的各种文学体裁所吸纳,不仅成为众多诗文作品中补天意象的符号表现,而且也成为若干叙事文学作品的构思布局框架,并锤炼再造成为五彩缤纷文学画廊中的诸多风景,逐渐孕育和铸造成为中华民族战天斗地、英勇不屈的伟大精神。
浅谈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作者: 蒋峦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8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社会思想   寝室文化   大学校园文化建设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教育   课堂文化   青年文化   青年学生   重要组成部分   文化系统  
描述: 一、大学校园文化的涵义大学是青年和知识的密集点,是整个社会思想的活跃带,在某种意义上说也是社会思潮的前沿阵地。各种不同类型的思想或以学术研究的方式或以政治的方式,或以欣赏体验的方式,或以借鉴运用的方式,在这个地带交汇,直接或间接地对大学生产生影响,与此同时,大学生各色各样的行为习惯,五彩缤纷天真浪漫的幻想抑或成熟半成熟的思想四处结丛,相互作用,相互感化,形成大学校园内青年学生的一种群体意识,我们称之为大学校园文化。
水精帘
作者: 补拙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8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竹帘   下水   玲珑   李白   宋人   可理解   诗词   门窗   唐诗三百首   水晶  
描述: 唐、宋人诗词中常用“水精帘”一词。《唐诗三百首》引萧士赟注云:“水精帘以水精为之”。尝窃疑之,水精何以能为帘? 李白《玉阶怨》云:“却下水精帘,玲珑望秋月”,则“水精帘”可上可下,既可理解为如门窗之上下,亦可理解如竹帘之舒卷。温庭筠《菩萨蛮》云:“水晶帘里颇黎枕,暖香惹梦鸳鸯锦”,则“水精帘”几如帷帐矣。薛昭蕴《谒金门》说得最确切:“睡觉水精帘未卷,簷前双燕语”,则”水精帘”可以舒卷如竹帘矣。
关公戏与三国文化的传播
作者: 朱伟明   孙向锋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传播   关公戏   三国文化  
描述: 关公戏在关羽形象神化与偶像化的过程中扮演着特殊的角色,作为舞台形象的关公与作为信仰偶像的关公二者交叉重叠,互为因果,成为三国文化中的一道独特的风景。元杂剧中的关公戏,具有艺术性与仪式性的双重性质,关公勇猛威武的形象在元代已被定型,并且成为后世小说、戏曲、雕塑、绘画等各种艺术中关公形象的标准外形。明清两代关公戏主要以折子戏的形式传播,其题材更加集中,人物性格更加突出,娱乐性成分亦有所加强。关公戏的广为流传,与戏曲的传播特点及力与德完美结合的英雄崇拜的社会文化心理有着直接而密切的联系。关公戏在三国文化的传播中发挥了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成为三国文化的重要载体。
< 1 2 3 ... 315 316 317 ... 321 322 323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