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雕塑家廖先荣
作者: 本刊编辑部   来源: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院校   雕塑作品   认知特性   毕业创作   创作教学   内容和形式   艺术思潮   艺术大学   雕塑创作   创作思想  
描述: 廖先荣,1958年中南美专(广州美术学院前身)雕塑系毕业。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雕塑学会会员、国家颁发的全国城市雕塑创作设计资格证书获得者、湖南省雕塑艺术委员会顾问。
雕塑家周鹏生
作者: 本刊编辑部   来源: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院校   雕塑作品   认知特性   毕业创作   创作教学   内容和形式   艺术思潮   艺术大学   雕塑创作   创作思想  
描述: 周鹏生,1949年生于湖南宁远,1990年结业于中国美协城市雕塑研究班。现为湖南省雕塑院雕塑家、株洲市周鹏生山水雕塑工作室负责人、中国雕塑学会会员、中国雕塑专业委员会会员、国家“城市雕塑创作设计资格证书”持有者。作品曾参加第二届、第四届中国体育美展,2004中国·比利时当代雕塑作品展,第二届、第八届中国雕刻艺术节雕刻大赛。
中国雕塑创作营现状与展望
作者: 谢立文   来源: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雕塑界   视觉环境   废石场   雕塑作品   奥地利人   公共环境   雕塑创作   雕塑艺术   雕刻艺术   市民阶层  
描述: 作为冷战时期不同阵营间软实力交锋的产物——雕塑创作营,并不是最近方才流行起来的雕塑创作活动。最早于1 9 5 9年,奥地利人Karl Prantel作为发起人,于Sankt Margareten
雕塑家李秉圭艺途自述
作者: 暂无 来源: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雕塑界   视觉环境   废石场   雕塑作品   奥地利人   公共环境   雕塑创作   雕塑艺术   雕刻艺术   市民阶层  
描述: 雕塑家李秉圭艺途自述
雕塑家陈卓明
作者: 本刊编辑部   来源: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雕塑界   视觉环境   废石场   雕塑作品   奥地利人   公共环境   雕塑创作   雕塑艺术   雕刻艺术   市民阶层  
描述: 陈卓明,1954年生,祖籍湖南益阳。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雕塑系。现任教于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湖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雕塑学会会员、全国城市雕塑创作设计证书持有者。
雕塑家洪绍伦
作者: 本刊编辑部   来源: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协会   台湾   艺术   选台   理事长   会员   雕塑家   石雕   薪火相传   美术家  
描述: 洪绍伦,1960年生,台湾台中市人。现任台中石雕协会理事长、台中市雕塑协会会员。2003年获选台中艺术薪火相传美术家,参与策展2007、2009、2011、2013台湾两岸石雕展。
学者、雕塑家钱海源
作者: 本刊编辑部   来源: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协会   台湾   艺术   选台   理事长   会员   雕塑家   石雕   薪火相传   美术家  
描述: 钱海源,江西省樟树市人,20世纪50和60年代前期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附中与学院雕塑系。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员理论委员会委员、广东省美协会员,曾任湖南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雕塑作品主要有《母亲铜像》《老子铜像》《贾谊铜像》《胡耀邦铜像》《谭嗣同铜像》《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铜像》和《杨开慧烈士像》等。其中《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纪念像》《渔歌唱晚》和《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铜像》分别在全国和省内获奖。
周鹏生山水雕塑中“原乡意识”的彰显
作者: 聂鑫森   来源: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九十年代   山水   原乡   优秀作品   雕塑家   意识   周鹏   城市雕塑  
描述: 雕塑家周鹏生周鹏生,1949年生于湖南宁远,1990年结业于中国美协城市雕塑研究班。现为湖南省雕塑院雕塑家、株洲市周鹏生山水雕塑工作室负责人、中国雕塑学会会员、中国雕塑专业委员会会员、国家"城市雕塑创作设计资格证书"持有者。作品曾参加第二届、第四届中国体育美展,2004中国·比利时当代雕塑作品展,第二届、第八届中国雕刻艺术节雕刻大赛。主要作品有山水雕塑系列(近200
从公共图像到金属焊接雕塑的形式转换
作者: 胡玉田   来源: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造型形式   形式转换   艺术表达方式   综合材料   金属焊接雕塑   图像信息   文化观念   二十世纪  
描述: 从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以来,各门类艺术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起来,由于综合材料和公共图像的渗透,无论在造型形式上还是文化观念上都对金属焊接雕塑起到了深化内涵和扩张边界的作用。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我试图通过阅读日常生活和历史沉积中的公共图像信息,在金属焊接雕塑与公共图像的直接对应中,并借助于公共图像传译摹写的特点,建立一种融合了文化生态关系的金属焊接雕塑的艺术表达方式,使得金属焊接雕塑的形式特征、形态关系和主题内容在宽泛的社会普遍知识的情势下生成和变化。
雕塑家冯国豪、林文思
作者: 本刊编辑部   来源: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造型形式   形式转换   艺术表达方式   综合材料   金属焊接雕塑   图像信息   文化观念   二十世纪  
描述: 冯国豪,任职于广州雕塑院,2003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雕塑系,2007年被聘为广州美术学院雕塑系外聘教师,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作品入选第十届广东省美术作品展、第十届全国美展、广东省体育美术作品展览、第二届中国雕塑大展、亚洲现代雕塑家协会第21届作品年展、2012广东省青年美术作品展、2012广州地区雕塑作品展。
< 1 2 3 ... 237 238 239 ... 250 251 25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