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来源:生活周刊 】搜索到相关结果 268 条
30多年的艺术品市场:温故而知新
作者:
李晶晶
来源:
三联生活周刊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从苏富比拍卖行进入香港市场算起,已有30多年的历史了。30年来,中国艺术品市场,形成过三次大规模的浪潮。今天看来,每一拨浪潮都不是偶然。 80年代:老派收藏+行家 1980年的春天,香港苏富比举行了仇炎之的第一场私人专场拍卖。为私人收藏家举行专场拍卖,这对于拍卖公司来说尚属首次。这一场拍卖如同一支兴奋剂,让香港的艺术品市场热闹起来。仇炎之是与大卫德爵士(Sir Percival David)、芭芭拉·霍顿(Barbara Hutton)、胡惠春、安宅英等收藏家皆有交易的出色古董商,也是优秀的收藏家。1949年他从上海迁居香港,一直住在跑马地,1967年退休于日内瓦。仇炎之对收藏有三个基本信条:藏品珍惜,纹饰精致无瑕疵,保存完美。 为了满足不同地区的需求,仇炎之的藏品中,明清瓷器归于香港拍卖场,早期陶瓷及青铜器则留归伦敦。尽管如此,香港客人仍然在三次拍卖中独占鳌头。香港的这场拍卖,焦点集中在一对明成化斗彩鸡缸杯及一只高足杯。这两只鸡缸杯一件被香港银行家亦为收藏家的马锦灿以528万港元购得,另一件鸡缸杯和高足杯,连同仇炎之第二场及伦敦专拍中的稀有官窑精品都被香港收藏家区百龄买下。
设计:玲珑万象的法贝热装饰艺术
作者:
钟和晏
来源:
三联生活周刊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俄罗斯金工工艺的美好年代, 法贝热借鉴传统俄罗斯风格、哥特式、洛可可等欧洲艺术风格, 发展出丰富多样的作品。 阿列克谢皇储彩蛋 1912年 现藏于美国弗吉尼亚艺术博物馆 莉莲·托马斯·普拉特(Lillian Thomas Pratt)是美国弗吉尼亚州一名普通的家庭主妇,她的商人丈夫约翰·李·普拉特曾经是通用汽车公司的高管。
末路狂花的情劫
作者:
栗中西
来源:
三联生活周刊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花花再次出现的时候背了一身情债和钱债。 她读研时在酒吧打学生工认识了老詹,50多岁的澳大利亚男人,有妻有子,一身风流韵事,广州兼职学生圈子里差不多臭了名声。怎奈花花虽是乖巧玲珑的苏州姑娘,但见惯了听妈妈话、性情软糯的男青年后,对放荡不羁爱自由的澳大利亚爷们儿,立即缴了械,完全不管上海还留着一位相亲来的小丈夫。
电影:《老兽》:时代下的“老混蛋”
作者:
宋诗婷
来源:
三联生活周刊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本本分分照顾妻子,还偷走了做手术的一万块钱,拿去帮助朋友。一怒之下,儿女决定与父亲摊牌,他们把父亲绑起来,逼着他签一份照顾母亲、安分守己的合同。倔强的老杨不屈服,反而将子女告上了法庭。从那之后,老杨就被整个家庭边缘化了。 上一页1 2 下一页 余下全文 共 2 页
寻找机器人的自我意识
作者:
曹玲
来源:
三联生活周刊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小巧玲珑的机器人“Nao”给法国伊西莱穆利诺养老院的老人们带来新奇。“Nao”具备一定水平的人工智能,能够与人亲切互动 Miro和iCub 11月上旬,托尼·普雷斯科特(Tony Prescott)第一次来到中国,带着他的小机器人Miro。见到他时,他正跪在采访室的地毯上和Miro说话,并不时轻抚它的后背。
起居用的中国外销瓷
作者:
李晶晶
来源:
三联生活周刊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每年11月展览开幕前,豪尔赫·威尔士画廊均会挑选过去多年搜集的珍品,决定下年度的展览主题。除了过往安排有关“南蛮艺术”(After The Barbarians)的展览及图录外,画廊通常主题普遍围绕中国外销瓷器。题材大多以中国外销瓷不同风格、时期、制作特征、纹饰和市场作基础,其中包括西洋主题、玲珑透雕、克拉克瓷、漳州瓷、素胎加彩瓷和古染付等。
世界尽头的茨威格
作者:
小贝
来源:
三联生活周刊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乔治·普罗尼克 电影《布达佩斯大酒店》是受作家茨威格的启发而创作的,但它不是改编自茨威格的某一部小说,启发它的是茨威格的所有作品以及他的人生。电影中更像茨威格的不是那个听故事的客人,而是那个讲故事的门房。这个门房可谓八面玲珑,又有些神经质。电影情节跟茨威格本人最大的不同在于,门房是被纳粹杀害的,茨威格是在巴西自杀身亡的。
嚼舌记
作者:
殳俏
来源:
三联生活周刊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爱吃舌的人大都是非常挑剔嚼感的吃客。同样是舌,舌跟舌之间给人的感觉却大不相同。比如猪舌是非常紧实而有咬劲的,无论是做成熏猪舌,还是糟门腔,都是越嚼越香的下酒菜。而个头更大的牛舌,若是上品,口感反而是绵密而柔软,切成厚块炖煮,或是稍薄一点在火上炙烤。牛舌与猪舌相比,是更加温厚,更加容易吸收外界味道的。是以,充满了高汤鲜味的煮牛舌,洋溢着炭火气的烤牛舌,或是弥散着黄油香的煎牛舌,一想到这些,也是令人忍不住就要掉口水的。 舌类中最精细者,莫过于鸭舌。鸭舌之妙,则在于一枚小小的物事,你却可以从中找到三种嚼感:前端是玲珑的肥美、柔滑而富有弹性,嚼起来还带着一点点舌尖软骨,最为精彩;后端则是韧与实的结合,从扁平的骨上扒拉下来的这一块,自有一种结实的脂肪香味在那里;最后还不可错过那两根细细小小的舌系带,别看就这么零星的一点可嚼之物,却是整个鸭舌最为入味的一段。嗜鸭舌之人,必要在最后把这两条小须上的肉仔细剔干净了,才算是完美的享受,才能放心伸手向下一只鸭舌。 我长到很大才吃到鸭舌,全因自己家里完全没有吃鸭舌的习惯,以至于第一次看到鸭舌时觉得很有意思,结构极其精巧的一个“Y”字,不像从禽类身上下来的零部件,倒像是一种单体存在的外星生物。
食髓知味
作者:
殳俏
来源:
三联生活周刊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从北京到旧金山,十几小时的航程,下了飞机头昏眼花,却还要带着时差开车,从机场直奔纳帕。终于抵达扬特维尔的时候,午后的阳光正和煦地照耀着这个看上去美丽又和气的小村子,人们一小桌一小桌地围坐在室外,享受着美酒、美食和漫无边际的闲聊。大白天地就喝葡萄酒?这就是纳帕。就着阳光享用葡萄酒,配什么菜最好?Bouchon这一季的菜单给出了答案,虽然那些奶油汁煎扇贝、嫩煎羊排什么的,看上去也很诱人,但在飞机上被饿得前胸贴后背的人啊,这时候来一份Osso Bucco(炖小牛膝骨)比什么都给劲儿。 纳帕小餐馆Bouchon的主人凯勒(Thomas Keller)是做红肉的高手,他主理的勃艮第牛肉和油封鸭腿都是我的最爱。Bouchon出品的Osso Bucco同样无可挑剔。上桌的第一眼,以中国人的直观感受,只觉得这横切的小牛膝骨毫无粗野习气,圆滚滚地倒是宛若一只玲珑有致的小蹄髈。尝下方知肉质细嫩多汁,肉腱和丰富的胶质结合得刚刚好。传统用来搭配炖小牛膝骨的是Gremolata,这是一种把各种香草剁碎后混合了蒜头、柠檬皮而制成的调味料,用它炖出来的小牛膝骨很香。而Bouchon却摒弃了这种汁,大胆改用罗伯特沙司来为这道菜进行全新的调味。
女人\电影\香槟
作者:
何潇
来源:
三联生活周刊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重要人物总是姗姗来迟。”这句金科玉律又一次得到了验证。派对开始近一小时,主角才到场。斯嘉丽·约翰逊(Scarlett Johansson)步上楼梯的时候,摄影师已经在前头开道了。近距离观察,这名炙手可热的“性感女神”出乎意料的娇小,体态玲珑,不似寻常西方人。她穿了一身绿色的裙子——与晚宴上穿的是同一身,为了配合,眼影也上了绿色。进门的时候,她转身去取香槟,扭头时习惯性地眼波一转——这是斯嘉丽·约翰逊才有的眼神。场子里的人开始尖叫。 “她是我们的完美缪斯。魅力与成功——斯嘉丽·约翰逊代表了我们的价值观。约翰逊只有26岁,已经很成功了,是世界上最有魅力的女人之一。”酩悦香槟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达尼埃尔·拉隆德(Daniel Lalonde)对本刊记者说。在英国摄影师蒂姆·沃克(Tim Walker)去年秋天拍摄的照片上,斯嘉丽·约翰逊半躺在一把洛可可沙发上,锦缎长裙,飘浮在古老的花园中,在其周围,气球如香槟气泡一般缓缓上升。 “在过去,我们与电影工业建立了密切的关系,也与许多人结下了因缘:奥黛丽·赫本、保罗·纽曼、加里·格兰特、希区柯克……斯嘉丽·约翰逊也是这序列中的一部分。
<
1
2
3
...
10
11
12
...
25
26
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