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和静园当代艺术馆
作者: 张英超   王世群   傅兴   来源: 城市环境设计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传统与现代   并置   开放   艺术馆   业主   生活理想   居住空间   雕塑   私密空间   中国当代艺术  
描述: 和静园当代艺术馆位于北京东郊通州区"画家村"——宋庄。宋庄以中国当代艺术家集聚地而闻名遐迩,其城乡结合部的地理位置恰如中国当代艺术在主流文化与边缘文化间的尴尬区位。以系统收藏当代艺术的绘画、雕塑
美国堪萨斯Nelson-Atkins美术馆
作者: 斯蒂文·霍尔   Chris McVoy   刘胜杰   来源: 城市环境设计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博物馆   建筑系统   可持续发展   屋顶绿化   现有建筑   雕塑公园   新建筑   参观者   美术馆   景观  
描述: 密切,从而使整座博物馆变成了游客体验专区。扩建部分沿校园东部展开,分别被5片Lens(镜片)区分,从现有建筑横穿雕塑公园以形成新的场所和视角。景观、建筑和艺术三者创新性的融合,通过博物馆策展人与艺术家的密切协作得以实现,目的是实现艺术与建筑之间动态、互助的关系。
现代城市景观雕塑之我见
作者: 刘香军   来源: 城市建设·下旬刊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景观象征   传承精神   景观雕塑   城市  
描述: 城市是一个物质性的实体,它的存在有历史与文化传承的基因。现代城市更是以一种精神文化的形式载体而存在和发展着,每座城市都有自己特定的形象。景观雕塑是环境景观设计手法之一,古今中外许多著名的环境景观都是
浅谈雕塑在城市园林中的应用
作者: 蒋宝   来源: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城市园林应用   雕塑  
描述: 雕塑艺术在人类发展的历史上几乎和人类文明是同时诞生、同时发展的,原始的陶俑雕塑在世界各地均有发现,有的距今已有两三万年的历史。在城市园林绿化景点景观建设中,应用雕塑来塑造城市文化、城市人文景观是比较普遍的作法。
雕塑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作者: 陈鉴昌   来源: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假山   帝王宫苑   园林建筑   城市景观雕塑   传统园林景观   雕塑  
描述: 本文是笔者结合多年景观设计经验,以传统园林与现代景观的比较为基础,得出雕塑在其各时期所起的同比作用,及雕塑的人文内涵,和生态景观之间的关联。以供参考。
从雕塑作品看城市景观的文化内涵
作者: 陈炜林   来源: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城市景观   文化内涵   雕塑   景观特色  
描述: 营造一个良好的城市环境,舒适宜人的生态系统,文明高效的精神风貌,富有特色的优美城市景观,是现今所有城市发展的追求。本文通过雕塑作品对城市文化内涵分析,并提出城市建设结合城市景观和环境艺术的创作加以考虑,更注重文化的继承性和文脉的延续性,我们的城市也一定会更美好。
用科学规划指导城市雕塑建设
作者: 柴访   耿学松   谷明利   来源: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科学规划城市雕塑功能问题对策和建议  
描述: 城市雕塑建设是一项综合性、社会性的系统工程,只有用科学规划指导城市雕塑建设,才会发挥其真正的作用,展现其真正的魅力。本文从城市雕塑的概念及特征出发,列举了城市雕塑在美化城市环境、完善城市功能、弘扬
对城市园林雕塑设计探讨
作者: 吴共建   来源: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雕塑设计   城市园林  
描述: 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化进度加快,现代化的城市园林绿地、公共设施、居住环境与传统的城市面貌相比发生了巨大变化。伴随着我国城市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的教育水平和审美水平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人们对生活环境和质量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结合实践工作对城市园林雕塑设计进行探讨。以供同行共享!
城市雕塑\标志物折射出的地域文化
作者: 张锋   来源: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城市雕塑地理标志地域文化  
描述: 通过对选取的各种类型标志物的城市雕塑进行分析总结,展现了这些不同标志物所体现特殊的地域文化,阐述了地理标志能够体现的文化价值和科学知识普及的重要意义。
体积感的塑造与复合功能的整合---宁波北仑新区档案馆及汽车库方案设计
作者: 李继   来源: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隐喻   复合功能   闹、动、静空间   雕塑  
描述: 本文以宁波北仑新区档案馆及汽车库为例,介绍了在如何在设计中运用隐喻设计的手法,营造建筑造型的雕塑感;并结合该建筑的复杂多样的功能要求,创造出闹、动、静等空间模式,彼此相互关联却又不干扰。
< 1 2 3 ... 216 217 218 ... 224 225 226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