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雕】搜索到相关结果 2276 条
-
中国式的抽象
-
作者:
孙振华
来源: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雕塑作品
抽象
雕塑家
周鹏
语言形式
中国式
-
描述:
周鹏生山水雕塑作品是中国雕塑家在创造民族雕塑的语言形式方面所取得的成果。此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异常艰难。为此,周鹏生先生在这条路上已经苦苦探索了十余年之久,真可谓"十年辛苦不寻常"啊!"山水雕塑
-
缘木求形——浅析木材的加工方式在现代木雕中的表现
-
作者:
吕学晶
来源: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木雕
材料运用
木材
加工方式
雕塑创作
雕塑家
雕塑材料
现代
-
描述:
踏入20世纪,西方雕塑家在进行创作时,在对雕塑材料运用的观念和技法上,产生了重大的转变,过去对雕塑材料的应用,不论是石、木或金属等,都被视作雕塑造型上一种"重现"的手段。自从罗丹(Aususte
-
自序
-
作者:
廖先荣
来源: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广州美术学院
自序
自学成才
高中毕业
雕塑
-
描述:
很小的时候,我就喜欢上了绘画和雕塑,而且是自学成才。高中毕业后,我就考取了"中南美专"(广州美术学院前身)雕塑系。20世纪50年代的中国,可以说是"全盘苏化",文学艺术更不例外。我的学生时代所接受的艺术教育和所接触到的艺术作品,几乎全是苏联的。我在黑乎乎的煤矿长大,从未接触过真正的艺术作品
-
低调的画家谢晓冰
-
作者:
钱海源
来源: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20世纪
画家
古丝绸之路
艺术传统
敦煌壁画
雕塑艺术
40年代
低调
-
描述:
闻名中外、通往西域的"古丝绸之路"上的艺术明珠敦煌,是自20世纪30和40年代以来,从张大千、常书鸿、关山月到段文杰、冯远和袁运生等一代代中国著名美术家,前往进行艺术朝圣,考察与研究享誉世界的敦煌壁画和雕塑艺术,认真学习中国古代伟大的艺术传统的艺术宝库。
-
当支离破碎的文物插上想象的翅膀
-
作者:
马强
来源: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工地
广州
博物院
艺术家
机械声
石磨
磨坊
作品
雕塑
黄老
-
描述:
美术家协会雕塑学会副秘书长、四川美术学院成都校友会常务副会长、四川当代油画院聘用画家。1999年在四川省美术馆举办个人画展“郭蓉华现代美术作品展”;2001年应英国伦敦“布鲁斯翰”BLOXHAM
-
立体的山水画——福建博物院藏寿山石组雕《红色闽西》作品鉴赏
-
作者:
傅永和
来源:
艺苑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寿山石组雕《红色闽西》
福建博物院
鉴赏
-
描述:
20世纪70年代,为纪念中国工农红军入闽和古田会议50周年,郭功森、王雷庭、林发述、林元康、陈锡铭、阮章霖、刘爱珠等七人综合运用圆雕、浮雕、透雕等技法,充分利用具有多种色彩的寿山高山石创作了表现闽西
-
对城市公共雕塑的再认识
-
作者:
李汇龙
邵晓峰
来源:
艺苑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新思路
城市公共雕塑
再认识
城市空间环境
-
描述:
如今,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建设也如火如荼的进行着,城市公共雕塑作为城市建设的一部分也不例外,但是在琳琅满目的城市公共雕塑作品中有些并不能美化我们的城市空间环境,对城市公共雕塑的认识模糊不清。本文
-
包格日乐吐雕塑作品选登
-
作者:
包格日乐吐
来源:
艺苑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拉木
雕塑作品
斯琴
橡木
-
描述:
博士学位。2010年起任内蒙古民族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内蒙古民族大学蒙古族美术教育研究所所长。在日本留学期间雕塑作品曾多次发表获奖,著作、核心论文有《根植于地域特色的美术教育研究》、《活用地域风土特色的制作教育研究》、《源于儿童生活的造型教育研究》等。
-
以爱回赠被伤害
-
作者:
张珠容
来源:
意林(原创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友
伤害
受伤
鼓浪屿
食指
雕塑家
-
描述:
挣脱了出来。这次劫杀事件对陈文令而言是场苦难。他左手的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右手的食指都受伤了,连末梢关节部不能动。手指受伤对于一个雕塑家来讲何其痛苦,连写字都闲难,更别说雕塑了。陈文令的心里充满了仇恨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