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三义木雕的起落征途
作者: 王士龙   来源: 艺术市场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木雕工艺   人文环境   起落   木雕艺术   三义   台湾地区   雕刻品   雕刻艺术   基本情况   樟树  
描述: 连横所著的《台湾通史》卷二十六"工艺志",曾提到台湾的雕刻艺术"木工最精;台南为上而葫芦墩次之。雕刻的内容尝以径尺坚木’,雕刻山水、楼台、花卉、人物、内外玲珑、栩栩欲活"。其用途则在于"宗祠巨庙,以为美观,故如屏风、床榻、几案之属,每有一事,辄值百数十金,盖选材既佳,而抡艺亦巧"。由此可见台湾木雕发展的一个基本情况。若以地域性的特色来论,由于自然和人文环境的差异所发展出的中国木雕工艺,较著名的有泉州神像、樟州建筑花材、
射阳汉墓门画像石拓本赏析
作者: 刘轶丹   张忠义   来源: 艺术市场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赏析   射阳   拓本   汉墓   建筑材料   汉代画像石   浮雕艺术   历史价值  
描述: 画像石,是汉代遗留下来的美术品,是用于建造祠堂、墓室及石阙的建筑材料。因为是刻在石材上的绘画,故又称石刻画。数量多、内容丰富,是我国最早的浮雕艺术。发现区域几乎遍布全国各地。汉代画像石以其独特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美学价值、经济价值,独有的内涵和外延,成为美术史上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汉代文化艺术乃至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的一朵奇葩。
浅论中国石雕艺术
作者: 李琪   来源: 天工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石雕构建   石雕艺术   叠层石雕刻  
描述: 中国的石雕艺术历史悠久、技艺精湛,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实用性和装饰性,并在不同的领域里发挥着特殊的作用。石雕是中国古老的雕刻艺术,是中国文化的艺术瑰宝。石雕以它厚重朴实的形象融入了人们的生活中,加深了它古老文化的底蕴。当代石雕艺术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广采博纳,因“材”施艺。
浅谈根雕艺术中蕴含的生态美学特征
作者: 祝道军   来源: 天工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态美学特征   蕴含   根雕艺术  
描述: 根雕是一种特殊的艺术表现形式,其艺术源于大自然。根雕艺术的发展可谓源源流长,在其漫长的发展岁月中,汲取木雕、石雕以及雕塑等多家之所长。鉴于此,讨论根雕艺术蕴含的多种生态美学特征。
当前根雕艺术发展现状的思考
作者: 过炳华   来源: 天工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根雕艺术   发展现状   思考  
描述: 根雕艺术是中国特有的一种古老的文化艺术,它具备了木雕、雕塑、石雕等艺术的表现形式。根雕的历史源远流长,随着时代的推进,根雕发展到现在这个多元化的社会,或多或少都面临着一些问题。
论石雕艺术的创新性与古典性
作者: 林永福   来源: 天工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古典性   石雕艺术   创新  
描述: 石雕艺术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以其形象美观的外形特点及所富含的深刻思想内涵,在中国雕塑界占有重要的位置,是中华民族文化博大精深的集中体现。随着世界的一体化与全球化,石雕创作也呈现出现代化、多元化的发展趋势,新的创作风格及代表作品相继问世,显示了石雕艺术顽强的生命力。
木本无华 人本有心
作者: 李博宁   来源: 天工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欣赏   木材   木雕艺术   艺术创作  
描述: 木雕我见过不少,有些木雕用五颜六色的油漆包裹,光滑鲜艳,看起来同塑料无异,若不是用手去触摸掂量,很难看出这是一件木雕来,煞有"金玉其外"的不实之感。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认识了胡朝梁先生,同时见识到了他所制作的东阳木雕,于是对这种"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木雕艺术大有相见恨晚之感。同时也对胡朝梁先生这种朴实无华却又精雕细琢的雕塑精神大为敬服。
浅谈崇尚天然的根雕艺术
作者: 李永泉   来源: 天工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木雕行业   天然   根雕艺术  
描述: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人们在满足了物质生活水平的需要之后,越发开始追求精神上的享受。尤其是对精神文化的需求,比如对审美、对生活中的装饰品的需求与日俱增。现代生活中雕塑艺术品越发走进了人们的生活,层出不穷的形式和独特的造型风格推动着艺术的进步,同时也放大了人们的审美需求。从根雕艺术入手,搜寻大量资料和对艺术形式的研究,对根雕艺术的基本要求——崇尚天然,进行了一定的分析论述。
滇中大理国古幢石雕艺术
作者: 杨晓东   来源: 美术研究 年份: 198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大理国   艺术成就   文化名城   少数民族宗教   石雕艺术   滇中   古代文化史   白族   南诏野史   南诏国  
描述: 在历史文化名城——昆明市拓东路的“古幢公园”内,立着一幢大理国时期(公元937—1253年)建造的少数民族宗教艺术石雕作品——佛顶尊胜宝幢。全幢高约8米,通身以细质砂石分段雕刻,组装为七级宝塔形,级间有界檐。除阴刻梵、汉文经、愿外,有佛、菩萨、天王、力士雕像二百余躯,大者高约1.5米,小者仅几厘米,遍布全幢。被誉为“滇中艺术极品”,列为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图一)。 现将全幢由下至上分述于下: 紧贴地面置八方形二级盘座,高约40厘米、直径约270厘米,浅浮雕卷草、宗焰纹图案(图二),盘座上置幢基,约高110厘米、直径约150厘米,四周浮雕八龙,两龙相向为一组,而以龙体穿插盘绕,绵延一体,各龙张目露齿,鬃须飞扬,蜿蜒夭矫,铁肢劲爪,神态威猛。幢基上有界石,八面,每面三
台湾雕塑概说
作者: 吴步乃   来源: 美术研究 年份: 198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台湾   大系统   高山族   景观雕塑   木雕艺术   少数民族   艺术系统   雕塑家   汉族   传统雕塑  
描述: 台湾传统雕塑 台湾传统雕塑有两大系统,一个是汉族泥塑木雕艺术系统,一个是土著少数民族(即现在统称为“高山族”)的木雕艺术系统。 许多人在走上雕塑家这条道路之前,就是由于少年时代从庙里看到做雕塑而爱上这个职业的;有的人本身就曾经当过木雕学徒,——这也是台湾雕塑家的一个特点。 汉族泥塑木雕(包括竹刻)属我国华南系统。在台湾城市乡野分布深入而广泛,有着丰富的实物
< 1 2 3 ... 14 15 16 ... 47 48 49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