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设计的文脉——观苏州博物馆新馆有感
作者: 赵传玉   来源: 艺术百家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苏州博物馆新馆   设计   文脉设计   贝聿铭   建筑  
描述: 文脉设计在老城区或是在城市重要的、经典的建筑区域是比较适宜的.美籍华裔建筑大师贝聿铭主持设计的苏州博物馆新馆就是文脉设计在苏州老城区的一个经典之作.
至正十一年铭青花云龙瓶考
作者: 黄清华   黄薇   来源: 文物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器形   陶瓷史   青花瓷器   铭文   学术意义   元代   史料价值   基金会  
描述: 至正十一年青花云龙瓶是一对专门订制的庙宇供器,它的产生与宋元时期南方的五显神信仰有关。其最初供奉地是距景德镇约68公里的婺源县灵顺庙,供奉对象是五显神的从神胡靖一。供奉者张文进是距离景德镇约110公里的信奉五显神的商人。承造这套青花瓷瓶的是生产元青花瓷器的中心窑场,其地点可能在今景德镇市区内。
伫立的碑铭——解读李险峰的《石头风景》
作者: 方志凌   来源: 世界美术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构成元素   风景   碑铭   中国传统   水墨山水画   解读   精神气质   石头  
描述: 一无论置身于明媚的街道或庭院中,还是在展场昏黄的射灯下,《石头风景》淡逸古雅的形貌和隐含其中的独特精神气质总是格外引人注目——石头的外形,透明树脂温润古雅的色泽与质地,以及封存于树脂石头中的中国传统水墨山水画——这是雕塑家李险峰的《石头风景》系列的基本构成元素。
作为禅艺的朱铭雕塑典水墨画:以朱铭《人间系列-和尚》典《太拯拱门》为主要讨论对象
作者: 賴賢宗   来源: 艺术评论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朱铭   十牛图   太极拱门   禅艺   人间系列  
描述: 此文從《人間系列-和尚》(包含了「水墨」、「新水墨」、「雕塑」三類創作)以及《太極拱門》來討論朱銘創作中的「禪美學」的因素,釐清朱銘創作的內在原因與跨文化溝通中的思想位置、美學意義。希望能夠揭露禪思想與禪美學此一被忽略的朱銘藝術的詮釋角度。 本文首先在第一節討論朱銘作品的分期問題,探討藝評界關於朱銘由鄉土雕塑時期進入《太極》的抽象雕塑與《人間》的抽象表現雕塑的一些爭議性的討論。以《和尚》為主題的朱銘藝術創作包含了水墨、雕塑和新水墨等三個部分,本文在第二節探討「《和尚》在「人間」:朱銘《和尚》雕塑的美學意義」第三節則探討「《和尚》新水墨的創作脈絡與獨特意義」,此中,本文著重於朱銘創作的禪美學涵義的發揮。本文的第四節探討「石頭希遷〈參同契〉的「明暗迴互」與朱銘《太極》的禪理」。第五節探討「無門關的當代禪藝之運用:朱銘雕塑與禪美學。
浅谈“日月星辰”小平红钱及其它
作者: 唐养文   来源: 新疆钱币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红钱   钱币   铭文   纹饰  
描述: 中国古泉大系中,钱币辅助铭文(此指除钱币名称以外的纹饰)可谓琳琅满目、五彩缤纷,其中,仅“日、星、月”纹就多种多样。既有单独出现的,又有两者或三者同时出现的“两(或三)结合”,另外还有“日、星、月”纹饰大小的区别、形状的差异、数量的多少、位置的不同等等。
朱泥雅韵自在壶中
作者: 潘华明   来源: 江苏陶瓷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茶叶   最佳方式   中华民族   喝茶   综合艺术   题铭   紫砂泥   紫砂壶   茶文化   传统文化  
描述: 。好茶配好壶,紫砂壶当仁不让地成为被茶叶悄悄收藏的记忆。紫砂壶的美,美在它是综合艺术的反映,它集泥、色、形、款、题、绘画、书法、雕塑、篆刻诸艺术共融于一体。五色之土,魅力无穷,其中朱泥是紫砂泥料中的一种特殊
“城市家园”2014静安国际雕塑展
作者: 暂无 来源: 艺术品鉴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法勒   朱铭   日至   展览地点   法国雕塑   展览主题   雕塑展   展览时间   雕塑公园   克里斯托弗  
描述: 了来自11个国家和地区15位艺术家的59件作品。据悉,著名法国雕塑家妮基·桑法勒的《城市人像》7件雕塑,西班牙雕塑家克里斯托弗·戈夫隆的《守卫家园》系列10件雕塑,中国台湾雕塑家朱《人间舞台》系列12件雕塑等名家力作将集体亮相,集观
沈铭存
作者: 暂无 来源: 艺术探索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画家   艺术风格   绘画艺术   沈铭存   绘画创作   油画  
描述:
杨英风太魯阁系列与朱铭太极系列之雕塑作品创作解析
作者: 許峰旗   楊裕富   来源: 艺术研究学报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杨英风   朱铭   式样分析  
描述: 本文以文獻研究及式樣分析之研究方法,探討楊英風與朱銘師徒藝術養成途徑與作品形式風格之關聯性,主要成果簡述如下: 一、作品形式與內涵精神之異同:朱銘的太極系列,應受到楊英風太魯閣山水系列的影響,雖形式風格不盡相同,但都重視文化、氣勢、意境與自然;但楊是靜態的自然,朱則爲動態的自然。 二、不同藝術學習途徑之異同:雖然兩人的出身與藝術養成背景不同,但都具有深厚紮實的基本功夫與學理依據,以及精益求精的創作實踐;另一條不可忽視的藝術學習途徑,就是不同文化的衝擊-楊與朱都在國外歷練後有突破性的發展,尤其是文明古都羅馬。 三、藝術創作成功的共同法則:藝術創作成功的共同法則不外乎學理與基礎功的訓練,並重視文化、氣勢、意境與自然的發揮。以本文探究的兩大系列作品而言,工藝家出身的朱銘似乎青出於藍、更勝於藍,這也可能是在全球化的現象中,朱銘的「太極」作品更具亞洲華人文化特色的獨特性,以致能在國際舞台上受到矚目。
杨英风太鲁阁系列与朱铭太极系列之雕塑作品创作解析
作者: 许峰旗   杨裕富   来源: 艺术研究学报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杨英风   朱铭   式样分析  
描述: 本文以文獻研究及式樣分析之研究方法,探討楊英風與朱銘師徒藝術養成途徑與作品形式風格之關聯性,主要成果簡述如下:一、作品形式與內涵精神之異同:朱銘的太極系列,應受到楊英風太魯閣山水系列的影響,雖形式風格不盡相同,但都重視文化、氣勢、意境與自然;但楊是靜態的自然,朱則為動態的自然。二、不同藝術學習途徑之異同:雖然兩人的出身與藝術養成背景不同,但都具有深厚紮實的基本功夫與學理依據,以及精益求精的創作實踐;另一條不可忽視的藝術學習途徑,就是不同文化的衝擊-楊與朱都在國外歷練後有突破性的發展,尤其是文明古都羅馬。三、藝術創作成功的共同法則:藝術創作成功的共同法則不外乎學理與基礎功的訓練,並重視文化、氣勢、意境與自然的發揮。以本文探究的兩大系列作品而言,工藝家出身的朱銘似乎青出於藍、更勝於藍,這也可能是在全球化的現象中,朱銘的「太極」作品更具亞洲華人文化特色的獨特性,以致能在國際舞台上受到矚目。
< 1 2 3 ... 11 12 13 ... 26 27 28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