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重新】搜索到相关结果 123 条
-
在传统青花元素中探寻现代视觉设计
-
作者:
梁黎
来源:
艺术与设计(理论)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重新设计
青花元素
现代
-
描述:
文章首先在把握传统青花艺术的图形、构图、色彩的特点以及艺术特色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分析和提炼;其次再对现代视觉传达设计进行设计方法的分析,找到青花与艺术设计的契合点,将传统青花元素进行现代化转化,从而给传统青花元素以现代视觉设计新的生命力。
-
仁者乐山——王辉作品评论
-
作者:
孙建平
来源:
艺苑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天人合一
王辉
重新认识
文化内涵
艺术家
乐山
作品评论
仁者
-
描述:
在艺术越来越疏离自然,走向概念和虚妄之时,不少艺术家选择了重新回到自然,重新认识自然,重新调整人和自然的关系,重新体悟“天人合一”,意识到人自己也是自然的一部分。这应该是当代风景画艺术的新文化内涵,也是我们能从画家王辉的画中所解读出的不同于一般意义的风景画的明显特征。
-
物之趣
-
作者:
薛问问
来源:
剧影月报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核心价值
空间概念
重新认识
造型观念
综合材料
艺术家
金属焊接
传统意义
作品
雕塑
-
描述:
在1968年神户现代雕刻展上,艺术家关根伸夫在地上挖了一个两米多见方的圆坑,并将挖出的土方堆筑成一个和坑相对应的圆柱体,"作品意在于启示人们重新认识物体和空间概念,他也由此成为‘物派’的先导人物
-
《十帅策马长城图》漫话
-
作者:
黄钟
来源:
决策与信息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大元帅
文化机构
八十年代
思想观念
重新思考
改革开放
七十年
时代精神
长城
全过程
-
描述: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中国大地春潮涌动,改革开放的先声振聋发聩,人们剪除思想观念藩篱的束缚,重新思考、评价历史。此时的中国画坛也一片活跃,各类画家、各类画作蓬勃问世。武汉的几家文化机构开风气
-
岁月的礼物:解毅艺术述评
-
作者:
宁红
来源:
现代青年(细节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青花瓷
社会意识
构造
境界
礼物
特征关联
青瓷
艺术创作
作品
重新布置
-
描述:
解毅的作品立足于元代青花瓷碎片,取以大观小、小中见大的方法,依照画家的主观感受和艺术创作的法则,重新布置,构造出一种画家心目中的时空境界。他的画面亮丽、婉约、流畅、多姿而平实无华,渗透着人们的某种社会意识,因而舍弃与物象特征关联不大的青瓷整体部分,
-
爱比恨容易
-
作者:
张燕峰
来源:
经典阅读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离婚
所生
义工
孤儿院
慈善组织
伤害
重新审视
成长阶段
艺术品
债务
-
描述:
怎么长得不像你?”不知是谁冒失地说了一句,随即众人仿佛发现了新大陆,重新审视着,对比着。 王姐一脸的坦然,淡淡地笑了,“我的孩子怎么能不像我呢?”随即轻轻地揽过这个玲珑剔透的小丫头,目光里盛满
-
江南归来话路名
-
作者:
牛汝辰
来源:
科技潮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山水风物
城镇
开发区
太湖
郭沫若
城市街道
重新命名
江南水乡
地方特色
无锡
-
描述:
今年仲春,我到江南一带考察。江南水乡的春色实在美不胜收。满目的旖旎风光使人流连忘返。这其中,无锡城镇的山水风物给我的印象最深。这个被称为太湖明珠的城市,玲珑俊俏、晶莹秀美,难怪诗人郭沫若曾发出太湖绝佳处,毕竟在鼋
-
关于现代绘画语言的哲学思考
-
作者:
高岭
来源:
艺术·生活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活动
物体
绘画语言
艺术作品
传统语言
艺术家
毕加索
重新思考
哲学思考
理性
-
描述:
帕布洛·毕加索曾经说过一句经典的话:“我只是想就对象本来的状态而不是它的含义进行描绘。我为绘画而绘画,我描绘对象本来的样子”。这正是从意义与“在”——对象的含义与本来状态——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引伸出对绘画语言的重新思考的。我们不妨以毕加索的上面那段话作为我们哲学沉思
-
场所·空间·艺术社区、社群文化的兴起与塑造
-
作者:
赵明
来源:
新美术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社区
空间
艺术
流浪者
场所
重新建构
社群文化
雕塑
-
描述:
流浪者,在丢失了身份和故乡后回到场所,重新建构着自身和环境作为整体的存在。如荷尔德林[Johann H??lderlin]所喻意,"人充满劳绩,但还诗意地
-
点击传统:中国学院雕塑溯源
-
作者:
胥建国
来源:
中国美术馆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传统题材
文艺复兴
教育模式
柏拉图
中国学
美术学院
重新审视
西方
传统雕塑
现代雕塑
-
描述:
中国现代雕塑与现代雕塑教育在当下至少有三个问题需要梳理:一是本土雕塑审美观念的承继与造型语言之转换;二是对西方现代雕塑和后现代艺术的借鉴与生发;三是对已成为中国当代雕塑正统的西方写实主义传统的重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