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重彩人物画】搜索到相关结果 3 条
-
南美的“敦煌壁画”——胡宁娜的艺术新风与个性特质
-
作者:
马鸿增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个性特质
当代中国
艺术家
美展
中国画
作品
敦煌壁画
工笔重彩人物画
画坛
胡宁
-
描述:
当代中国人物画坛出色的女画家屈指可数,其中之一便是江苏的胡宁娜。自1984年第六届全国美展以来,她的作品就不断出现在各类大展之中;她那以端庄文静为主要特征的工笔重彩人物画风,也早已深入人心。自从2006年初她参加"中国画画世界"的艺术活动,远赴南美洲采风写生,归国后的创作猛然呈现出全新的艺术风采,使我和所有见过这批作品的圈内外人士眼睛一亮。《南美之风》、《南美舞韵》、《狂》、《热舞》、《桑巴鼓声声》……那狂欢的氛围,灵动的旋律,绚丽的色彩,飞扬的线,汇织成一曲曲洋溢着浪漫豪情的,自由倾斜着生命活力的交响乐;它们饱满、炽烈、盛大,如天马行空,狂放不羁,而毫无矫揉造作之感。这是一种当今人物画坛罕见的,甚至从未见过的绘画形态,是动美、壮美、墨彩之美、充实之美的和谐协奏。
-
中国工笔重彩人物画线与色的发展
-
作者:
林宜耕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色彩
造型技法
绘画理论
中国
工笔重彩人物画
线条
-
描述:
一、中国工笔人物画线的发展及其特征中国工笔人物画以线造型的技法在世界画坛上独树一帜。从战国时期的人物帛画中自然流畅、极具装饰性的线到秦汉以后逐渐走向纤细并富有弹性的线条,从晋代顾恺之的“春蚕吐丝”、“行云流水”、“高古游丝描”到唐朝吴道子的“莼菜条”,中国工笔人物画以线造型的技法日趋成熟。清代以来中国工笔人物画受到了西洋绘画的影响,以意大利画家郎世宁为代表的一批西洋画家运用中国画的线描、晕染等手法创造出富有立体感的绘画风格,而中国画家焦秉贞、金廷标等则借鉴了西洋画的绘画技法。到了现代,西方写实主义绘画更加深入地影响了中国工笔人物画的发展。20世纪的李叔同、徐悲鸿等都受到西洋绘画的影响,他们的作品具有较为突出的写实风格。在徐悲鸿人物画的线条中可以看出他非常注重人体结构。时至今日,西洋的素描写生方法已成为美术院校中中国画造型的基础课程,中国工笔重彩人物画越来越写实化了。
-
潘絜兹的中国画观
-
作者:
牛克诚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重彩画
民间绘画
民间美术
装饰性
敦煌
元代绘画
中国画
古代壁画
工笔重彩人物画
壁画艺术
-
描述:
潘絜兹先生是一位具有深刻理论思考的工笔重彩画家,他的《工笔重彩人物画技法》、《工笔重彩十六观》、《中国画的装饰性》、《敦煌莫高窟艺术》、《永乐宫元代壁画艺术》等一系列评论及论述,已经形成一个可观的中国画理论体系,这个体系或者可以概括为潘絜兹先生的"中国画观"。这个中国画观是以"工笔重彩"为中心词的,所以潘洯兹先生在梳理中国绘画史时,即是围绕"工笔重彩"这个线路而展开的。比如,在《97北京工笔重彩精品展作品集(序言)》中,潘絜兹先生就用概括的语言勾画了工笔重彩的发展史:"从先秦到唐宋,工笔重彩一直是中国绘画的主体,并写下了美术史上的灿烂篇章。元明以后,写意画兴起,工笔重彩遭受冷遇,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