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按年份分组
按来源分组
关键词
清代黄釉:皇家瓷器平民身价
作者: 张然   来源: 鉴宝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选择   担心   回忆   信息   阳光   习惯   个人   辩解   超市   幸福  
描述: 在中国古代,黄色具有极为特殊的象征意义,所以历朝历代对黄色的使用有着严格的限制。黄色是皇族专用,不仅服饰如此,黄釉瓷器也不例外。可以说黄釉瓷器是在所有颜色釉瓷器中最具贵族气质的一种,乾隆皇帝曾下旨明确表示,即使是黄釉瓷器的残件也不能随意处置,必须带到皇宫中由专人销毁。但是在拍卖场上和收藏家心中,这种“皇家瓷器”的市场价格并不像其在旧时宫廷中那样独享尊崇。是何原因。本文带您一探究竟。 黄釉瓷器为帝后专享 著名陶瓷鉴定家、故宫博物院研究员杨静荣介绍,明清两代对黄色的使用有严格规定,据《明史·舆服制》记载: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规定“官吏衣服、帐幔,不许用玄、黄、紫三色”,英宗天顺二年(1458年)再度重申禁令,将黄色服装的禁止范围扩大到皇族以外所有人的身上。又《明英宗实录》卷一六一载: “禁江西饶州府私造黄、紫、红、绿、青、蓝、白地青花瓷……首犯凌迟处死,籍其家资,丁男充军边卫,知而不以告者,连坐。”由此可见,不仅衣服不许用黄颜色,就是黄色的瓷器也是绝对不许民间私自生产的。 到了清代,黄色在皇族内部的使用也是有着相当严格的等级规定的。明黄色只能用于皇帝和皇后,任何人不得僭越。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