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浅谈汉赋的愉悦功能
作者: 袁达   来源: 南都学坛 年份: 199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愉悦功能   汉赋  
描述: 郑辰铎先生在《插图本中国文学史》中写道,汉赋“弘丽的体制,绶诞的叙述,过度的描状,夸张的铺写”,使人远远地看见了一片霞彩,一道金光,却把握不到什么.……他们只是一具五彩斑斓的中空的画漆的立柜。”(见
李安源:新工笔导论(中)
作者: 暂无 来源: 收藏与投资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李强   工笔花鸟   西方绘画   副院长   山水画创作   书画院   工笔人物   写意画   创作激情   随类赋彩  
描述: 李安源:新工笔导论(中)
《美的历程》
作者: 李泽厚   来源: 收藏与投资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插图本   儒道互补   《美的历程》   魏晋风度   殷周   汉画像石   汉赋  
描述: ”,楚辞、汉赋、汉画像石之“浪漫主义”,“人的觉醒”的魏晋风度,六朝、唐、宋佛像雕塑,宋元山水绘画以及诗、词、曲各具审美三品类,明清时期小说、戏曲由浪漫而感伤而现实之变迁等等重要观念,多发前人之所未发
泰山名胜印
作者: 陈岩   来源: 书法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广场   天人合一   司马迁   杜甫   诗赋   寓意   元好问   泰山   唐玄宗   天圆地方  
描述: 查的十二个帝王登封泰山。方形广场四周栏板镌刻着孔子、孟子、李斯、司马迁、李白、杜甫、元好问等四十二位名人咏颂泰山的诗文辞赋,跟随古人在这些优美的诗赋中神游泰山,可以领略泰山那瑰丽的风光与无尽的故事。
关于当代工笔画的创作状态
作者: 涂国喜   来源: 书画世界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传统工笔   中国工笔画   创作状态   色彩   绘画艺术   当代   中国画   艺术形式   绘画创作   随类赋彩  
描述: 中国工笔画是一门古老的艺术形式,并且这种艺术形式的选择是在华夏文化浸淫下中国人的独特思维方式在绘画艺术中的反映。它适应中华民族的审美习惯,因此在中国绘画创作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当代工笔画创作队伍不断壮大,新人新作不断涌现,一批又一批的工笔人用现代人的意识,选择传统,并从民族传统中生发出
“绘光大师”金基德让你置身天堂
作者: 宁蒙   来源: 环境与生活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风格   青年画家   白雪覆盖   艺术天赋   中才   美国画家   画中   职业画家   中发   托马斯  
描述: 几乎在每一个五彩缤纷的拼图小铺里,都会有一幅——更准确地说应该是一类——画面温暖而氤氲的图景。画面描绘的仿佛是童话中才有的景象:一座林间小木屋,窗户透出温暖的黄色灯光,烟囱里升起袅袅青烟,小屋被花丛围绕,门前一条小溪泛起点点波光,天空则是一片粉色的霞光。无论在多么严寒的冬日,任谁在这样的画前驻足片刻,都会感受到画面中发散出的温暖而宁静的光芒,令人仿佛一瞬间就被幸福所包裹。这幅画,或者这类画当中的一幅,很有可能出自"绘光大师"托马斯·金基德之手
铁匠柔情:记法国铁艺雕塑家让·皮埃尔·奥吉尔
作者: 刚纳   来源: 环境与生活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曲线造型   魔法师   橄榄木   个人收藏   艺术作品   创作主题   象征意义   艺术天赋   艺术创作   埃尔  
描述: 把废品变成艺术品,人们见的并不少。但让又黑又硬的废铁变成充满柔情的艺术品,就不能不提到法国雕塑家让·皮埃尔·奥吉尔。今年70岁的奥吉尔,早在1963年他还是个22岁的小伙子时,就开始迷上用废
挑战极限的石头平衡术
作者: 水木   来源: 环境与生活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曲线造型   魔法师   橄榄木   个人收藏   艺术作品   创作主题   象征意义   艺术天赋   艺术创作   埃尔  
描述: 美国和加拿大的两位艺术家不用任何粘合剂,就让一堆散乱的石头变成惊艳的雕塑作品,他们眼里最好用的“水泥”“胶水”就是重力。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匪夷所思的石头平衡术。用景观工程的边角料虽然石头雕塑技艺是自学的,但戴文大叔不是雕塑菜鸟哦,他在建筑和景观领域已经有10年以上工作经验,一直在和艺术、创新性领域打交道。以前,他专门做石板路,或者接手庭院石墙、石板工程,当有人向他发出在
木质老电梯新生
作者: 暂无 来源: 环境与生活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曲线造型   魔法师   橄榄木   个人收藏   艺术作品   创作主题   象征意义   艺术天赋   艺术创作   埃尔  
描述: 12月11日,澳洲当代艺术家克里斯·福克斯将悉尼第三大火车站Wynyard Station80年历史的木电梯,变成了天花板雕塑。这一公共雕塑名为"互套"(Interloop),由两层木质老电梯改造而成,蜿蜒悬挂在车站大厅中央的天花板上。两层电梯的长度有50米,共有244层木阶梯,重达5吨。该木电梯是世界上最早一批安装并投入使用的电梯。今年年初车站翻修后,木电梯被现代化电梯取代。艺术家用半年时间设计、12周焊接、两天安装,终于让这一壮观的"城市回忆"呈现在悉尼人眼前。
读空
作者: 李贵明   来源: 数码设计:surface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雕塑作品   光照射   人文情怀   读出   传统文化   诗词歌赋   中文字  
描述: 在如冬日月光般清冷的灯光照射下,孤舟一只、佛像一尊、山水一瞥都显得意境深远。这既不是诗词歌赋的幻境,也不是纸上的文人水墨,这充满传统人文情怀的是郑路最新的个展“读空”上的雕塑作品。“读空”带有一丝
< 1 2 3 ... 14 15 16 ... 30 31 3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