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媒介与传统——当代景德镇陶瓷雕塑之路
作者: 邵长宗   来源: 上海艺术家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身份   传统与现代   陶瓷雕塑   艺术现象   艺术家   物质媒介   传统资源   传统文化   景德镇陶瓷   中国当代艺术  
描述: 了上世纪百年的艺术现象所构筑的学理基础,以及美学思想与艺术实践,也为日后行将出现的任何艺术形式打造了一副硬实的相对"关系"外壳。为此,当代艺术活动不啻是一种文化倾向社会关系的客观反映,它是一个新的文化
陶瓷走兽画装饰浅谈
作者: 余秀珍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陶瓷装饰   景德镇   艺术作品   猫科动物   创作特点   艺术形象   中国画   狮子   工艺美术   以形写神  
描述: 走兽是中国画乃至陶瓷装饰中较难表现得好的一门艺术。东晋画家顾恺之在《论画》中云:"凡画,人最难,次山水,次狗马"。宋朝沙门德洪也指出:"画工能为神鬼之状,使人动心骇目者,以其无常形,无常形可以欺世也,然末始以为贵。惟犬马牛虎有常形,有常形故画者难工,世之人见其似,则莫不贵之。"由此可见走兽有常形,即每一种动物都有一定的体型、比例与动态,稍不谨慎,观察得不够仔细,即容易流为笑柄。常画的走兽有马、牛、虎、狮
论梅兰竹菊的文化底蕴与陶瓷艺木思考
作者: 张健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陶瓷装饰   文化底蕴     艺术家   象征意义   审美情趣   陶瓷艺术  
描述: 在陶瓷艺术成长的长河中,梅兰竹菊亦是陶瓷艺术家们创作的重要题材之一,既传承了花中四君子的节操及象征意义,又结合了现代的审美情趣,清净却不失高雅,在陶瓷装饰中占据了不可撼动的地位。
艾丽斯·沃克作品中的非洲民俗事象研究
作者: 唐俊芳   唐莹   来源: 景德镇高专学报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艾丽丝.沃克   《紫颜色》   非洲民俗事象  
描述: 艾丽斯·沃克是美国黑人妇女主义文学的先驱。在创作中,她汲取根源于非洲的优秀的价值观念、生活模式和风俗习惯,力图展示来自非洲大陆的黑人文化以提高本民族的自尊、自信和自强。本文将从民俗事的三个方面黑人宗教、黑人音乐、黑人方言对艾丽丝.沃克作品中的非洲民俗事项展开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
文化意象重构在陶瓷术语翻译中的应用
作者: 王伦   孙静艺   来源: 大舞台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重构   翻译   陶瓷术语   意象  
描述: 文化意象重构。陶瓷的精美和别致要求译者在翻译陶瓷术语时特别要注重文化意象的转换,译者要采用译入语读者熟知或易于接受的文化意象来表达,顺利完成两种语言之间的文化意象传递。
景德镇市:做到两个扭转 稳定两个不愁 保障三项基本服务 实现五大突破
作者: 暂无 来源: 老区建设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扶贫对象   贫困地区农民   社会事业   社会保障水平   收人差距   精神传达   人口动态   项目实施   人均纯收人   避灾  
描述: 8月13日,景德镇召开全市扶贫和移民办主任会议,学习贯彻省扶贫和移民办主任会议精神,要求各地结合工作实际,认真学习领悟会议精神,全面把握会议提出的要求,自觉落实会议部署任务,并抓紧将会议精神传达到各乡镇,确保将会议精神和部署全面落到实处。
江西省酸雨变化特征及其与气象条件的关系
作者: 吴建明   邹海波   贺志明   来源: 气象与减灾研究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酸雨   频率   pH值   气象条件  
描述: 利用江西省气象部门12个酸雨监测站2007—2011年的观测资料,分析了江西省酸雨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近年来江西省酸雨污染总体上有缓和趋势。夏半年酸雨污染较轻,其中8月的污染最轻;冬半年酸雨
浅论古邛窑瓷塑的“野逸”之趣
作者: 王崇东   来源: 中国陶瓷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神韵   意象   雕塑  
描述: 相对于瓷都景德镇、陶都宜兴来讲,古邛窑在某些人眼里或许仅仅是地处西南边陲的小窑口。相对于近现代陶瓷雕塑更注重形神兼备的写实塑造,古邛窑陶瓷雕塑则更追求神韵,追求意象,在艺术表现上,善于"将错就错
浅谈陶瓷写意花鸟画的境意与笔意
作者: 俞丽敏   欧阳建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传统艺术   自然物象   风格多样   中国陶瓷   不断探索   艺术家   创作   作品   语言形象   写意花鸟画  
描述: ,艺术家们在对笔墨的创新和探索中,出现了一批风格多样的作品,并由此带来了繁荣的画坛景象。但是,只要我们仔细地分析察看,就不难看出,在这繁荣的后而,有不少作品由于境界及观念上的贫乏,而缺少精神与文
浅谈陶瓷人物画造型艺术的夸张与变形
作者: 陶平   赵丹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想象力   表现手法   中国绘画史   人物画   含蓄表达   创作者   陶瓷艺术   夸张变形   造型艺术   绘画创作  
描述: 人物画在中国绘画史上一直是重要门类,其发展在唐代达到巅峰。不过自唐代以后,人物画受重视的程度降低,纯粹以山水或花鸟为主题的画作大行其道,成为中国画坛的新宠。直到明代人物画才有了改观,明末陈洪绶以笔法古拙挺秀,造型富于奇特变形,强调形体的夸张与线条的运用,注重神情的含蓄表达,不拘于形似,突出内在意韵的手法,使人物画重新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陶瓷人物画的发展经过千百年的发展,工艺表现手法层
< 1 2 3 ... 86 87 88 ... 92 93 94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