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挖掘雕塑潜力 彰显文化内涵——关于提升成都市城市形象的设想
作者: 唐光荣   陈先进   来源: 成都行政学院学报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雕塑潜力   文化内涵   成都形象  
描述: 提升成都市城市形象,我们作了大量工作,取得了骄人的成就,但这并不意味我们的工作就到了极致;相反,需要做的工作仍然很多。挖掘雕塑潜力,以文化的方式彰显成都的文化以达提升成都市的城市形象,应该说它不仅可行,而且容易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漫谈文学装饰陶瓷的演变历程
作者: 董亮   董伟   来源: 中国陶瓷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陶瓷装饰   文学作品   文学形象  
描述: 对以文学作品和文学形象装饰陶瓷的历史演变过程及现状进行初步的研究和探索,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和统治阶级及文人士大夫的欣赏习惯,指出其在远古时代开始萌芽,但很晚才兴起于唐宋,并盛于明清,最后简要分析现当代文学装饰陶瓷的现状及发展方向。
现代陶艺的残缺语言
作者: 程惠琴   黄勇   来源: 中国陶瓷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残缺语言   现代陶艺   残象  
描述: 现代陶艺作为艺术百花中的一朵小花,它所承载的是某一生活方式和审美思想与情趣,是创作者对生活的情趣表达,成为“观念”与“情感”的一种极有个性的表现形式,这一“个性形式”使陶艺本身不仅是以表象的形式
尼古拉·费钦:来自生活的肖像画
作者: 戴维·C·亨特   甘霞明   来源: 世界美术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想象力   素描   绘画风格   画布   艺术家   木炭   作品   肖像画   美术馆   油画  
描述: 许多去美术馆的人都会在尼古拉·费钦(Nicolai Fechin)的作品前流连忘返。毫无疑问,他的素描以才华横溢的绘画风格和大胆的想象力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用丰富的线条和色彩来塑造形体,下笔果断,形象生动。最近在德克萨斯州奥伦奇市的斯塔克美术馆展出的费钦系列肖像画,也体现了这样一种活力。
为何偷盗艺术杰作?
作者: 马丁·贝雷   董宏宇   来源: 世界美术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博物馆   象牙雕刻   蒙克   艺术作品   毕加索   伦勃朗   艺术品   纪念馆   美术馆   油画  
描述: 挪威首都奥斯陆的蒙克纪念馆,8月份有两幅名画被盗,人们不禁要问:这些名画几乎没有市场,为什么仍有人要偷盗它们?《艺术报》记者马丁·贝雷为我们作了一些解答,并列举出过去10年间被盗艺术品中最珍贵的艺术作品。
雄鹿在这儿停下了——肯·利特尔访谈录
作者: 凯瑟琳·惠特尼   孙媛媛   来源: 世界美术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家   主题   青铜   布朗库西   霓虹灯管   流行文化   动物形象   作品   传统雕塑   得克萨斯  
描述: 视角。在他早期创作大型陶瓷雕塑的时候,就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尽管他现在已经不再使用黏土,但很多作品仍然能看到早期的主题——使用动物和人形象的、综合媒介的装置艺术。
环球艺讯
作者: 丁丁   来源: 世界美术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新闻摄影   绘画教育   拉斐尔   霍尔   艺术作品   艺术博物馆   印象派画家   国画家   美术馆   国际博览会  
描述: 吉姆·霍奇斯的《注视和看》 早在2月份,9吨不锈钢运抵纽约州东部的哈得逊河谷,用激光切割浇铸成流体面呈S曲线的墙壁,然后在上面用黑白两色完成4幅迷彩图案。5月5日,吉姆·霍奇斯(Jim Hodges)的大型新雕塑《注视和看》将在纽约卡尔顿大饭店前的广场作为创作的一部分,对公众展出6个月。作品以它扭曲的形式向观众传达并折射出摩天楼和公园、技巧和自然的同一性。
李向明艺术展:“土语”在“后现代”中穿行
作者: 王铁红   来源: 艺术评论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语素   中国传统文化   绘画语言   土语   2005年   抽象绘画   油画   中国美术馆   文化比较   中国传统绘画   “后现代”   综合材料   艺术展   技法   语言因素  
描述: 李向明艺术展:“土语”在“后现代”中穿行
大象有声——钱绍武雕塑中的音乐
作者: 田青   来源: 艺术评论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大象   雕塑作品   艺术   “大音希声”   建筑   音乐  
描述: 大象有声——钱绍武雕塑中的音乐
肌理在雕塑中的作用
作者: 杨勇智   来源: 新疆艺术学院学报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理念   材质   宣泄情感   肌理   意象   塑痕  
描述: 肌理是雕塑艺术重要的表现形式和语言,适当的肌理能够增加雕塑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它作为一种 视觉效果反映了雕塑家的艺术理念与审美情趣,是雕塑家创作和思维过程的真实记录,也是雕塑家的感情真 实流露的痕迹和宣泄情感的手段。
< 1 2 3 ... 6 7 8 ... 30 31 3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