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象】搜索到相关结果 1008 条
-
油画《李可染》创作手记
-
作者:
张聪
来源:
收藏界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国画大师
画案
中国画艺术
现当代文化
经典人物
中国美术史
李可染
一代宗师
人物形象
山水画艺术
-
描述:
非常荣幸接到高玉涛社长的邀请,让我为国画大师李可染创作肖像,我感到非常激动,因为李老一直都是我心中非常敬仰的一代宗师。这幅李可染的肖像是为《收藏界》杂志社主办的"2015年影响中国收藏界十大经典人物
-
《张大千》创作手记
-
作者:
江山春
来源:
收藏界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画家
绘画实践
艺术风格
无所不通
会之
画史
时髦词汇
张大千
人物形象
中国画坛
-
描述:
2014年12月1日为"大师"造像,颇感荣耀,但也随之在大师声名的笼罩下畏首畏尾、战战兢兢,行笔用色,动辄得咎。如此,不如为"人"造像,血肉丰满,精气充实,缺陷瑕疵与经营气派并举,虚幻迷离与言之凿凿
-
国家形象塑造——新中国时期少数民族题材的美术创作(1949-1976)
-
作者:
胡清清
来源: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大团结
新中国
国家形象
少数民族题材
多元统一
-
描述:
二十世纪,少数民族在参与全民抗战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努力中使其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地位凸显,成为塑造新中国多元化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以少数民族为题材的美术创作在新中国时期被明确提出,其形式和内涵
-
精神的乐土:中国意象性雕塑审美意识探析
-
作者:
董乐意
来源:
南阳理工学院学报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审美意识
意象性
雕塑
-
描述:
”的精神气象,中国雕塑艺术也以这种充满了传统哲学魅力的审美特征满足着几千年来中国人的审美需求。及至当代,中国雕塑的发展承受着各种文化的冲击,如何使中国意象性审美特征与当代艺术的文化大环境相融合,成为当代雕塑家探索和践行的重要使命。
-
谈创作(六):介绍“音舞之韵”等作品创作
-
作者:
阎先公
来源:
陶瓷科学与艺术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具象
大理石墙面
油画家
具像
瓷板
画鸡
画中
作品创作
兴趣广泛
人物画家
-
描述:
艺术的种类繁杂多样,表演艺术,形象艺术,视觉艺术,造型艺术,绘画艺术等。仅绘画艺术就门类繁多,如国画·油画·年画·雕塑·版画等等。对于一个艺术家来说,由于所处环境和个性爱好等因素,对艺术的偏爱
-
浓诗情大境象——曾景祥工笔花鸟画
-
作者:
薛永年
来源:
陶瓷科学与艺术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明白如画
画理
境象
基础教程
同班同学
景祥
工笔花鸟画
陈传席
包装设计
骨法用笔
-
描述:
湖南是工笔画的大省,曾景祥先生不仅是技艺娴熟的工笔画家,同时也是很有建树的美术家,同时也是修养全面的学者,他不断以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深厚的修养,围绕着教学著书立说,他的著作不仅有《工笔画技法理论研究》,而且有《水彩画基础教程》、《包装设计研究》等等。我认识曾先生是在世纪之初,我们大学同班同学参加了马王堆发掘的陈慰民先生介绍的,我
-
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金石印象
-
作者:
暂无
来源:
浙江工艺美术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金石
民族独立
《金田起义》
人民英雄纪念碑
浮雕
印象
《南昌起义》
抗日游击战
-
描述:
《人民英雄纪念碑》表现八个题材的十幅汉白玉浮雕,雕刻了不同时期栩栩如生的历史人物170余位。《虎门销烟》、《金田起义》、《武昌起义》、《五四运动》、《五卅运动》、《南昌起义》、《抗日游击战》、《支援前线》、《胜利渡长江》、《欢迎人民解放军》,表现了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以来中国人民自强不息、反抗列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幸福自由的艰苦历程。没有英雄的民族,是可怜的民族;有了英雄而不知爱戴、纪念、崇仰。则是没有希望的堕落之邦。英雄是一个民族的精神脊梁,一个社会的价值标杆。中华民族之所以历经磨难而生生不息,就是因为她是一个崇敬英雄的民族。
-
别具特色的五小镇
-
作者:
暂无
来源:
少先队员(知识路)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马戏团
象征物
吉布森
表演者
佛罗里达
嘉年华
-
描述:
几十年来,吉布森顿一直是冬季避寒胜地,同时它也是许多嘉年华和马戏团表演者退休后的居所,因此得到了“秀镇”的昵称。这个佛罗里达小镇为向一些当地著名的镇民致敬,建造了一些象征物,如约两点四米高的马戏团
-
大学校园雕塑的功能研究
-
作者:
吴继金
来源:
设计艺术(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大学校园雕塑
教育功能
形象标志
环境美化
-
描述:
,对师生起到潜移默化的感染、教育和激励作用。此外,大学校园雕塑还作为各个大学标志性的象征物,集中反映了这个学校的核心文化价值观念和办学理念。
-
《喜洋洋》
-
作者:
王建民
来源:
社会科学论坛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劳动者
商品
美学应用
劳动生产过程
审美对象
迪扎因
我国社会主义
艺术设计
工效学
技术美学
-
描述:
《喜洋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