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说】搜索到相关结果 300 条
-
解读哈代小说中民俗的运用
-
作者:
唐俊芳
来源:
飞天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卡斯特桥市长
斯塔西
小说人物
托马斯·哈代
苔丝
荒原
哈代小说
民俗文化
威塞克斯
民谣
-
描述:
托马斯·哈代历来以乡土作家著称.在他的"威塞克斯"的艺术世界里,哈代向读者展现了乡村美丽的自然风光、苍茫悲凉的山村荒原、绵延起伏的牧场农田、纯真直率的山野村民、淳厚古朴的风俗人情.而这浓浓的乡情与他在作品中注入的民俗文化是分不开的.
-
外延内涵传承理论视角下转类词的转喻机制
-
作者:
许燕
何爱晶
来源:
景德镇高专学报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转类词
外延内涵传承说
转喻
-
描述:
本文从认知的角度对转类词的转喻理据进行了考察,通过分析转喻思维与名动转类、名形转类以及形动转类的关系,对转喻思维在词类转换过程中的运行机制进行了初步的讨论。研究表明,词类转换是建立在外延内涵的传承基础之上,转类词的转喻机制需要服从外延内涵的传承规则。
-
王之涣行第补说
-
作者:
秦帮兴
来源:
景德镇高专学报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行第
王之涣
第七
补说
-
描述:
的相关研究提供了新的助力,笔者利用上述出土文献与传世文献相对证,对前人所作出的结论做了若干补正和论说,并认为"王之涣行第为七"的说法仍然缺乏确凿证据,应当慎提,不可用于更广泛和深入的考证。
-
吴和龙陶瓷藝術
-
作者:
吴和龙
来源:
景德镇高专学报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行第
王之涣
第七
补说
-
描述:
吴和龙陶瓷藝術
-
解读哈代小说中的民俗事象
-
作者:
唐俊芳
来源:
长城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神话故事
卡斯特桥市长
民俗风情
传统节日
民俗事象
苔丝
民间歌谣
民间传说
哈代小说
威塞克斯
-
描述:
分为物质民俗、社会民俗、精神民俗和语言民俗四个部分。参考他的分类,我们可以将哈代小说中的民俗因素分为以下四类:(1)传统节日和公众活动;(2)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3)礼仪习俗和迷信禁忌;(4)民间
-
浮梁仙芝茶 唐玄宗亲赐“仙芝”美名
-
作者:
南洛
来源:
国家人文历史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品牌
景德镇
喝茶
神仙
灵芝
味道
茶树
茶叶品质
传说
唐玄宗
-
描述:
对于仙芝的民间记忆多半要飞上那高耸入云的昆仑雪山,那里古树参天,百花竞放,溪水奔流,在林深树茂处,生长着祥云般的灵芝仙草,神仙吃了能增长神力,凡人吃了能死而复生。传说中为了拯救被巨蛇真身吓死的许仙
-
婺源,婺源(散文)(外一章)
-
作者:
邓涛
来源:
六盘山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朴素
景德镇
油菜花
情感
昆虫
乡村
水泥
城市
传说
广告词
-
描述:
1婺源从安徽过继到江西后,依然一副徽州模样。几乎一夜之间,中国人疯狂地在地图上寻找婺源,拜倒在"中国最美的乡村"这句高调的广告词前。那年,我驱车赴杭州特意绕道,用饱满的情感去窥视那传说中的婺源是否
-
且作“碰《瓷》”
-
作者:
郭际生
来源:
南方电视学刊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青花瓷
景德镇
法兰西
片名
纪录片
解说词
时空转换
外销瓷
创意
瓷器
-
描述:
朋友微信传来链接,一组法兰瓷图照。点开后,没有文字,近三十件瓷品,雅彩惊艳,创意更绝,惊喜不已。静态的器物,传达了动态的曼妙。静若处子动若脱兔的二元合一,精制和高雅相融连体,再加上似乎法兰西风格的浪漫,瓷器,活了。一时兴奋起来。视觉时空转换,被拉回到年前,不由与
-
明代青花仕女图
-
作者:
旷宇欣
来源:
山海经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陶瓷装饰
仕女图
分水法
艺术价值
制瓷工艺
当代语境
戏曲小说
填色
装饰题材
官宦人家
-
描述:
方面的认知,唤醒人们的审美共鸣,使这一重要的陶瓷装饰图案在当代语境下得到传播与新的发展。“仕女”,初指官宦人家的女子。后随着中国传统绘画和装饰艺术的发展,“仕女”词义也逐渐广泛,既包括社会妇女,戏曲小说的人物形象,也包括神话传说等民间故
-
清代八仙文化装饰纹饰在陶瓷上盛行的原因
-
作者:
黄晓琳
来源:
艺术品鉴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太平经》
宗教派别
宗教生活
清三代
神仙家
暗八仙
吉祥寓意
道家学说
神仙思想
道教思想
-
描述:
一、道教思想渊源因素八仙文化的发展和八仙纹饰的盛行与道教思想渊源密切相关,就因为道教思想的深刻才使得民间对八仙纹饰的喜爱经久不衰。道教是中国人千百年里宗教生活中的占主要地位之一的宗教。道教始发源于中国,是中国至今为止五大宗教派别中唯一一个地地道道的宗教。这个由中国人自己开创的教派,它的形成始以
<
1
2
3
...
5
6
7
...
28
29
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