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语意婉曲】搜索到相关结果 3 条
-
浅谈中国传统雕塑的含蓄之美
-
作者:
闵庆慈
来源:
当代艺术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象征暗示
语意婉曲
含蓄美
传统雕塑
-
描述:
当下的艺术状态处于一个多元化的格局,艺术本身处在一个宽泛和包容的时代,各种艺术门类共同生存和发展。中国雕塑进入当今时代,面对的挑战是空前的,其中既有雕塑本身的生存问题,也有关于雕塑形式与内容的思考问题,更有艺术上保守与现代的纷争问题。雕塑的艺术形式,在一定意义上代表着当今艺术的文化内涵和品位,是艺术地记录中国当今的历史、文化的有效方式。传统雕塑的"含蓄"美,是雕塑艺术在文化特定发展阶段的集中体现,能够更为本质地反映民族的时代追求。"含蓄",就是艺术的展现并不是直接表述出来,而是要给观者保留一定的余地,让观者自己去体会揣摩,此之谓"言有尽而意无穷"。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可以循迹雕塑的"含蓄"美在传统和当代的存在意义和发展空间。这对我们继承传统艺术精华,发展当代中国雕塑艺术,增强对雕塑创作的历史使命感,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
-
“3D雕塑”展:未来事物的面貌
-
作者:
杨韵
来源:
当代艺术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象征暗示
语意婉曲
含蓄美
传统雕塑
-
描述:
今年5月27日至10月16日,20个当今领先、出色的国际雕塑艺术家的作品在伦敦萨奇画廊开展,展览主题是“未来事物的面貌:新雕塑”(The Shape of Things to Come:New Sculpture)展览。画廊第一次完全致力于向观众展示3D效果的作品。 本次展览主要聚焦了David Altmejd、John Baldessari David Batchelor、Peter Buggenhout、Berlinde De Bruyckere、Matthew Brannon、Bjorn Dahlem、Folkert de Jong、Roger Hiorns、Martin Honert、Thomas Houseago、Joanna MalinOWSka、Kris Mart‘in、Matthew Monahan、DirkSkreber、Anselm Reyle、Sterling Ruby、David Thorpe、Oscar Tuazon和Rebecca Warren创作的精选作品。
-
从蔡磊中看雕塑的完美写意
-
作者:
杨韵
来源:
当代艺术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象征暗示
语意婉曲
含蓄美
传统雕塑
-
描述:
蔡磊近期以及之后的作品都和青春有关。青春是这个时代的年轻人不得不提及以至于后来都不愿去提的一个话题,但每个人的感受和理解是不同的,在别人充分表达大家的青春时,蔡磊却把目光投向自己,在他个人的青春定义中,他的青春是简单的、纯粹的、与外界有一定距离感的。“《漂白》是令我印象非常深刻的一组作品,在《漂白》中‘他’闭着眼睛,有着婴儿般的肤色和老人的毛发,尽管纯洁唯美,但显得那么疏离那么遥不可及。这个‘他’是一个综合体,从中能看到很多切面,而众多因素中生命作为主线贯穿始终,漂白就是把尘世的繁杂过滤掉,回归到一种最纯粹状态的过程。”“他”是以蔡磊自己内心作为参照的化身,是他的精神形象。 所有年轻艺术家都在找题材,但在找题材会非常难,蔡磊认为因为时代背景的关系,80后的一代人不像六七十年代的人所拥有的更丰富的经历,而这种丰富的经历会为创作带来很多灵感提供很多素材。而原来也许是主动送上门来的创作源泉于现在的艺术家就得主动去寻找,“我也找,我的灵感是‘逛’出来的”。我还第一次听到这么直白又特别的方式,然而仔细一想其实也就了然了:艺术本身就藏匿在生活中,遍布中心地带以及细枝末节,观察者自然总是能在其中找到自己想要的那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