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言】搜索到相关结果 413 条
-
对中国现代陶艺“语言形式”的探讨
-
作者:
唐英
姜梦缘
来源:
中国陶艺家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语言属性
陶艺作品
基本的
材质
陶艺家
表达方式
现代陶艺
中国
陶艺创作
语言形式
-
描述:
现代陶艺作为一种艺术门类的产生和演变,必然要遵循当今时代所融合的美学原则和美学思潮。当陶艺家要通过陶艺作品表达自己的精神理想和反映某种现象时,就已经开始思考通过陶瓷材质作为媒介来表达陶艺作品的语言
-
画情意趣:具象意象表现探索
-
作者:
包泽伟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油画语言
具象
艺术表现力
意象表现
意趣
作品题材
造型艺术
视觉艺术
-
描述:
在近十多年里,我的油画风景画和人物画创作的主要特点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强调造型艺术在作品中的形态表现力,以及视觉艺术的光色生动性;二是强调作品题材的丰富性,以及画面意境的感染力;三是强调油画语言的艺术表现力和作品的哲理性思考。就画风的研究与探索,归纳起来有三类:具象写实、意象表现、浪漫抒情。
-
坦克库“实验报告”之一:“罗中立:语言的轨迹”展览开幕
-
作者:
俞可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2010年
语言
罗中立
实验报告
展览
2009年
坦克
中国当代艺术
-
描述:
2010年6月26日,作为坦克库“实验报告:关于中国当代艺术的视觉档案”的首展,“罗中立:语言的轨迹”展览在坦克库’重庆当代艺术中心举办,揭开了此次系列学术活动的序幕。“语言的轨迹”展出了罗中立
-
空寂的生命:苏新平近期作品分析
-
作者:
易英
来源:
荣宝斋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九十年代
形象
颜色
记忆
抽象
版画语言
种生命
极少主义
油画
新平
-
描述:
对于艺术家来说,艺术永远是形式的,就算他觉得有需要表达的内容。苏新平就是这样,尽管他的画已经不能用现代主义的传统形式来分析。苏新平说:"我骨子里还是学院的",当然不是说西洋的古典学院主义,而是说一个学术的、知识的孤岛。在商业的、波普的浪潮中,他坚持自己的思考。我用波普来泛指当前的绘画潮流,学院就显得很孤独。
-
表现性油画造型中的离形得似
-
作者:
金捷
来源: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本质
西方艺术
语言
中国传统艺术
表达方式
山水空间
造型
离形得似
绘画
自然
-
描述:
当人们无意于再用自然的方法去面对自然时,艺术就此产生了。在论及艺术本质时,经常会提及这样的话语,也不知是何时自己才有了这样的领悟,或许是因为长期教学需要的缘故,总想找到一些通俗易懂的解释,以为就此能更容易理解一些。
-
简括灵动 意蕴隽远——金捷油画艺术的写意特征
-
作者:
陈世宁
来源: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创新意识
表现性
油画艺术
造型能力
作品
油画创作
表现语言
灵动
艺术追求
中国油画
-
描述:
作为一位画家,特别是一位成功的画家,人们不仅仅要看其坚实的造型能力,更要看其融入作品中的创新意识。这些年来,每当我看到金捷的新作,总会为之一振,既为作品所呈现的美感,更为作者执著的艺术追求。还在金捷的本科学习阶段,他就表现出了很好
-
有感而发因情而动
-
作者:
左国顺
来源: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油画家
创作欲望
绘画语言
理论委员会
艺术创作
方照华
舞龙
艺术形式
未来生活
画如其人
-
描述:
建国初期,人们沉浸在和平环境的欢乐和对未来生活的憧憬中,逢年过节载歌载舞,城市乡村举国欢庆。舞狮、高跷、旱船、舞龙、秧歌和腰鼓等民间表演形式在我们家乡统称"玩故事"的。每当鼓乐声由远而近飘
-
试论摄影对写实油画转变的影响
-
作者:
朱平
来源:
美与时代·下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油画语言
油画家
艺术道路
摄影术
德拉克洛瓦
写实绘画
意大利文艺复兴
纪实摄影
写实油画
本体语言
-
描述:
19世纪摄影产生了,在它冲击下油画并没有像一些画家认为的那样消失,而是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在摄影的影响和对比下,油画更加注重发掘油画本体语言表现力,充分发掘自身的视觉魅力,与摄影在艺术道路上拉开距离,体现写实油画的现实意义。
-
略论象征性与隐喻在女性油画艺术中的表现
-
作者:
张天娇
来源:
美与时代·下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油画语言
女艺术家
女性艺术家
油画艺术
艺术思想
绘画语言
自我情感
男权意识
艺术形象
喻红
-
描述:
由于长期的男权意识对女性所施加的影响,以及男女在心理和生理层面存在的差异,中国女性油画艺术在语言表述方式上呈现出一种不同于男性的特点——女性艺术家大多选择了象征与隐喻的绘画语言表述方式,语言形式显得较为隐晦,其作品呈现出比较含蓄并略显压抑的特点。
-
从李公麟的绘画艺术谈工笔人物画的魅力
-
作者:
陈晓曦
来源:
美与时代·下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工笔人物画
美学特征
文人画家
象外
伦理美学
免胄图
中国绘画艺术
五马图
艺术语言
李公麟
-
描述:
工笔人物画自产生以来,在绘画本体美学特征上就一直弱于绘画的伦理美学特征。从晋唐至宋朝,绘画创作的功能由侧重于政教、宗教宣传转向了侧重于个体或群体的玩赏娱悦,艺术形象则渐渐地成为形神兼备、物我交融的个性化创作。文人画家李公麟是北宋人物画向精致文雅演变的关键人物,他的白描人物画的出现正是对人物画的新阐释。
<
1
2
3
...
5
6
7
...
40
41
4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