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物以神聚
作者: 范迪安   来源: 火花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出其不意   意境之美   形式语言   思想观念   中国画艺术   表现题材   笔墨语言   深入生活  
描述: ,写意、工笔、书法跨界贯通,喜欢在表现题材和形式语言上多做尝试,从挑战自我出发,达到得心应手的境界,大幅创作与精致小品均追求意境之美和笔墨品质,以高产的积累和鲜明的个性成为当代中国画艺术开拓创新的一位重要代表。
绘画是另一种和人对话的语言方式 当代青年艺术家王雅桐
作者: 王雅桐   来源: 吉林画报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审美实践   神逸   审美修养   语言方式   宿王   庄严肃穆   当代   绘画   明成   火山喷发  
描述: 王雅桐有着良好的家族传承和独立的审美修养,同时兼有当代画者的现代思绪。审美价值的当代意义与审美实践的特立独行,使她的绘画有机会做到当代语素的新表达与新突破。身为画坛名宿王明成先生的孙女,书坛名家王岳中先生的爱女,雅桐当然有机会也有资历在油画的创作上承序家学及家庭环境的优越,然而她却异军突起于丰厚的艺术资本之外。开拓了一片常人无法启及的境地,静寂、幽冥、神逸,仿佛是即将火山喷发的旷野,或是庄严肃穆的神坛,受控于这个安静又热肠的女子。
浅谈曹吉冈丹培拉绘画艺术
作者: 洪桔鸿   来源: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绘画品格   曹吉冈   材料语言   丹培拉  
描述: ,直到19世纪末,丹培拉绘画才有所发展。曹吉冈作为其中的一名比较成功的探索者,对丹培拉技术的研习与内在思想的领悟是很有建树的。本文试图以曹吉冈丹培拉绘画的特点,分析其绘画的审美方式和艺术品质,探讨丹培拉材料的语言表现力,希望对当下绘画创作有所借鉴。
妙笔融情 墨趣天成 ——读刘军工笔花鸟画
作者: 李熙斌   来源: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境界   绘画语言   风景写生   涵义   艺术创作   美术创作   个人风格   俗语   作品   西施  
描述: 刘军,四川新津人,高中毕业后习画,现为四川东方绘画院画师、成都市工笔画会会员、新津县政协五津书画院画师。受巴蜀画家影响,喜爱翰墨,受到从事教育职业父亲的厚爱和支持,先后师从周红梅女士、著名巴蜀画派工笔花鸟画家郭汝愚先生。2011年9月荣获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海峽两岸三地书画展优秀奖。从2013
颜色的秘密
作者: 信陵公子   来源: 意林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好朋友   语言   杂志   故事   粉彩  
描述: 一般历史都咬定,是15世纪的杨·凡·艾克先生和他兄弟,一起发明了油画。这位大宗匠兼大发明家,发现了颜料持久、油亮如新的秘密,但他自己却有点奇怪的执着:他的画里,常使用红色、绿色和金色,但鲜有深蓝色。浪漫主义的故事家一定会猜了:他老人家莫非有一段深挚的蓝色记忆?是不是跟天空、湖水和
刘敏油画作品
作者: 刘敏   来源: 名作欣赏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语境   油画表现语言   隐与显  
描述: 刘敏油画作品
刘德欣油画作品
作者: 刘德欣   来源: 名作欣赏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语境   油画表现语言   隐与显  
描述: 刘德欣油画作品
宋代花鸟画与现代粉彩花鸟瓷画装饰形式语言的比较研究
作者: 马俐   杨涛   来源: 景德镇学院学报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比较   形式语言   宋代   花鸟画   粉彩  
描述: 文基于该基础,从形式语言上分析宋代花鸟画与现代粉彩花鸟瓷画在绘画上的相似性与差异性,以此研究宋代花鸟画与现代粉彩花鸟瓷画装饰比较研究的意义与价值。
浅谈语言类节目发展新形势新方向——以《奇葩说》和《一虎一席谈》为例
作者: 邵歆晨   李艳   来源: 景德镇学院学报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语言类节目   奇葩说   创新  
描述: 以近年来创高收视率的语言类节目《奇葩说》和《一虎一席谈》为主,并结合当前多档热门语言类节目实例,从新型语言类节目的发展特点、创新方向等方面出发,比较两档节目的差异性以及创新点,尝试探索我国语言类节目发展的新形式、新方向。
浅谈花鸟鱼虫在陶瓷上的艺术语言
作者: 余石川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陶瓷   石器时代   泥条盘筑   化学变化   艺术语言   鱼虫   艺术魅力   物理性质  
描述: 陶瓷,在最原始的时候只是用手捏和泥条盘筑而成的一种实用品,通过泥与火的碰撞产生的化学变化改变了其物理性质,从而使得石器时代人们的生活有了质的飞跃。直至今日,陶瓷不仅作为一件简单的实用器,更是作为集实用性与审美性为一体的工艺美术发挥着其光辉灿烂的艺术魅力。我国陶瓷的历史溯源可以说是非常久远,智慧的古代祖先们在实践中认识到了泥土掺水具有可塑性,可以塑造出一些需要的形状
< 1 2 3 ... 15 16 17 ... 25 26 27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