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西方现代】搜索到相关结果 411 条
-
“蝎子没娘”解“物语”──解读李倍雷油画近作
-
作者:
孙宜生
来源:
西北美术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蝎子
中国传统艺术
中国艺术
《花语》
解读
“物语”
西方现代艺术
油画
-
描述:
“蝎子没娘”解“物语”──解读李倍雷油画近作
-
寻求发展契机——油画系专业教学启示录
-
作者:
王国伟
来源:
西北美术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发展契机
基础课教学
美术学院
现代主义
西方现代艺术
优秀作品
教学启示
油画创作
基础训练
结构意识
-
描述:
一九九三年夏,在陕西美术家画廊举办的“西安美术学院九三届毕业学生作品展”,油画系学生作品尤为突出,其佳作之多、好作品铺盖面之大在我院前所未有。 油画系九三届学生的作品在“全国高等美术学院学生素描作品展”入选四幅,其中甄魏、刘强华的“人体素描”获“吴作人国际美术基金会奖”和“92年基础素描奖学金”。陈君魏拿出十件作品参加“罗中立油画奖学金”评选,全国美术院校五名学生获奖,陈君魏便是其中的一名。
-
油画创作的历史性与现实的思考
-
作者:
李蓓蕾
来源:
西北美术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传统绘画
油画艺术
艺术家
西方现代派
艺术创作
油画创作
审美标准
林风眠
徐悲鸿
中国油画
-
描述:
“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艺术的创作与演变离不开它赖以生存的社会与时代。同时,它又有其自身的相对独立性。艺术活动是艺术家的主动创造活动,是“自由的自觉活动”那么艺术家都有权“按照自己的理想自由地进行创作”对自由的欲望,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本能冲动,反映在艺术创作中来,它是艺术获取生命的源泉之一。
-
明月心·诗化的体验——读郭有明的绘画
-
作者:
易英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
功利主义
水墨画
中央美术学院
绘画艺术
现代主义
西方现代艺术
手工技能
版画
纯艺术
-
描述:
版画在目前的中国是一个很寂寞的领域,它既不象水墨画那样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标志,也不象油画那样有着强烈的视觉效果和复杂的手工技能。尤其是在当代的中国美术界,经历80年代西方现代艺术的冲击和90年代的商品经济的大潮,那种浮躁的文化功利主义泛起之后,非但没有消退,反而愈演愈烈之势。版画的寂寞似乎也在所难免了。郭有明80年代中期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毕业之后便去日本留学,主修版画,八载之后回归故里,于寂寞之中开始了真正孤独的艺术之旅。 但是孤独对郭有明来说并不是困境,而是一种境界,是为他追求一种纯美的形式所准备的条件。在后现代主义的语境下,现代主义对纯艺术的追求似乎变得十分遥远了,但正是这种状况促使
-
王德惠:中国油画民族化的个案
-
作者:
尹舒拉
来源:
荣宝斋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巴黎国际艺术城
德惠
浙江省
油画民族化
西方绘画
中央美术学院
艺术人生
西方现代绘画
中国画
林风眠
-
描述:
坎坷的艺术人生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农业国,在这块土地上世世代代耕耘的农民,都认为自己弯曲着身子起早摸黑地耕作,是命中注定的事。既不值得夸耀,更不值得花费本来就紧缺的白纸和油墨。王德惠就是这样一位在艺术的土地上苦苦耕耘一辈子的老农。
-
吴子复早期油画实践:历史情境下吴子复之身份裂变
-
作者:
郭燕冰
来源:
荣宝斋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术教育
美术学校
吴子
现代艺术
西方现代绘画
二三十年代
写实主义
西画
二十世纪
中国油画
-
描述:
引言吴子复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身份有着广泛的代表性。他很好地融入了一个特定的历史潮流。这个潮流短促而激烈,在中国美术史上却发挥着不同凡响的意义。它凝聚了关于这个时代所有的美术关键词:西画思潮、现代绘画、社团、写实主义、国学回归。它所诠释的这个时代是多重而错综复杂的。历史赋予了吴子复时代的使命,而吴子复终其一生都在为推动中国美术的发展而努力。
-
董希文的艺术精神
-
作者:
袁运生
来源:
荣宝斋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素描
五十年代
西藏
中国画家
艺术精神
西方现代艺术
时代精神
作品
中国风格
油画
-
描述:
中国绘画史写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在蔚为大观的画家星群里,以其气度恢宏的作品阐释时代精神而又富于中国风格的油画家,首推董希文。从《开国大典》《春到西藏》《红军过草地》到《百万雄师下江南》,董
-
当代艺术三十年只是一个过渡阶段
-
作者:
朱其
来源:
荣宝斋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九十年代
过渡阶段
三十年
艺术市场
艺术家
西方现代艺术
艺术史
美术馆
油画
中国当代艺术
-
描述:
三十年成史,这是艺术史总结的惯例。中国当代艺术的体制化及其艺术市场的形成,也需要艺术史评价作
-
文心追寻与极致塑造——论吴为山雕塑创作的中国方式
-
作者:
韩军
来源: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手法
西方现代
艺术理念
艺术形态
本土文化
-
描述:
随着"全球化"理念的全面展开,中国雕塑艺术已形成多元发展与开放性的局面,在这种大背景下雕塑家吴为山先生创立了"写意雕塑论"。"写意"即把中国本土文化精神融入雕塑艺术中,从而在其创作上形成清晰的理念和自觉的形而上的美学追求,对其别样的创作手法与独特雕塑风格的形成起到关键性的作用。这对推进当代中国雕塑艺术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文化价值和现实意义。
-
繁荣下的困惑——评中国油画的现状
-
作者:
赵军
来源: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西方油画
美术教育
文艺复兴时期
绘画艺术
西方现代派
写实主义
作品
徐悲鸿
中国油画
表现技巧
-
描述:
纵观中国油画近几年的发展,给人总的印象就是不同风格、不同流派的作品层出不穷。在西方现代文化思潮的影响下,许多画家对人生、社会等重大题材都表现出极大的关注。并在油画作品中进行了一些探索和研究,创作出了一些比较好的作品,同时,也涌现出许多新人。但是,在其背后,我们又看到油画界的困惑,为什么这几年来,中国油画没能出现震撼人心的作品呢? 自西方油画传入我国,已有八十多年的历史,尽管其间经历了种种波折,但也取得了一些令人瞩目的成绩。而油画作为人类历史长河中的一种文化现象,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宗教绘画开始到现在,已有五百年的历史,八十多年相对来讲就显得太短暂了。那么,八十多年来,油画在我国到底发展到一个什么样的状况呢? 本世纪初,有一部分青年赴欧洲、日本学习绘画,其代表有徐悲鸿、刘海栗、林风眠、李铁夫、庞薰琴等人、他们把西方的写实主义以及其它流派的油画介绍到了中国,他们为西方绘画艺术在中国的传播,做出了重要贡献。但当时由于国内的战乱,整个社会的动荡不安,外辱内患,使得民不聊生,油画作为一种文化,根本得不到健康的发展。所以,我们所见到的当时的作品或是旧瓶装新酒或是流于仿效,无论是表现技巧,绘画形式,以及对油画的本...
<
1
2
3
...
6
7
8
...
40
41
4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