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按年份分组
关键词
围绕中心巧选材 精挑细筛出华章
作者: 王礼平   来源: 语文天地·初中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独特感受   小学语文阅读   课本剧   阅读对象   不悱不发   缀文者   不愤不启   学语文   自主阅读能力   纸上得来终觉浅  
描述: ,北京奥运会,新农村建设,两岸交往,甲型HIN1流感疫情,中外经济文化交流,新中国60周年华诞等等,校园生活中也有许多焦点、热点问题,值得关注,都可以成为我们作文的材料。 四、精选洋溢
珠穆朗玛
作者: 宁琳净   来源: 语文天地·初中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独特感受   小学语文阅读   课本剧   阅读对象   不悱不发   缀文者   不愤不启   学语文   自主阅读能力   纸上得来终觉浅  
描述: 永远以一种向上的姿势 赋予雪域永恒的高度 珠穆朗玛 你是东方巨龙昂起的头 一万年屹立不倒 锻造出世界之巅不朽的传说 一次次攀登 一次次寻找风的高度 那柄穿越岁月的冰镐 一直沿着你的雪线 斫开绵延千里的歌声 在世人的瞳孔里 你是一幅圣洁的岩画 在攀登者的视线里 你是高原精神的图腾 当雪莲铺就一条遥远的路 当北京奥运的圣火 照亮你生动的脸 当我带着一颗虔诚的心 沿着喜马拉雅山脉 沿着天路的走向来造访你 珠穆朗玛 你就像一位身披哈达的圣母 冰川上跳跃着你永生的灵魂 总渴望将你放在心灵的某个角落 用格桑花点缀 用高原的颜色 营造旷世不变的意境 让那种至高无上的风景 深植在雪的根部 让堆积千年的雪不再缺氧 流淌成一泻千里的江河 寺庙的钟声 唤醒了你头上迎风招展的旗云 如缪斯尽情舞蹈 阳光下的珠穆朗玛 伫立在天地之间 如一尊雪鹰苍劲的雕塑 挺拔.伟岸 诠释着生命沧桑的哲理
偶像就是偶尔崇拜的对象
作者: 曾凡菊   来源: 语文天地·初中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独特感受   小学语文阅读   课本剧   阅读对象   不悱不发   缀文者   不愤不启   学语文   自主阅读能力   纸上得来终觉浅  
描述: 口曾凡菊 “偶像”二字,在《新华字典》中的解释如下:“原指宗教或迷信的人敬奉的用泥、木头雕塑出来的各种神像,后泛指盲目崇拜的对象。”在我看来,偶像不仅仅如此。通过它,可以看出一个时代的特点,一个社会的走向,一个群体的各个层面,甚至于一个人的文化素养等等。 这些日子.学校风靡青春美少女组合S.H.E。年纪大一些的人可能会问:“青春组合何许人也?”这也难怪。青春组合是台湾当今红演员,深得青少年的喜爱,一到上课,许多同学书中夹着青春组合的照片:一到下课,大家也多是谈论青春组合:甚至回宿舍,还得听青春组合的歌才能人睡……如果哪个同学不知晓青春组合S.H.E.那他可是“老土”了,快被时代“淘汰”了。看着同学们沉迷的样子,我多淡然一笑,不理会他们。 其实,我是个很“前卫”的人(一同学曾如此评价过我,但究竟何谓“前卫”仍不太清楚,姑且一用吧!)。我以前追星也很疯狂。但我现在发觉,以前的我太幼稚了。可怜,我的同学们还没认识到这一点。呜呼,悲哉! 我以前十分喜欢韩寒。但随着时间的流逝,我对韩寒早已不再痴迷了。我只能说,时代铸就了惟我独尊,目空一切的韩寒。目前,我无法允许自己去迷恋一个区区韩寒了。 三毛也是我曾经仰慕的对象。可我现在觉得三毛的文章总是在她自己的爱情故事里打转。用李敖的话说,就是“白虎星式的克夫,白云乡式的逃世,白血病式的国际路线,白开水式的泛滥感情。”尽管,李敖的嘴是“损”了点儿,但并不是夸大其词。最令我失望的是三毛不是一个言出必行的人。她在《不死鸟》中有这样一段话:“我是没有选择做了暂时的不死鸟,虽然我的翅膀断了,我的羽毛脱了,我已经没有另一半可以比翼了。可那颗破碎成片片的心仍是父母的珍宝。再痛,再伤,只要他们不肯让我死去,我便不再有放弃他们的念头。”可当三毛在公寓里自杀时,她的双亲仍然健在。 我也崇拜过许多明星,但现在不会盲目地“追星”了。在他们中间,有几个有着高尚的思想.有着深刻的内涵呢?许多港台明星,无非是俊男靓女在包装下“出炉”的表演秀。著名的词曲作家黄霈说过:“只要我愿意,只要您能唱歌,我就可以让你成为明星。”的确,“一夜成名”在演艺圈也时有发生。“小燕子”赵薇正是“幸运儿”。网络上也流传“小燕子”干过不怎么漂亮的事,做时装秀时竟穿上了日本军国主义侵华时的国旗。赵薇可是大学生呀!更何况许多演员还没有受过高等教育呢? 挑挑拣拣,目前在我心中的偶像还真是屈指可数了。我知道,随着年龄的增长,社会阅历的增多,他们会慢慢淡化,直至随风而去,而一些人也将成为我的新“偶像”。我以为,所谓“偶像”,只是“偶尔崇拜的对象”而已,终会被遗忘。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人间万态,汇成一出戏。在这出戏中,许多人都戴着面具。盲目的崇拜只会显示自己的无知和浅薄。当然,有些成功人士在某些层面上,也可以成为偶像。但我们必须具有鲁迅先生所指的“拿来主义”精神。如果“以物役我”,那希望越大,失望也越大。 前几年,中国足协“黑哨事件”委实让刚沉浸在中国足球的胜利喜悦中的球迷清醒了;香港明星层出不穷的“桃色新闻”“勾心斗角”也让明智的观众有一点儿认识了吧!但如此明智的人,毕竟是少数。所以,还有许多人摆脱不了“偶像”的魅力。 我是一个“三心二意”的人。的确,要不怎会对自己的“偶像”如此不“从一而终”呢?但我宁愿保持清醒的洞察力.也不陷进自己的陷阱里。明代学者洪应明《菜根潭》中有言:“无风月花柳不成造化,无情欲嗜好无以成心体,只以我转物,不以物役我,则嗜欲莫非天机,尘情即是理境矣。” 湖北省襄樊市襄城区滨江路8号北院305室(441021)
先父
作者: 方桂红   来源: 语文天地·初中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独特感受   小学语文阅读   课本剧   阅读对象   不悱不发   缀文者   不愤不启   学语文   自主阅读能力   纸上得来终觉浅  
描述: 一直以为只有孩子才会对父亲有着依恋.因为父亲是树,父亲是山,能为孩子遮风挡雨,给孩子安全,现在看来,却并非如此。 中年的我比年少时更需要一个父亲,让我看他弓腰行走,看他见我们进家门,满脸皱纹里不露声色的笑意,看他伸出颤巍巍青筋暴露的手.一声不吭地接过我们送给他哪怕只是少量能嚼得动的零食,然后,听他用责备的口吻,说我们乱花钱。可是,我没有这样一个老父亲。 从小,我就没见过您的模样,我不知道您的身高,您的长相,我是一个被您遗弃的孩子,您只给了我一条生命,没有给我童年,更没有伴我走过青年,看我走进中年。 除了我的血液里流淌着您的血,我不知道我与您还有过什么关系.我和您连一面之缘都没有。记忆中我的童年,就已习惯着您的不存在,那个时候,没有人给我提起您,我也从没问起过妈妈“我怎么没有爸爸”这个简单的问题。那个时候,瘦弱的妈妈是我的地,也是我的天,我不去看别的孩子骑在他们父亲肩上撒娇的样子.不去听他们说“我爸”时自豪的口气;唯有,在夜深人静的床上,睡意朦胧中,听妈妈轻声唤一声“小宝贝”时,我就将身体朝她身边再挪点,挨她更紧些,好让妈妈身体散发的气息更浓地充溢鼻翼,那一刻,我感觉被妈妈拥着,自己很安全,很幸福,我没想您,没想过您的身体散发的又是怎样的气息。 直到有一天,妈妈她们都去田里干活,我和几个差不多大的孩子在一起玩.不知为什么,一个男孩突然哭起来,不巧,刚好被他的父亲收工经过看见,责问是谁惹了他家的宝贝,那时我就站在他对面,没想到,男孩抬手一指,“是她”.没等我反驳,我的身体就已被他父亲拧起,挪位,那时的我,整个地晕眩,没听清他父亲吼些什么,只是那一句“没老子养的、r头,以后给我注意点。”让我回过神来——那是第一次,有人在我面前提起您。那一刻,我竟然没有恨他,整个的心思只是恨您,恨您,恨您为什么不在我身边,为什么不像他那样呵护着自己的孩子。以后很长一段时间,我不再和那个男孩玩,每看到他,我就想起您,只是再也恨不起来,唯有盼着,盼您能在身边,给我壮壮胆。 再后来,长大了些,开始有些知道心疼妈妈了。看见全村的女人中,人家妈妈收工回家,只拿着简单的农具.重重的担子都压在走在前面孩子父亲的肩上.只有妈妈矮小的身体挑着担子艰难地行走。您知道吗?那个时候,我对您是多么地期盼,期盼您能出现,能看看您清瘦憔悴的妻子,能在半途中,从她肩上接过那副重担,也让她柔弱的肩能轻松一会。可是,多少次,我依门眺望,我还是看见,妈妈疲惫地把柴禾扛回.靠在院子里那个墙角边……您永远也不会知道,在那样的盼望中,我又开始对您有了怨,怨您的薄情,怨您的冷漠。 在我人生的前十二年,除了那次外,没人和我提您,我也从不提您,从不向人问起您,哪怕是在我最想您最怨您的时候,哪怕是在妈妈面前,我也不提。我没有见过您,甚至那之前没见过您的照片.我不知道这是不是我对您疏远的理由?当时我没想过寻找答案,现在想寻,却怎么也寻不到。 直到1978年下半年.家里突然来了两位陌生客人,在那间空荡荡的堂厅里,就着两杯清茶,和妈妈谈了很长时间。12岁的我,悄悄地躲在堂厅的隔板后面,总会听到他们提到三个字,像是人名,但这名字于我很陌生。我猜想,他们谈及的这个名字一定和我家有关,隐约中感觉与您有关。他们走后,我看见妈妈哭了,又笑了,我不敢说话,静静地站在她身边,将桌边的那块洗得干净的抹布递给她擦眼泪。妈妈说:“你爸的事要平反了。”我没懂,也没多问,看妈妈高兴,我也高兴,我不敢问是怕自己问错了话,会惹妈妈不开心。那以后,从不出远门的妈妈,出了几次远门.去您曾经工作过的所有地方,为您查找档案。直到那时,妈妈才开始告诉我一些关于您的事。原来,在当年的整风运动中,因为您直率,在单位会议上,对单位工作存在的问题提了几点意见.遇到攻击被划为“右派”,遣送回乡,后又被送往某农场煤窑劳教。在一次煤窑倒塌事故中,您不幸魂落他乡,葬身在那座贮藏您冤屈的窑洞里。而这一切,家乡的妈妈并不知情,直到事发后一年多,才收到来自农场的函件.让妈妈去收捡您的遗骨。感谢我的那位年长的堂兄,是他,看妈妈弱不禁风,看我们姐妹三人瘦小可怜.独自步行数百里,将您遗骨捡回.悄悄地埋在奶奶的坟茔旁。 1979年3月的一天.春暖花开.出门一个星期的妈妈终于回来了。一进门,她就说“好了,好了,你们爸爸平反了。”看到妈妈喜极而泣,稍微晓事的我知道,我们家的春天真的来了.阳光也能照到我们身上了。那一天,我突然很想您,想看看您的模样,听听您的声音。可是,您没来,您永远也看不到阳光照在我们脸上时的喜悦,永远也感受不到我们想送给您的那份温暖。 后来,在一个清明节,我们又把您的遗骨从几乎被修筑公路掩埋的土里捡起.重新人葬立碑,我的名字被刻在墓碑的左下方,那一刻,我有了知觉,我真真切切地知道,我是您的女儿。只是,我已不再念想,因为我感觉到了您的存在,存在我面前的这块土里.在我身边,在我们的生活里,我的心不再空落。 可是,后来,我参加家乡的一个葬礼,看见他们在料理父亲的丧事时.做女儿的用松软的被褥垫在寿房里.然后再将父亲的遗体轻轻地放进去……父亲,您知道吗?那个时候我的泪不由控制地直往下滚,我想起了您,恨自己竟然不能如眼前这般尽一个做女儿的最后孝道。父亲,没有被褥垫背,您背咯着疼痛吗?没有被褥垫背,您冬天冷吗?在那湿湿的地底下,您一定是冷的。可是,可是,我却没有机会再去弥补。 我唯有在每个祭奠先人的日子,清明、冬至.还有家乡习俗中七月半和十月半的祭奠日,无论自己身在家乡或异乡,都按家乡的祭奠方式告慰您的在天之灵。我不知道那些燃烧后的冥纸(家乡称之“冥钱”)您能否收到,也不知道我的诉说您能否听到,但是我已习惯那样做,习惯一个人,默默地对着那堆燃烧的冥纸,让心趋于平静.让在天国的您聆听我悄悄的倾诉.倾诉我对您的那份最原始最本真的情感。 每次回乡.我都带女儿去您的墓前,让她跪下给您磕头,喊您“公公(外公)”。父亲,您实在是没有福气啊,不能活着听她附在您耳边轻轻地喊,这是您的遗憾,更是我的遗憾。我不能去想,想起,总有一种痛。 那张照片.那张您仅存的与妈妈合影的半身照片,是您留给我的唯一礼物,我在那里读您,读您的眼神,读您从没开口与我说话的嘴唇,一遍又一遍,将您的五官、您的发型印进脑海。照片上的你们那么地年轻,都说岁月让人老去,但于您是永远也不会了,我能记住的,永远是您年轻时的模样。其实,我是多么希望岁月让您老去,让我看到身边有个老态龙钟的您。我知道,这样的希望只是梦想。可怜的是,40多年来,您竟然未曾走进我梦中一次,难道,您真的就这么将您最小的女儿遗忘了?我不相信。 一份情感蓄聚了几十年,我不知道今天为什么要说出。只是,我说的时候,感觉您在听的。您真的在听吗,父亲?
玲珑的扇画 理智的结晶
作者: 暂无 来源: 语文天地·初中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独特感受   小学语文阅读   课本剧   阅读对象   不悱不发   缀文者   不愤不启   学语文   自主阅读能力   纸上得来终觉浅  
描述: 玲珑的扇画 理智的结晶
花香
作者: 刘学敏   来源: 语文天地·初中版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独特感受   小学语文阅读   课本剧   阅读对象   不悱不发   缀文者   不愤不启   学语文   自主阅读能力   纸上得来终觉浅  
描述: 一、紫丁香紫丁香生得娇艳美丽,绿绿的叶子铺满枝头,等叶落光,便剩下一树紫花,细小玲珑,淡雅清新。有一天,紫丁香的旁边多了一棵丁香和一棵芥麦。那棵丁香是她的女儿,而那棵芥麦是一个漂泊而来的流浪者。紫丁香的枝头上出现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