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登山”随想
作者: 张冬峰   来源: 美术杂志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前卫艺术   有生命危险   艺术作品   登山者   现代艺术   艺术事业   高雅艺术   “过程”   中国美术   油画  
描述: 我在自己的艺术事业中,常常制订一些目标,但并不强求一定要达到。命运待我不薄,我所制定的好些目标都得以实现了。例如,我曾指望有一天,让自己的油画能在中国美术馆展出。另外,我也曾希望,有机会在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看看现代艺术的原作,同时也展示一下自己的艺术作品。这些想法都已实现了。
追求创新 永远学习
作者: 慧文   来源: 雕塑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创作风格   玉雕   中外专家学者   采访内容   艺术品   创作过程   作品   发展方向   雕刻艺术   追求创新  
描述: 中国俏色玉雕大师“施禀谋雕刻艺术展”于今年9月1日至10日在北京炎黄艺术馆开展。展览隆重推出了施先生的百余件创作精品,赢得了中外专家学者的赞誉。展览后期,本刊记者就施禀谋先生的创作、俏色技法的运用
探索者的步履
作者: 赵仲   来源: 雕塑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探索者   三轮摩托车   研究室   生命哲学   人文情怀   雕塑家   玻璃钢   艺术语言   作品   人与自然  
描述: 步履维艰,我们毕竟走到了今天。 步履维艰,我们将走向明天。 不停地走啊,漫漫艺途无终点。
追求创新 永远学习:施禀谋雕刻艺术访谈
作者: 慧文   来源: 雕塑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创作风格   玉雕   中外专家学者   采访内容   艺术品   创作过程   作品   发展方向   雕刻艺术   追求创新  
描述: 中国俏色玉雕大师“施禀谋雕刻艺术展”于今年9月1日至10日在北京炎黄艺术馆开展。展览隆重推出了施先生的百余件创作精品,赢得了中外专家学者的赞誉。展览后期,本刊记者就施禀谋先生的创作、俏色技法的运用
探索者的步履:北雕研究室十人作品展观后
作者: 赵仲   来源: 雕塑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探索者   三轮摩托车   研究室   生命哲学   人文情怀   雕塑家   玻璃钢   艺术语言   作品   人与自然  
描述: 步履维艰,我们毕竟走到了今天。 步履维艰,我们将走向明天。 不停地走啊,漫漫艺途无终点。
大足石刻《牧牛图》艺术的美与宗教义理的结合
作者: 宋朗秋   来源: 雕塑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牧者   宝顶山石窟   佛教   《牧牛图》   宋孝宗   阿赖耶识   宗教内涵   禅诗   大足石刻   艺术美  
描述: 位于宝顶山大佛湾的大足石刻《牧牛图》,是笔者在国内所见石刻、木雕、壁画等同类题材保存最为完好而时代最早(南宋孝宗淳熙六年至理宗淳佑九年,即1179-1249年)、最为精细、最为完整的一幅作品。该图
弃尘世之水 求纯洁之泉——读蓝怀昌长篇小说《北海狂潮》随感
作者: 李建平   来源: 南方文坛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市政建设   人性   建设者   经济学角度   艺术家   北海市   蓝怀昌   长篇小说   城市开发建设   1993年  
描述: 《北海狂潮》,是目前所能见到的以北海市开发建设为写作对象的最早也是最具份量的一部长篇小说。 一 站在北海银滩公园那圣洁灵动的圆球式高大雕塑面前,迎着辽阔海面吹来的阵阵海风,我真切地感受到脚下这片土地的坚实,深刻地体察出身后耸立的这座新城的存在。虽然,从经济学角度考察,对北海1992~1993年的开发建设
胡宁娜和她的工笔彩画
作者: 刘丽明   来源: 书法艺术(书画合版)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学特征   表演艺术   书法家   书法创作   中国书法   表演者   语言艺术   艺术创作   社会效益   造型艺术  
描述: 胡宁娜和她的工笔彩画
再往前走——首届江苏省美术节油画作品观感
作者: 陈世宁   来源: 书画艺术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油画语言   主题性   油画艺术   作者   江苏省   新成果   节油   美术创作   作品   美术馆  
描述: 我作为首届江苏省美术节油画评审委副主任委员,得以最先审视了美术节的全部应征油画作品,在目不暇接的作品中,一批熟悉的知名作者纷纷拿出了他们潜心研究的新成果;更有一批不熟悉的年青作者展示了他们充满生机的新面貌,
拷问混沌:读《走向混沌》三部曲
作者: 李炳青   来源: 全国新书目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走向   认知   心理准备   作者   民族   三部曲   历史   混沌   思考   知识分子群体  
描述: 了一种探源性的思考:何以我们的民族会有这样一场亘古罕见的历史劫难?置身于这场劫难中的人究竟有几个是真正清醒的?我想,这或许就是本书最根本的价值所在。这是一部记录作者20年劳改生涯的真实历史,是一座塑造
< 1 2 3 ... 6 7 8 ... 10 11 1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