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玲珑轮胎致力于蒲公英橡胶商业化
作者: 暂无 来源: 广东橡胶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技术创新战略   轮胎   橡胶产业   专家学者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蒲公英   商业化   北京化工大学  
描述: 8月中旬,蒲公英橡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会在哈尔滨举行,来自轮胎制造领域的40多名专家,就蒲公英作为橡胶的一个取代来源举行了研讨。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玲珑轮胎和北京化工大学,以及来自俄罗斯和美国的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会议。
恋上南澳岛,一个天“呀”海角的诱惑
作者: 羽子偕老   来源: 高中时代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作者   生活境界   姿态   阅读兴趣   优美  
描述: 沉静、古老、热情、神秘……作为广东省唯一的海岛县,南澳岛被人提起时总是津津有味。林立混杂的泊船桅杆配合着老港喧闹的贩鱼声,工笔勾勒的蜿蜒海岸线搭配着人们自由乐天的生活方式。当你骑着单车追随春的气息环岛而行,便会遇见一个又一个天“呀”海角的诱惑! 儿时的冒险岛,原来后会有期 我对潮汕地区并不陌生。韩江水蜿蜒而过,流过我的家乡梅州大埔,顺水而下,则到了潮州。
“歪果仁”笔下的青花水彩 萌萌哒
作者: 本刊编辑部   来源: 高中时代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作者   生活境界   姿态   阅读兴趣   优美  
描述: 她,敢把中国风画得既浓艳又小清新;她,敢把玉兰、山茶、铜钱草统统扔到瓷碗里;她的中国风水彩这么美,可她竟然是个“歪果仁”! 审美是不分国界的,艺术也是不分肤色与种族的,青花作为一种中国风的艺术,具有一种独特品格,它蕴涵着淡泊明志和宁静致远的人文精神之美,历来是中国文人墨客抒怀寄情的钟爱之物。国外插画
思想者的艺术:欧文·乌尔姆的公共雕塑
作者: 孙婷   欢欢   来源: 公共艺术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格蒙   乌尔   穆尔   艺术哲学   公共雕塑   林堡   蒂利   批判主义   布鲁克   思想者  
描述: 欧文·乌尔姆(Er win Wurm)是奥地利艺术家,1954年出生于奥地利施蒂利亚州穆尔河畔的布鲁克(Bruckan der Mur),目前生活并工作在奥地利的维也纳(Vienna)和林堡(Limberg)。乌尔姆的作品往往是批判西方社会或是批判他所生活的那个年代即二战后的奥地利的精神状态及生活方式。尽管乌尔姆的雕塑看起来荒谬,实际上它们是很严肃的。他的批判主义是好玩的,但不应与善意混为一谈。他向观众展示他批判的对象,例如
岁月留痕——张鹰油画作品读后感
作者: 韩书力   来源: 当代油画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西藏和平解放   下司马   文化之旅   画心   等数   雪域高原   西藏民族   民俗摄影   油画创作   海内外读者  
描述: 艺术家"。记得本世纪他先后主编过两套大型西藏民族民间系列画集和丛书,在海内外读者间获得称许,可同事们都清楚那些配有千余
繁芜世界里的精神明亮——读王国安老师“旷”系列油画作品随感
作者: 叶子   来源: 当代油画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世间法   智者乐水   君胄   美编   从弟   数日   视觉冲击   双目失明   应璩   冷雨敲窗  
描述: 三国时,文人应璩在《与从弟君苗君胄书》一文里,有"闲者此游,喜欢无量;登芒济河,旷若发蒙"的句子。其中"旷若发蒙"一词的原意是:眼前突然开阔、明朗,好像双目失明的人忽然看见了东西,形容受到强烈的视觉冲击。我在一个冷雨敲窗的下午,翻开王国安老师的"旷"系列油画作品,也有"旷若发蒙"的感觉。王老师的画,不是晓畅易懂的那种,我苦思冥想数日,依旧找不到一个恰如其分的标签给他。同画笔比较,文字表述
不同窑口绽放出的青瓷魅力
作者: 蒋振凤   来源: 收藏投资导刊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陶瓷史   支烧   宋代五大名窑   哥窑   汝瓷   传世品   考古工作者   窑口   明正德   欣赏价值  
描述:读者问:“收藏价值最高的瓷器是什么窑生产的?”答案复杂多样,但可能性比较大的是:“不同窑口,陶瓷各具特色。"以青瓷为例,且不说其使用价值,仅欣赏价值就足以征服观者。当然,青瓷在收藏界经久不衰
“五月花” 全国女陶艺家作品展
作者: 余艾琳   来源: 陶瓷研究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陶瓷装饰   景德镇   山水画创作   现实生活   创作者   表现形式   陶瓷粉   中国画   作品   粉彩  
描述: 5月8日是母亲节,当天上午,"五月花"全国女陶艺家作品展在东方龙陶瓷艺术馆温情启幕。有来自全国十余个省市的百余名女陶艺家齐聚千年瓷都景德镇,共话新时代女陶瓷艺术家的创作风采。随着我国女陶瓷艺术工作者
从江西走向世界的雕塑家——国际著名雕塑艺术家吴少湘雕塑艺术三十年探索展回乡展出
作者: 沈久献   来源: 江西画报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陶瓷装饰   景德镇   山水画创作   现实生活   创作者   表现形式   陶瓷粉   中国画   作品   粉彩  
描述: 吴少湘先生微缩版简历1957年生于江西余江,祖籍江西余干,少年失学,曾当农工,泥瓦工和木排工。1978年考入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雕塑专业,四年后获学士学位。1985年考入北京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雕塑系研究生,师从郑可教授。后获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在中国美术报发表的文章引起全国雕塑大讨论,成为“85”新潮美术运动的代表雕塑家。同年加入中国美术家协会。1989年参加中国现代艺术大展,同年移居奥地利。1990年创作世界上首件用钱币制作的雕塑《苹果》,作品被奥地利国家银行收藏。且陈列于维也纳该行总部,并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钱币雕塑被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2004年由维也纳赛夫德SEIFERT出版社出版德文版自
汝瓷、柴瓷天青釉的奥秘
作者: 朱文立   来源: 理财(收藏)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科技攻关项目   研究者   工作者   青釉   汝瓷   故宫博物院   科学院   20世纪80年代  
描述: 汝瓷、柴瓷自失传以后,历代陶瓷工作者研究者为恢复这两大名瓷,破解这两大名瓷的悬案,均未取得成功。20世纪80年代,国家轻工部下达了“汝瓷天青釉的研究”科技攻关项目。笔者在轻工部科学院李国桢教授
< 1 2 3 4 5 ... 44 45 46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