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者】搜索到相关结果 63 条
-
“生活流”断想
-
作者:
易英
来源:
美术杂志
年份:
198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目击者
生活流
现实主义
道具
观众
火车
手法
-
描述:
近几年来,在一些展览会上,不少乡土题材的油画往往引起人们的注意,画中的场景和人物的活动极其平常和朴素,好象是我们从长途汽车、从飞驰的火车的窗口所看到的情景,不管我们怎样来去,那儿的生活总是在这样的单调和艰辛中日复一日地流逝着。这些画,或引起我们关于社会历史进程的沉重思考,或唤起某种牧歌式的联想,
-
长足的进步—河南省第一届油画展简评
-
作者:
肖仿
来源:
美术杂志
年份:
198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绿城
工作者
画展
美展
优秀作品
中原
进步
简评
油画创作
河南省
-
描述:
1985年10月中旬,在绿城郑州举办的《河南省第一届油画展》,标志着这个中原省份的油画创作又迈出新的步伐。 去年在第六届全国美展中,河南的油画取得了入选9件(其中优秀作品4件)并有2件荣获银质奖的成绩。这大大地激励和鼓舞了全省的油画工作者,他们在美协河南分会的关怀支持下成立了“河南油画学
-
“和平女神”优雅绰约
-
作者:
未子
来源:
美术杂志
年份:
198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和平公园
和平使者
雕像
无辜者
程允贤
雕塑家
世界和平
长崎
原子弹
四十年
-
描述:
四十年前美国第二颗原子弹的爆炸中心、十几万无辜者遇难的地方,今天作为“世界和平象征区”,这里是芳草如茵、绿林环翠,各国送来的和平雕像掩映其间,它已成为日本长崎市和平公园了。在这些雕像中,有一座白色的石雕,她是中国雕塑家潘鹤、王克庆、郭其祥、程允贤的作品。
-
油画民族风彩的初探--《詹建俊画集》评介
-
作者:
林涛
来源:
美术之友
年份:
198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术界
著名画家
水粉画
书评
艺术历程
《艺术·生活·往事》
姚钟华
业余爱好者
回忆录
-
描述:
油画民族风彩的初探--《詹建俊画集》评介
-
评画印象记——谈“前进中的中国青年美展”
-
作者:
袁运甫
来源:
美术杂志
年份:
198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青年
欣赏
艺术实践
作者
当代中国
美展
印象
美术作品
油画
各省市
-
描述:
我激动而欣慰地先睹了“前进中的中国青年美术作品展览”各省市送展候选的作品,一千五百余幅,真是艺术的海洋!这些作者是当代中国美术界最具有活力与希望的第三梯队”,年轻有为,大有令人耳目一新之慨。 继而又欣赏了不少著名画家为此展“赠画”的作
-
在现实和典型的基石上——评通讯《“我是党的作家党的人”》
-
作者:
邵建武
来源:
中国记者
年份:
198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说
沙叶新
风不正
中国文学
雕塑作品
一九
十一届三中全会
外国记者
华社
人物通讯
-
描述:
如果一篇人物通讯要象一件优秀的雕塑作品那样,凹者入木三分,凸者梭角分明,就应该获得一座雕像所具备的坚实基石:现实性与典型性。瓶华社九月十七日播发的通讯《“我是党的作家党的人”》(见《人民日报》一九八五年九月十九日第四版)就是以其深刻的现实性与充分的典型性而引人瞩目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通向世
-
鬼斧神功——介绍青年雕塑师董新华
-
作者:
颜铁
来源:
剧坛
年份:
198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第三者
贞观之治
大唐
煤窑
神仙
政策开放
武后
现代喜剧
剧目交流
现代戏曲
-
描述:
鬼斧神功——介绍青年雕塑师董新华
-
美如水 壮如山——雕塑《阿里山》的创作体会
-
作者:
汤守仁
来源:
新美术
年份:
198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工作者
里山
台湾高山族
十一届三中全会
题材
创作
主题思想
艺术语言
作品
雕塑艺术
-
描述:
在举国上下迎接建国三十五周年欢欣鼓舞的日子里,作为一个雕塑工作者,如何献上自己一点心意,是我终日冥思苦想的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生活沸腾了,在这浩瀚的生活海洋里,创作什么题材呢?同时在这繁花似锦的文艺百花
-
描绘民族历史的壮丽画卷——访著名历史画家宋志坚
-
作者:
赵铭珍
来源:
中国民族
年份:
198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民族历史
战场上
年劳
雅克萨之战
黑龙江流域
宋志
兄弟民族
画中
起义者
中国历史博物馆
-
描述:
生活在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土地上的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祖国辉煌灿烂的历史。画家宋志坚在创作了《牛栏岗大捷》(现藏中国革命博物馆),《元末农民大起义》(现藏中国历史博物馆)历史画后,就把眼光投向了东北边陲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在那里深入生活之后,又经数年劳作,创作了历史名画《雅克萨之战》(现藏避暑山庄博物馆和黑龙江省博物馆)。这幅画的成功,确定了他作为著名历史画家的地位。他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以巨幅油画表现少数民族英雄历史的画家。
-
评黄泳瑜的“风情散文”
-
作者:
叶植辉
来源:
广州研究
年份:
198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活
散文语言
艺术论
作者
广州人
鸡蛋花
风情散文
十一届三中全会
广州市
南方周末
-
描述:
法国雕塑家罗丹有一句名言:“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罗丹艺术论》)长期生活在广州的人,对于这个城市的变化,也许习以为常,或者诸多忽略,但黄泳瑜却能以敏锐的眼睛,注视着广州的变化,注视着一种容易被人,特别是被广州人忽视的美——广州风情。他的散文,几乎全部内容都是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