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砚】搜索到相关结果 176 条
-
砚从意中至——歙砚艺术的意境之美
-
作者:
孙雪
来源:
神州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意境
歙砚
-
描述:
歙砚以其温润如玉的独特材质,经无数艺术家之手,再造雕刻艺术的辉煌。其雕刻具有巧、妙、绝之工艺特点。歙砚雕刻抒情、写意,重雕工、重线条的韵味。线条流畅、刀法刚健、浑厚朴实、美观大方,手法以浅浮雕见长,深雕、镂空雕刻较少。
-
砚从意中至——歙砚艺术的意境之美
-
作者:
孙雪
来源:
神州(中旬刊)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意境
歙砚
-
描述:
歙砚以其温润如玉的独特材质,经无数艺术家之手,再造雕刻艺术的辉煌.其雕刻具有巧、妙、绝之工艺特点.歙砚雕刻抒情、写意,重雕工、重线条的韵味.线条流畅、刀法刚健、浑厚朴实、美观大方,手法以浅浮雕见长,深雕、镂空雕刻较少.
-
试论《阅微草堂砚谱》的学术价值
-
作者:
郑珉中
来源:
故宫博物院院刊
年份:
199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乾隆
文渊阁
拓本
清代中期
砚石
学术价值
石砚
纪晓岚
青花
形制
-
描述:
《阅微草堂砚谱》是清代纪晓岚的藏砚拓本集。纪晓岚名昀,字晓岚,号观奕道人,曾先后于乾嘉间任礼部尚书、左都御史、文渊阁直阁,编纂《四库全书题要》,且有《阅微草堂笔记》行世,是一位负有才华的饱学
-
衡阳市博物馆馆藏古砚赏析
-
作者:
唐浩中
曾群
陈明庆
来源:
湖南省博物馆馆刊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赏析
衡阳市博物馆
古砚
-
描述:
本文从衡阳市博物馆数百件馆藏精品中遴选四方砚台加以赏析。其中有用汉代残瓦经元代雕琢、铭刻并留有明代王子朱权铭文,流传至今的瓦砚;有明代文徵明父子铭文抄手石砚;还有清代"朱彝尊"铭文和"南园"铭文端砚
-
赏石悦目且益健康
-
作者:
刘如春
来源:
华北国土资源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观赏石
广绿石
花石
广宁县
乐昌市
端砚石
英德
恩州
中医养生学
恩平市
-
描述:
、"中国观赏石之乡"——乳源县的彩石、"广东省石候选石"排名第一的恩平市恩州奇石、有"岭南魁宝"之称的广宁县的广绿石,以及肇庆端砚石、阳春孔雀石、英德的英石和遍布
-
歙砚甲天下
-
作者:
暂无
来源:
华北国土资源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鱼子纹
米芾
呵气
历代书法
甲天下
地质变化
歙州
刷丝
婺源
四大名砚
-
描述:
~0.005mm,比重2.81~2.94)。由于其矿物粒度细,微粒石英分布均匀,故有发墨益毫、滑不拒笔、涩不滞笔的效果,受到历代书法家的称赞。米芾曾赞其“金星宋砚,其质坚丽,呵气生云,贮水不涸”。歙砚石花纹
-
塑说三晋——首届山西艺术节雕塑作品展
-
作者:
暂无
来源:
华北国土资源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鱼子纹
米芾
呵气
历代书法
甲天下
地质变化
歙州
刷丝
婺源
四大名砚
-
描述:
从魏晋隋唐到宋元明清,风格独特、技艺精湛的雕塑艺术在三晋大地炫丽绽放,山西彩塑占全国佛教彩塑的70%,“彩塑艺术博物馆”之誉美称名副其实。本届“塑说三晋—山西省优秀雕塑作品展”是艺术界的一场饕餮盛宴,无论您是造诣颇深的艺术工作者,还是普通的艺术爱好者,在这场盛宴中您都可以大饱眼福,汲取营养。本次展览特邀万绪德、张熙玉等老一辈雕塑家和张卫东、李晓阳、彭景跃等优秀中青年雕塑家,展示了老
-
追根溯源探古砚
-
作者:
曹志苑
来源:
上海工艺美术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观赏石
收藏家
艺术市场
追根溯源
砚石
鱼脑
砚盒
鉴赏家
勺皿
兴奋点
-
描述:
一件由清代画家石涛用过的古砚,日前在沪上发现。笔者追根溯源,找到了这位藏家。他就是年过70、然有着一身好功夫的观赏石收藏家何炳生先生。 据古砚鉴赏家鉴别后说,此砚实为难得的珍宝,其材质为端石,其砚
-
龟砚与十二峰砚
-
作者:
华慈祥
来源:
上海文博论丛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隋唐时期
汉代
故宫博物院
石砚
唐代
上海博物馆
六朝时期
陶瓷业
明清时期
出土
-
描述:
在中国的砚史上,陶瓷砚曾经风行一时。六朝时期,由于陶瓷业的发展,陶瓷砚取代汉代流行的石砚成为最主要的砚材。隋唐时期,陶瓷砚与石砚大致呈分庭抗礼的局面。到了宋辽金时期,石砚在两宋渐为主流,而在北方的辽
-
浓妆淡抹各相宜——《林黛玉进贾府》中王熙凤、林黛玉肖像描写比较谈
-
作者:
张超
来源:
名作欣赏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脂砚斋
王熙风
《林黛玉进贾府》
柳叶吊梢眉
文学塑造
《红楼梦》
肖像描写
曹雪芹
人物形象
琏二奶奶
-
描述:
肖像描写是文学塑造人物形象、展示人物 性格的重要手段,也是“小说中最困难的一部分。”(马卡连珂语。)《红楼梦》中的肖像描写极富特色,绘形传神,富有创新意义。中学课本所选《林黛玉进贾府》一回,是众多主要人物亮相登场的重头戏。作者调动多种手段,进行大量精彩纷呈的肖像描写,或工笔雕琢,或虚笔写意,浓妆淡抹,各具佳妙,给文学画廊增添了光彩夺目的“群芳谱”。 王熙凤出场时的肖像描写,可谓工笔,作者浓墨重彩,为大管家琏二奶奶画“行乐图”:
<
1
2
3
...
11
12
13
...
16
17
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