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按年份分组
按来源分组
关键词
抽象天真意趣新 美丽江南故乡惰——当代著名画家朱红作品欣赏(一)
作者: 任道斌   来源: 浙江经济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香港中文大学   进修学院   美术学院   真意趣   学士学位   奖学金   工笔花鸟画   中国画   朱红   作品欣赏  
描述: 朱红,曾师从徐绍青、吴(羊反)木先生,学习传统写意山水、工笔花鸟画。1983-1987年就读于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山水专业,多次获学院奖学金,获文学学士学位,并留校任教。1991年移居香港,1992年应聘任教于香港中文大学校外进修学院。1997年移居美国,期间多次举办个展及参与联展。2003年
图说 中国元素,很中国
作者: 暂无 来源: 浙江经济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香港中文大学   进修学院   美术学院   真意趣   学士学位   奖学金   工笔花鸟画   中国画   朱红   作品欣赏  
描述: 徐家钏/文 詹姆斯·卡梅隆可能不会想到,他的一句未经证实的话,竟会引发中国两个著名风景区的口水战。《阿凡达》里潘多拉星球上那云雾缭绕、美轮美奂、漂浮在天空的哈利路亚山的中国原型已经成为眼下最热门的话题之一。其实,使用中国元素在好莱坞大片中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了。近年来,美国好莱坞大片的“中国风”越来越劲,从取材中国民间故事的《花木兰》到《功夫熊猫》,越来越多的大片或多或少添加了中国元素。不仅在电影界,在时尚界,“中国符号”现今已是最受欢迎的元素之一,中国元素正在世界范围内影响着设计潮流的风尚。无论是在中国国际时装周上,还是在很多国际流行时装发布会上和一些国际时尚大牌的最新设计中,中国元素都日益受到宠爱。 以前,大家总在议论西方文化渗透到了中国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然而,人们所知甚少的是,其实早在17、18世纪,“中国风格”就已经卓然风靡于欧洲。从艺术到日常生活、从宫廷到市井民间,中国的印记随处可见。那时候,西方世界的许多人都以拥有中国物品为时尚和荣耀,视中国艺术为精致与高雅的象征。 从丝绸之路到马可·波罗的游记,神秘的中国抓住了追求新奇的欧洲人的目光,西方世界掀起了持久的“中国风格”热,无论是哲学、政治、历史,还是宗教、艺术,都明显反映出来自中国的东方文明的影响。而这一切,在欧洲的建筑等领域则留下了最深的脚印。 就好像生命的轮回一样,若干个世纪后的今天,在西方设计界,这样的说法再次风行:没有中国元素,就没有贵气。 我们估且不必讨论国际市场盛刮“中国风”的商业目的究竟是什么。“青花传世,色白天青,素胎托出美人香;古瓷流芳,返璞归真,霓裳鬓影人时尚。”随着周杰伦与方文山联手打造的《青花瓷》的流行,青花本身和其所代表着的中国元素就足以吸引人们的目光,并让世界感受到了一股来自东方、来自中国的动人力量。“中国元素”中所蕴含着的文化、底蕴、雅致与含蓄也使“中国”正在像一个优美的形容词一样变得时尚、流行起来。电影和音乐中刮起了“中国风”,服饰和家居用品上有涂抹着的“中国红”,甚至像电脑这样的IT产品,也走在了潮流的尖端。孔子学院遍布全世界,中国传统文化成为新世纪中国对外“软实力”。还有数不尽的中国文化展、文物展、艺术演出,吸引无数眼球;汉字汉语,成为世界最有发展潜力的语言教学产业……这一切,皆因为世界需要了解中国,中国的声音也愈加嘹亮。“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如今的中国正在体现着这掷地有声的口号。 作为世界文化的元素之一,中国元素正是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精华所在。而这种精华不仅仅体现在这些外在的形式上,也开始逐渐进入到了世界经济与文化的内核。就像吉利汽车对沃尔沃的收购,正是通过与世界知名品牌的嫁接,以较低的成本获取核心技术和国际营销渠道,并植入中国元素,使中国企业能够真正走向国际市场,彰显自主品牌价值。 创新不忘本,才是一个民族发展壮大的核心竞争力,而“中国元素”的盛行也让我们看到了中国正在逐渐走进世界舞台的中心位置,而这也正是中国强大起来的最重要基础。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