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环 】搜索到相关结果 431 条
青花瓷里意式美食
作者:
YY
来源:
里外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校园
设计
环境
描述:
太过于了解中国式的缱绻,意味若隐若现,情境似有或无,直抒胸臆的表达被看作是鲁莽,太过于张扬往往品不出深不可测的美好来,而这里却用直接作为自己最好的买点。Duecento Otto名字,来自意大利语,但其实只是餐厅门牌号的翻译而已。 和著名的纽约肉食储存库相同出身的餐厅旧址,经过伊斯坦布尔的新锐设计师妙手改造确实有了不同风格:铁艺大门似乎能够表达意式的欧洲浪漫,而旁边摆放的两个鸟笼座椅却让人觉得有丝丝中国元素萦绕。步入餐厅,所见更是让人眼前一亮:白底蓝纹的瓷砖营造出细腻的中国质感,搭配朴素的木制摆设,仿佛青花瓷风格也变得温柔而低调起来,但桌上放置的向日葵,又好像在提醒,这里可不是中餐厅。
岁月未能带走的玲珑
作者:
Amor
来源:
里外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校园
设计
环境
描述:
她曾是那个时代里,最为人着迷的贵妇人,拥有特别的宾客名单以及华丽的生活品位:她的一切都成为种人追捧的焦点,纸醉金迷的“沙龙”仿佛是她最繁琐和优雅的极致演绎,而这位上世纪二十年代旧上海流金岁月中东西文化结合的典范留给我们的除了那充满摇曳美感的风情,也给了半岛酒店重新复制那“东方巴黎”的灵感。 salon de Ning的名字直译过来便是宁夫人沙龙的的意思,而重新润色取义“玲珑”则默默地带出几十年前十里洋场的活色生香。
中国:多彩的珊瑚灯
作者:
李杨
来源:
里外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校园
设计
环境
描述:
这款曲线美丽的珊瑚灯,出自OisDesign之手,这是一个成立与2008年的年轻团队,气宗成员也来自各行业,但仍旧不妨碍他们在创意上的突破,多次受到德国RED DOT设计以及日本G00DDESIGN的嘉奖。 此次的灵感来源于对自然珊瑚的热爱,从而与台湾海洋生物博物馆携手合作,将这种情感物化为玲珑的珊瑚灯。顾名思义,整个灯身的造型便如同珊瑚一般,由许多单元体组成,每个单元体的型态如花初绽放。为了展现海中珊瑚折射光波的曼妙姿态,设计师利用特殊的导光科技,让隐藏在珊瑚花心的LED灯光所射出的光线,能在花瓣边缘均匀地滚上一层光亮,独特的视觉效果,令人眼睛为之一亮。同时,由于LED低温的特性,让人可以和Coral零距离接触。丝毫不用担心烫手的问题,当然LED灯的能耗也不在使用者的忧心范围之内。就像多彩的珊瑚,Coral共有六种颜色可让你选择,为居家生活带来感性而缤纷的灯光表情。 若你真的这这款可爱的灯具爱不释手,那么就去LOVERAMICS门店把它带回家吧。
身处闹市心如幽谷
作者:
王琪
来源:
里外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校园
设计
环境
描述:
新天希尔顿酒店坐落在市中心商务区的核心地段。整座建筑的设计理念源自于中国传统的礼盒,建筑外观像几个盒子错位随性地叠加而成,并巧妙地把阳光“请”进室内。 酒店的大堂装饰非凡,黄金雕塑的大堂景观墙由两万多块金属片拼接而成,造型现代又不失华丽。天花板上的LED吊灯造型和颜色皆与景观墙呼应,为酒店奠定了当代奢华的风格。 6间餐厅及酒吧虽装潢风格迥异,却都给人的是安稳温婉的舒适感:拥有13间华丽包房的随轩中餐厅设计独特,超高空间,没有任何隔断的设计将整个大厅展现在人眼前。
奢华和艺术独一品
作者:
本刊编辑部
来源:
里外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校园
设计
环境
描述:
心两相宜之感。环顾四周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酒店大堂内出自新加坡艺术家孙宇立之手的雕塑,双层缠绕叠加造型。像久未谋面的老友的拥抱,也像欢迎远方来客时紧握的双手。空间上下呼应,酒店穹顶的圆环 ,与尚文亮德厅堂蕴含了“天地人和”之意。大堂随处可见郁郁葱葱的竹叶盆景,增添了情趣和生机,使大堂的金色尽显奢华却不轻浮。
刘建华,关于“中国答案”
作者:
Tori
来源:
里外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校园
设计
环境
描述:
出生于60年代,他的青葱岁月在单调的文化氛围里,显得枯燥而漫长。即使13岁就离开了父母,开始了所谓的“艺术生涯”,但其实他的艺术学校是一座工厂,大学毕业则赶上85新潮……刘建华,中国g0年代后现代雕塑的代表人物之一,同时也是一位极具洞察力的社会批评家,2010年度马爹利非凡艺术人物。在他的艺术中。我们可以听到一种声音,暗示我们只有从个体角度来研究中国文化问题,才能摆脱对于中国文化的标签化认识,观光猎奇的眼光和当代艺术内部的机会主义心态。或许,也只有这样才能使中国当代艺术重返中国社会,为不可逆转的全球化趋势下第三世界国家的文化命运提供出有价值和尊严的“中国答案”。 “艺术家与生活贴近不是坏事,但是贴近之后,你怎么转换,重新认识。以前我做作品是在做加法,现在是在做减法,让它单纯,让它安静。” 对于当代艺术的误解已经太多,多到掩盖了它的优点,太多的形而上往往是其中重要的因素。层层罗列的元素对大众的辨识能力是一个极大的挑战。谁又愿意像捉迷藏一样去欣赏艺术品。08年的作品转型是他回归生活化的里程碑。“无意义、无内容”概念的提出并不能证明刘建华就是一个虚无的艺术家,就像没人能真正说明自己生存和工作的意义有多么大,但是那种现实作用却显而易见。
冯峰:颠覆自我
作者:
Tori
来源:
里外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校园
设计
环境
描述:
2009年,IAPA建筑设计公司正在进行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的项目,然而,其核心的两座中轴线标识性建筑——宣政殿与紫宸殿的复原设计方案却几度被推翻。IAPA广州分部的负责人在冯峰的作品展上找到了他,希望他以艺术家的角度去寻找观念和方法上的突破。 对于冯峰,人们更熟悉的是作为广州美术学院设计系主任,以及身为画家、作家、医药爱好者、雕塑家的他……身份的多重性,在不同学科与艺术之间的游走,恰恰反映了他对创作纯粹的热爱。他说“我始终相信,通过艺术可以改变生活,乃至改变世界。其实最终是为了改变自己,改变了自己也就改变了世界。如果说有所谓的艺术理念的话,这就是我的艺术理念。” 然而对于建筑,据他说,所谓仅有的经验是为家里所做的装修。两周后,冯峰带领学生制作了概念性的方案。不久,方案顺利胜出。 正因为他从没有做过建筑,所以,冯峰对这个方案的构想也一反常规思维套路——不做任何搭建。它选择在指定的地点(原宣正殿、紫宸殿的遗址上)种植树木,将树冠修剪成考古复原的宫殿形状。随着枝叶的生长,宫殿的形象渐渐模糊,消失,经人力的修剪后又开始重现。形成一个时有时无的建筑,不断生长的建筑。
城市的露天博物馆:朱国荣访谈
作者:
徐璐
来源:
公共艺术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博物馆
露天
自然环境
雕塑家
雕塑公园
作品
城市雕塑
现代雕塑
美术馆
公共艺术
描述:
朱国荣,现任上海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从1985年正式成立上海市城市雕塑委员会起即任上海市城市雕塑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已近二十载。从上世纪80年代初就开始积极推进上海城市雕塑的改革和国内数座城市雕塑公园的建设。如今,建设雕塑公园的热潮正在国内掀起,方兴未艾,于是我们就此话题展开了下面的对话。把现代雕塑放到公园里就好像把野兽放到了森林里公共艺术:您是如何理解"雕塑公园"这个越来越多出现在我们生活中的
李象群教授访谈
作者:
隋丽
来源:
公共艺术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公众
垃圾
可能性
空间环境
艺术性
艺术家
访谈
作品
城市建设
公共艺术
描述:
李象群先生是我国著名雕塑家,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院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雕塑家学会常务理事,0工场艺术中心艺术总监。多年来,他不但创作了很多优秀的公共艺术作品,还在当选北京市人大代表后,在各种会议上大力呼吁发展城市公共艺术,并提交相关议案,对发展我国城市雕塑艺术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本刊对他的访谈围绕
<
1
2
3
...
29
30
31
...
42
43
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