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叙事写人”在明清小说叙事文中的地位以及美学追求
作者: 吕绍玖   来源: 景德镇学院学报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明清小说   美学追求   叙事写人  
描述: 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内,中国抒情文学以诗歌为主,小说叙事文学出现的时间较晚,发展的较为迟缓。明清小说的诞生和快速发展,打破诗歌垄断的局面,我国小说叙事文学理论及文学创作到明清时代才真正繁荣起来,创作
一株非A~ F群沙门菌的鉴定与分析
作者: 余慧宏   曹健   宋建新   吴建英   闵文光   黄洁琼   来源: 实验与检验医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血清学试验   噬菌体检验   非A~F群沙门菌  
描述: 目的 对一株来源于本市饮食服务行业从业人员肛拭标本中的沙门菌,探求其鉴定方法,为非A~F群沙门菌的判定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噬菌体检验方法,在现有只涵盖A~F群沙门菌诊断血清未能分型的情况下,结合
吞天决 10 众生黎明
作者: 铁马飞桥著   来源: 广州:广东旅游出版社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鼻烟壶   清代   简介   英文   中国  
描述: 陈轩终于如愿进入了仙界,并且加入了仙界的丹轩门中。之后陈轩在天星地底无意获得了龙族至宝七彩玲珑珠,并因此与龙族四杰相识……
徽文化漫谈
作者: 王梓梧   来源: 党政干部参考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景德镇   文化形态   宋元明清   聚居地   徽文化   徽州   文化进程  
描述: 一般说来,徽文化主要是指宋元明清以来,根植于徽州本土,并经由徽州商帮和徽州士人向外传播和辐射,在扬州、汉口、苏州、杭州、南昌、景德镇等徽商聚居地发散,进而影响其他地域文化进程的一种历史文化形态。
御窑红釉:我的名字是红:清代御窑红釉瓷器
作者: 暂无 来源: 读者欣赏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烧制   景德镇   清代   皇帝     窑工   瓷器  
描述: 祭红又叫霁红。说起它,在民间还流传着一段悲壮动人的传说。相传在明朝宣德年间,皇帝想要用一套鲜红色的瓷器祭奠日神,于是诏令设在景德镇的督窑官加紧烧制。但是,窑工们多次试验,就是烧不出令朝廷满意的祭器来。多少技艺精湛的工匠因无法完成使命而被关进监牢,督窑的官员声称再烧不出皇帝催要的红釉瓷器就要杀人了。
乐平古戏台与明清乡村“族群”意识研究
作者: 刘莞芸   来源: 大众文艺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古戏台   明清   族群意识  
描述: 发展历程;深层次挖掘明清乐平戏台兴起的多重因素;研究乐平古戏台装饰特点;并从“族群”意识的认同性、相对性、活态性三个不同的角度来深度剖析促使乐平古戏台能够发展至今的原因、明清时期与现代乐平民众对戏台文化、宗族礼法文化的意识转变。
不专督陶而陶为专职的九江关监督——唐英
作者: 刘丽颖   来源: 景德镇学院学报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官窑   清代   御窑厂   唐英   瓷器  
描述: 清代御窑厂以督陶官为主要负责人的官窑瓷器烧造制度,是清代景德镇御窑厂管理体制的一大特征,它在一定程度上对景德镇御窑瓷器生产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作为清盛世的雍正、乾隆时期的官窑瓷器烧造离不开唐英。唐
李清:开创四川陶瓷新气象
作者: 陈诚   来源: 四川劳动保障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气象   陶瓷   大熊猫   文化特色   年轻人   李清   四川省   工艺美术大师  
描述: 着大熊猫吃竹子这一形象,散发出浓浓的四川文化特色。这里就是蜀山窑创始人、四川省工艺美术大师李的工作室。20年坚守走出“粗陶精制”路看着学生们忙碌的身影,李不由想起20多年前的自己。1991年,李从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毕业,被分配到成都搪瓷总厂
大茅山风景名胜区
作者: 沈游   来源: 老友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地理中心   景区面积   变幻无穷   三清山   海雾   浩瀚无垠   大茅山   风景名胜区   婺源   一线天  
描述: 大茅山风景名胜区坐落在江西省德兴市境内,地处三清山、龙虎山、婺源、景德镇围合的地理中心,与三清山东西并峙,是怀玉山脉的又一高峰,景区面积143平方公里,2014年12月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云海
紫禁城里的大雅斋匾额
作者: 本刊编辑部   来源: 民间故事选刊(下)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地理中心   景区面积   变幻无穷   三清山   海雾   浩瀚无垠   大茅山   风景名胜区   婺源   一线天  
描述: ,还规定了个人用器的数量。晚清时财力无法达到,官窑烧造御用瓷器已停滞多年。 清同治五年(1866年),为烧制同治皇帝的大婚用瓷,钦差大臣李鸿章筹银十三万两,开始恢复因遭受兵灾、已停烧十年的景德镇御窑厂。
< 1 2 3 ... 6 7 8 ... 34 35 36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