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活】搜索到相关结果 461 条
-
中国油画院十年——文化工人、飞地与重回共同体生活的可能性
-
作者:
韩涛
贺子明
来源:
建筑技艺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飞地
生活
文化
共同体
建筑观念
中国
工人
油画
-
描述:
"共同体是一种持久的和真正的共同生活"。——斐迪南·滕尼斯(《共同体与社会》,1887)"任何一个建筑观念都同时是对未来的投射,也是对城市历史的一个回溯式批判"。——Pier Vittorio
-
音乐门外汉的小情怀
-
作者:
木木
来源:
高中时代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作者
生活境界
姿态
阅读兴趣
优美
-
描述:
每个音乐门外汉回忆起童年的音乐记忆时,大概都会首先记起学校里的第一堂音乐课,我也是这样。初秋的微凉清晨,第一次走进幼儿园教室的我对一切感到陌生又惶恐,唯独墙壁上的贴花和老师那架陈旧的钢琴让我心生一丝艳羡。也许音乐与美术对每一个孩子都有着一种天然的吸引力吧。但一个沉默胆小的孩子,怎敢爱上需要当众Ⅱ昌唱跳跳的音乐课呢? 第一次上完音乐课之后,因为学不会老师教的曲子,因为即使学会了也很怕被老师要求当众演唱,我便从那时就开始害怕音乐。
-
生活海洋里的冲浪者
-
作者:
许晨
来源:
工会博览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活
冲浪
海洋
大海
-
描述:
“是凤凰落在大海,还是大海长出翅膀;绿色群山蓝色的海,帆儿飞在水面上……”一次激情澎湃的大型演唱会上,我有幸现场聆听了这首名为《彩色风帆》的大合唱.富丽堂皇的大厅,五彩缤纷的舞台,一排身穿漂亮演出服的歌者精神抖擞,整齐列队,随着乐队指挥手臂的起落引吭高歌.歌词充满了诗情画意,旋律洋溢着天籁之音,如醉如痴,美轮美奂,动人心弦.然而,更加令人心生感慨的是:那位站在队前的身材伟岸、动作规范优雅的指挥,就是这首歌曲的词作者.
-
一份有关“临时性群体”的报告——田中功起的《如何共同生活》
-
作者:
汪单
来源:
公共艺术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群体
事件
TOM
临时性
艺术家
共同生活
多元交流
雕塑
-
描述:
作为一项长期研究项目,每十年一届的"明斯特雕塑项目"展是一次对德国明斯特城市深入观察、多元交流的过程,也是对当下艺术与社会议题的直接回应。我们不难看到本届艺术家的作品紧扣明斯特的历史和重要的艺术事件,例如Cosima von Bonin和Tom Burr合作的装置《Benz Bonin Burr》,回应了四十多年前展出亨利·摩尔雕塑的事件,当时引起民众的不满,也促成了第一届"明斯特雕塑项目"展的举
-
田世信雕塑艺术研究片断
-
作者:
易英
来源:
东方艺术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命
北京人
生活经历
贵州文化
艺术研究
生活环境
风土人情
雕塑
-
描述:
田世信的艺术已经与贵州的文化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面对着他的雕塑,每一个人都会感受到那种来自大山深处的生命力。而面对着田世信本人的时候,他的面容,他的谈吐,以至他的生活环境,都会使人觉得它本身就是贵州文化的产儿。实际上,他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北京人。他的艺术不是对生活经历和风土人情的简单记录,而是
-
雕塑生命 田世信访谈
-
作者:
王宗亮
来源:
东方艺术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命
北京人
生活经历
贵州文化
艺术研究
生活环境
风土人情
雕塑
-
描述:
今天,当我们再次说起田世信,说起这位中国现代雕塑诞生的先导之一、被誉为中国雕塑界承上启下之人物……时间和年纪,反而成了最不重要的话题。迄今为止,田世信从未以一个“长者”自居,更未以“功绩”自封,直到今天,田世信仍在大刀阔斧地改变自己的创作面貌,寻索新的语言、材料或是有更多可能性的着眼点,而唯一未变的,恐怕就是他对雕塑的执迷,对职业的尊重,对艺
-
力和美的交响 田世信的雕塑艺术
-
作者:
邵大箴
来源:
东方艺术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市场
当代中国
艺术家
独立个性
生活积累
北京郊区
雕塑艺术
城市雕塑
-
描述:
在当代中国雕塑界,田世信是一位有独立个性的艺术家。他不像有些人那样追赶所谓的“世界潮流”不断改变自己的风格,以迎合艺术市场的需要;他也不像另外一些人那样,忙着接受各种城市雕塑“订件”,做一些违背自己意愿的“作品”。他在北京郊区的工作室里默默地耕耘着,凭自己的生活积累和体验,用
-
田世信生活——中国大漆艺术的传承与创新
-
作者:
暂无
来源:
东方艺术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活
中国文化
中国传统
传承
美学特性
漆艺术
雕塑艺术
创新
-
描述:
古代,大漆用于雕塑艺术,主要体现在佛器的髹饰上,如供佛器、容置器、携行器、密教法器等,其中最为典型的要属“夹芝漆佛像”。漆是万年不朽之器,大漆静寂不喧、沉稳内敛的美学特性也与佛像的山谷清音、空灵寂静相一致。近现代以来,中国的雕塑美学与材料应用多受欧美影响,极尽追求形式之极致,雕塑的过程就是研究材料、形式和空间关系的过程。后现代主义出现后,成品雕塑、废品雕塑、包裹雕塑、装置艺术、观念艺术、行为艺术此起彼伏,但是对于中国文化精神内核的探索和传承,终需由中国人自己来完成。大漆雕塑运用中国传统大漆为原材料,把丰富多彩的传统大漆髹饰技法运用到雕塑创作中,突破了材料的限制,创造出了崭新的雕塑格局。田世信在这个材料运用于雕塑创作探索过程中找到了一些突破。
-
什么是中国式幻想?
-
作者:
黄笃
来源:
东方艺术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游戏系统
幻想
创造力
雕塑作品
消费社会
艺术家
幸福生活
中国式
-
描述:
陈文令是一位非常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艺术家。他的雕塑作品总是把动物和人置于一种关系之中,这种关系通过狂乱的人和肥硕的动物之间的暧昧或紧张的关系得以实现,他借此把这种狂欢、运动、力量和欲望的表象推向了极致,既表达了一种世俗的快乐,一种
-
体量
-
作者:
暂无
来源:
东方艺术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游戏系统
幻想
创造力
雕塑作品
消费社会
艺术家
幸福生活
中国式
-
描述:
“体量”一词,多用于形容雕塑的空间感与重量感。所谓“体量水墨”,是指大笔浓墨产生的心理感受;他选择的英文“HEAVY”,是乌云密布、深沉浓烈的意思。他借用此词的良苦用心,在于以中国水墨表现深刻思想和浓烈情感。“体量水墨”代表中国传统水墨向当代转型的重要方向,是对中国传统写意的开拓与创新。
<
1
2
3
...
7
8
9
...
45
46
4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