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活】搜索到相关结果 652 条
-
青花纹样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
-
作者:
杨冰
李涔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设计
现代生活
青花纹样
应用
-
描述:
青花纹样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特的色彩、纹饰和造型向世人昭示着它的魅力与风采。它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我国民间艺术最为杰出的表现形式之一。
-
田园情韵扑面来
-
作者:
刘新元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田园气息
综合装饰
釉下彩
色彩绚丽
高温釉
艺术审美
高级工艺美术师
胡敏
工艺美术大师
乡村生活
-
描述:
的田园气息中受到笔墨情韵的启迪。 胡敏擅长高温釉下彩综合装饰,作品多以田园乡村生活为主,画面上景色秀美,格调高雅,色彩绚丽,笔墨清新,既有写实,又有写意,既有精细描写,又有大笔渲染;既有传统工笔画的意蕴,又有鲜明的现代品格。
-
探讨唐山骨质瓷特性在陶瓷灯具中的运用
-
作者:
张静
陈景风
来源:
现代装饰(理论)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骨质瓷
原料配方
灯具设计
艺术价值
骨瓷
如玉
瓷都景德镇
审美价值
骨灰瓷
生活水平
-
描述:
了;然而,随着经济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陶瓷灯具已经得到很多消费者的喜爱,陶瓷灯具以很快的速度发展起来。将唐山骨质瓷:"薄如纸、明如镜、白如玉、声如乐"的特性融入到陶瓷灯具设计中,这样,陶瓷灯具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都被体现的淋漓尽致。
-
格调生活 夏德武
-
作者:
石怀锋
邢楠
来源:
中国葡萄酒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博物馆
现代设计
生活方式
艺术家
专业训练
格调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景德镇陶瓷
-
描述:
艺术源于体验 夏德武早年于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接受了陶瓷专业训练;后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接受现代设计训练。之后又留学欧洲,期间游历了欧洲大大小小的博物馆。在我的印象中,留洋回来的艺术家多沿袭着两方的生活方式,游走于各式文化沙龙,而豆德武独爱清净。
-
从钧记
-
作者:
杨志
来源:
陶瓷科学与艺术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造型语言
器形
钧釉
区域空间
生活历程
景德镇陶瓷学院
艺术创作
瓷都景德镇
艺术过程
大象无形
-
描述:
对于艺术的过往,从来未有固定的轨迹与模式。即便长期从事于一个门类的艺术,还是会在前行的某段时间,因为未知知识的获取,抑或某种神秘力量的存在,来重新开启个人艺术创作生涯的全新之旅。对于钧瓷的介入即是在这样一种状态下,开始了两年多的持续感悟与创作。钧瓷,河南神垕古镇,一个既具有南方瓷都景德镇般旺盛的窑火规模之瓷区,同时具有着陕西陈炉古镇的某种地形结构,使我在情感上附注了更多在此创作的
-
教育名家垂范艺术大师风采——郑可先生诞辰110周年纪念活动简述
-
作者:
本刊记者
来源:
雕塑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立德树人
现代陶瓷艺术
纪念活动
艺术教育家
包豪斯
现代陶艺
学院美术馆
中国工业设计
精神风范
郑可
-
描述:
风范,2015年5月23日,"纪念郑可先生诞辰110周年大会暨《郑可》作品集首发仪式"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美术馆举行。本次活动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主
-
国人对罗丹艺术的若干误读
-
作者:
朱尚熹
来源:
雕塑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活动
文化交流
国家博物馆
曾竹韶
艺术语言
布德尔
加莱义民
中国美术馆
中法建交
旧时代
-
描述:
继1993年罗丹雕塑艺术展在中国美术馆展出之后,时隔21年,罗丹艺术展再次光临中国,目前正在国家博物馆展出。作为纪念中法建交50周年的重要文化活动之一,从外交与文化交流层面看,它的意义之重大
-
现代主义的终结——艺术走向生活?还是日常颠覆了艺术的既有边界?
-
作者:
何桂彦
来源:
雕塑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克莱门特
布朗库
杜尚
沃霍尔
劳申伯格
观看方式
走向生活
马约尔
贾科梅蒂
审美体系
-
描述:
早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西方艺术界就已出现“泛雕塑”的现象。不过,在当时,“泛雕塑”也只是一种表象,真正的问题是现代主义雕塑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内在危机,同时还需要回应装置艺术对它的冲击。实际上,进入20世纪之后,西方现代艺术的两条发展线索所形成的合力在上世纪60年代曾掀起了现代主义雕塑“去雕塑化”的浪潮。以罗丹为起点,
-
将形式作为精神的表征
-
作者:
何桂彦
来源:
雕塑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构成主义
立体主义
创作经历
拼贴
书写性
罗杰
弗莱
意象化
个人生活经历
现代雕塑
-
描述:
汪力的雕塑大多以人物作为对象,风格介于抽象与表现之间。不管侧重于抽象,还是强调表现,将两者融汇一起的则是作品中的形式。如果追溯西方现代雕塑的发展历程,就对形式的表达来说,主要有三个特点:一是受非西方艺术的启发,譬如来自非洲的木雕,所以形式上会具有某种原始主义的倾向;第二是源于形式主义批评与立体主义的影响,例如英国批评家罗杰·弗莱推崇的“有意味的形式”、毕加索使用的“拼贴”,它们使得其后的西方现代雕塑不断地走向
-
借世故谷韵,奏智慧雅曲
-
作者:
王飙
来源:
思维与智慧(上半月)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命
智慧
悲悯情怀
活着
处世
情韵
-
描述:
老于世故的人,生命里缺乏灵性。谙世故,而又不世故地活着,我们才能得到一段段生命的真趣和情韵。 谙世故,是说我们拥有着一颗洞晓人情世事的敏感心灵,拥有着一种感知人间苦乐的悲悯情怀;不世故地活着,则是
<
1
2
3
...
60
61
62
...
64
65
6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