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黑人雕塑
作者: 李慰慈   来源: 青年艺术 年份: 193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团组织   五十年代   交谊舞   集体舞   自娱性   欣赏性   舞蹈工作者   跳舞   青年人   娱乐活动  
描述: 黑人雕塑
身在红尘,心在尘外——画家刘戈印象
作者: 于欣江   来源: 青年与社会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绘画作品   最高境界   经典   精神生活   艺术家   儒释道   绘画艺术   中国画   中国当代   油画  
描述: 如果说,艺术家是丰富人类精神生活的缔造者,那么,画家则是这些缔造者中反应精神世界最直白的群体。一幅好的绘画作品不仅来自于它自身带给人们视觉感受上的审美价值,更重要的是它的内涵,而这种内涵与艺术家
走近莫奈花园
作者: 纳兰   来源: 青年与社会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   题名   批评家   题材   绘画   作品   莫奈   沙龙   日常生活   油画   青年   巴黎   画展   叛逆者   展览   印象   人像   着色   群众   评论家  
描述: 粗放,以简朴的日常生活为题材,不随时尚绘画端严人像和宏伟的历史场面。画展迅即成为巴黎街谈巷议的话题,群众不但前往讪笑,甚或向画布唾啐。其中莫奈(CLaude Monet)所绘的一小幅海景,受讥嘲最多。此画画的是哈佛港晨景,题名为《日出印象》。一个好讥诮别人的评论家就用此题名挖苦那群画
李奇登斯坦的波普油画《大作》
作者: 曹鹏志   来源: 青年与社会 年份: 198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   题名   批评家   题材   绘画   作品   莫奈   沙龙   日常生活   油画   青年   巴黎   画展   叛逆者   展览   印象   人像   着色   群众   评论家  
描述: 李奇登斯坦的波普油画《大作》
生活的流行色
作者: 暂无 来源: 青年与社会(中)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温暖   生活   母亲   人生   流行色   世界  
描述: 人生就像一个五彩线团,不论什么时候,只要顺着时光轻轻抽出一缕来,你就会从这往昔生活的经纬上发现人生的各种折光。最令人留恋的要算它的开头--你一无所知地降临于这个世界,睁开眼,展开耳廓,你激动
米兰时装周:五彩缤纷的斑斓世界
作者: 暂无 来源: 青年与社会(中)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温暖   生活   母亲   人生   流行色   世界  
描述: 当国内时尚前沿刚刚触到春暖花开时,国际的时装圈已早早地对2006、2007年秋冬潮流进行了发布。"米兰时装周",国际时装界的大事件,日前举行的秋冬发布也随着众多世界知名品牌服装展示会的上演而渐入佳境。当地时间2月23日,前帕尔马和桑普多利亚后卫贝塔里尼的前妻、目前担任足球节目主持人
油画《蓬巴杜夫人》审美阐释
作者: 周斌   来源: 青年作家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审美世界   精神情感世界   蓬巴杜夫人   审美   物质生活世界  
描述: 法国18世纪著名的画家布歇于1758年创作了这幅油画《蓬巴杜夫人》,我们可以看到油画中蓬巴杜夫人身着美仑美奂的服饰、光洁的肌肤、雍容的体态、高贵优雅的举止,就像刚从历史的境像中走来,却没有一点陈旧离我们远去的痕迹。我们可以在这幅画的背后看到蓬巴杜夫人的物质生活世界、精神情感世界和艺术审美世界。
一幅烟雨牛鹭图
作者: 暂无 来源: 青苹果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田野   活体   无定   犁铧   耕作   小品   水牛   高黎贡山   白鹭   雕塑  
描述: 一眼看见那幅大地上的水墨小品,我还真有些忘情:烟雨中一头灰黑的水牛孤零零地站在路边,脚下是无边无际待耕的田野。黝黑的身影像一具活体雕塑,身后的木犁是另一件静物,犁把翘翘直指云天,晶亮的犁铧斜插进泥土。耕作像是在不该停下的时候骤然停下——高黎贡山西麓的雨来去无定,说下就下说停就停,农事却不能等待。
用五彩画笔,绘心中奥运
作者: 代先洲   来源: 青少年书法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奥运   活动   绘画作品   中小学   科技文体   作品展示   宜昌市   幼儿园   书法   画笔  
描述: 2007年11月8日,宜昌市点军区第五中学大厅热闹非凡,学生们纷纷在一幅幅精美的书法绘画作品前驻足观看,议论不断,原来这是点军区第五届现场书画大赛的作品展示。这次活动的主题是我心中的奥运,来自全区21
徐悲鸿的爱国心
作者: 张帮俊   来源: 青少年书法(少年版)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爱国心   中国留学生   西方绘画   留学生活   美术学校   中国人   创造精神   徐悲鸿  
描述: 1919年,针对当时中国画学正日益丧失创造精神的弊端,为寻找西方画可采入点,徐悲鸿远赴法国开始了他的留学生活。徐悲鸿考入巴黎国立美术学校学习油画、素描,成为该校第一个中国留学生。在异国他乡,他如饥似渴汲取着西方绘画知识。当时,学校里有一位外国同学非常瞧不起中国,也看不起中国人。
< 1 2 3 ... 1007 1008 1009 ... 1011 1012 1013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