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时代肖像 穿越眸子的凝视:十问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副馆长 李旭
作者: 本刊编辑部   来源: 财富堂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雕塑作品   艺术家   题材   蒙古   道法自然   寻路  
描述: 李旭简介 艺术评论家,策展人,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副馆长。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曾长期就职于上海美术馆,从事策展及理论研究工作。 我们很欣喜地获知:大型艺术展“时代肖像—— 当代艺术30年”于8月17日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隆重开幕了,本次展览以肖像为主线索,涵盖绘画、雕塑、装置、录像和摄影等作品形态,全景式呈现改革开放30余年来中国当代文化艺术的发展历程。
震旦博物馆进军威尼斯双年展
作者: 本刊编辑部   来源: 财富堂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雕塑作品   艺术家   题材   蒙古   道法自然   寻路  
描述: 以收藏古器物、推广古器物学研究知名于业界的上海震旦博物馆近日宣布将进军第55届威尼斯双年展,邀请2012年上海双年展总策展人邱志杰进行创作,于5月29日在威尼斯的博物馆推出主题个展《独角兽与龙——Querini Satampalia基金会与震旦博物馆馆藏的地图学》。 展览为期三个月,主题将从“公私之辨、道器之辨、古今之辨”角度出发,拆解中华古器物“料工形纹”结构,以概念地图绘制、雕塑创作等不同的艺术形态将古代工艺元素重新转意与诉说,创作出具有中华文化美学内涵及现代性寓意的作品,反映出艺术家身处当代,对中华传统艺术的传承与反思。
当电流超越现实,你还会在乎震颠吗?:《电场:超越超现实——法国蓬皮杜中心藏品展》观感
作者: 唐羽   来源: 财富堂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雕塑作品   艺术家   题材   蒙古   道法自然   寻路  
描述: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的首秀是第九届上海双年展,主题是“重新发电”。而于12月15日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七楼举行的这个展览也与电有关:《电场:超越超现实——法国蓬皮杜中心藏品展》。 这个展览来自法国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119件展品,年代从上世纪20年代超现实主义伊始跨越至今,类型涉及绘画、雕塑、装置、影像、摄影、建筑模型和手稿以及难以确定形式的作品,艺术家包括米罗、毕加索、杜尚、恩斯特、马格利特、曼雷、阿曼、基彭贝尔格、凯撒、史波耶里、杜布菲、巴塞里兹、里希特、波尔克、古尔斯基、菲利克斯·冈萨雷斯·托雷斯、波坦斯基、巴尔代萨里等。
揭秘纳粹艺术品收藏
作者: 吴锐汶   来源: 财富堂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雕塑作品   艺术家   题材   蒙古   道法自然   寻路  
描述: 去年2月, 作家吉瑞·古查尔(Jiri Kuchar)经过5年的搜寻,终在捷克境内发现了16幅希特勒收藏的画作,据专家估计这批收藏的价值约为270万美元,但这只是冰山一角。和所有宝藏一样,纳粹艺术品收藏也披着神秘的面纱。尽管在德军战败后,价值连城的纳粹收藏一点点浮出水面,但还是没有人知道收藏的确切数量和价值。 掠夺珍宝的真相 在二战之后,人们曾发现一处藏匿于阿尔卑斯山小镇盐矿里的纳粹战利品,它们堆至3层楼高,其中约有6500幅画作、3000多幅素描和版画,100件雕塑及更多的织锦、家具和书籍!其中光是伦勃朗的画作就有27幅,还有多幅鲁本斯、波提切利和马萨乔等大师作品,其数量和珍贵程度远超世上任何一家大型博物馆。
王克平:“星星美展”那些事
作者: 杨棵   来源: 财富堂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雕塑作品   艺术家   题材   蒙古   道法自然   寻路  
描述: 1979年,《纽约时报》头版刊登了一尊“大胆而风格怪异”的木雕照片:一个原始扭曲的脑袋上,一只眼是瞎的,切成几何图案,脑袋的鼻子没有鼻孔,不能呼吸,嘴巴则堵了个圆塞……这件雕塑的创作者叫王克平,因参加中国前卫艺术事件“星星美展”而成为中国当代艺术史上无法绕过去的名字。2012年11月,“王克平铜雕作品展”在上海举办。尽管艺术家本人并未出现在展在览开幕式现场,但那些雕塑作品的形式和风格仍旧令人感到似曾相识。
“杂交”的困惑
作者: 王小慧   来源: 财富堂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雕塑作品   艺术家   题材   蒙古   道法自然   寻路  
描述: “这是次非常具有诱惑力的挑战。我喜欢挑战,一个真正的艺术家毕生都在挑战自己,超越自己。就像毕加索,你永远不知道他下一次会做出什么作品来。”常常有人会问我,你的灵感从哪里来,你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想法,创作出那么多不同的令人惊喜的作品。我会跟他们开玩笑说灵感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其实很多时候想不清楚灵感从哪里来,但当然它也是有原因的。以我为长发中心创作雕塑为例,长发中心董事长吴建平先生邀请我的时候,我最初是想帮他请德国的雕塑家来做,因为他的建筑是请德国建筑师做的,完全的德国风格,因此,他想在这个建筑空间中增加具有德国风格的艺术品,我的朋友介绍他来找我。
“争议只发生在中国”:乌里·希克和他的13亿捐赠
作者: 寿含章   来源: 财富堂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雕塑作品   艺术家   题材   蒙古   道法自然   寻路  
描述: 8月末一个阳光灿烂的下午,我再一次在瑞士Mauensee城堡见到了乌里·希克,相距上一次对他的采访整整4年。乌里穿着天蓝色衬衣从台阶上迎下来,我们走在花园里,再一次一同走过隋建国的雕塑“中山装”。花园的路上下起伏,乌里走得要比4年前慢了。 我们在花园里坐下,树木和湖水一片幽绿。不知是因为天气明艳,还是自己的心愿已完成,乌里·希克显得要比4年前放松和开朗。 我问他,“近来一切可好?” 他顿了顿,说,“这次捐赠居然引来这么多媒体,这是我没有料到的。
空灵高迈,韵接天籁
作者: 唐校笙   黄伶伶   来源: 中华儿女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传统笔墨   大胆创新   绘画作品   人法自然   岭南画派   创作理念   中国画   中国书画   花鸟   笔法  
描述: 组稿选题/唐校笙 文/黄伶伶 高权壮,号自然草堂主人。1968年生于广东省江门新会,现为中国书画艺术学会理事,北京爱晚书画院特聘画家。多年来主攻国画,擅长山水、花鸟、兼写人物,尤其在花鸟题材上特色鲜明,艺术价值和市场价值已臻极高境界。   其画风源自岭南画派。在师承岭南画派前辈艺术成就的基础上,师古而不泥古,学洋而不崇迷,博采众长,不拘成法,大胆创新,在许多方面有了新的突破和超越。多年来崇尚“只有美在心,才能美在画”,秉承“入法自然,师造化”的创作理念。能突破前人藩篱,另僻蹊径,形成自家独特之艺术风格。由于思维上有突破,笔法上有创新,使得传统笔墨在他画中得以提炼、升华和发展。作品呈现画中有诗,诗意入画,空灵雅致,尺幅万里的别样神韵。 高权壮的花鸟作品,其难能可贵之处就在于他不因循守旧,不囿于门派与家法,善于调融涵化,别开蹊径。于是才有了对当今岭南水墨画的革新与发展,在其作品中方可领略到个人的独特风格:大局观扎实沉稳,构图布局巧妙;其枝干的纵横交错,叶茎的穿插,繁花的呼应,足见独具匠心;疏密聚散,知白守黑,章法可谓严谨独到;局部表达隽秀细腻,虫鸟的形神刻画,灵动传神,恰到好处,往往借神来之笔平添大自然的盎然生机及真朴情趣!既在画中刻意制造矛盾又在看似不经意中化解矛盾;笔法上深谙中国画“墨分五彩”的真谛,更强调传统笔墨的回归。独创的“洗墨法”,枯润相宜,洗练酣畅,淋漓地表现大自然中的苔痕感和苍辣感,极大丰富了墨色的丰厚美感。用线方面,注重中锋运笔,慢笔徐行,或皴擦兼备,没骨写意;或顿挫断续,曲尽其致。放散浓淡中见严密,狂肆野辣里带含蓄,是其典型的风格体现。在渲染方面,点染精细,洁净无瑕,不失层次分明,飘逸淡雅中透出大自然的清新秀丽,让人感受到美在画中流淌,仿佛聆听到作者对大自然和生命的礼赞。可以说高权壮用自己独特的笔触诠释了国画传统笔墨的精髓,也展现了新一代岭南画家兼容创新、精益求精的时代风采。   迄今已出版的画册有《绘画四季》《绘画与自然》《高权壮绘画作品精选》等,入选《中国书画名家365》,多幅作品在《美术大鉴》《中华儿女》等大型媒体刊登发表,也常为海内外人士珍藏。2010年8月底高权壮作为国家特邀画家,随中国书法美术代表团赴韩国出席第十六届BE SE TO 美术节交流访问,参展作品《一本万利》再获嘉奖。
刘媛媛 放歌国为家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华儿女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传统笔墨   大胆创新   绘画作品   人法自然   岭南画派   创作理念   中国画   中国书画   花鸟   笔法  
描述: 文/本刊记者 陈晰   一首深情优美的《五星红旗》,让观众认识了年轻的刘媛媛,并送给她“红旗歌手”的美誉;一曲大气恢弘的《国家》传遍大街小巷,人们对别致的“龙媛组合”赞叹有加,刘媛媛也因此获得一个新的称号“美通天后”。   香港回归夜,她在金水桥畔唱起《闪光吧,香港》;新中国成立50周年大庆,她在天安门前以一首《五星红旗》拉开庆典的序幕;2010年国庆60周年盛典,她又与成龙一起在人民大会堂楼顶压轴演唱《国家》……如此“重量级”的演出,可谓千载难逢的机会。或许很多人想要问一句“为什么”?在姹紫嫣红开遍的中国歌坛,这个女孩子何以如此引人注目,将主旋律的“红歌”唱得这样红?   很多人想要知道答案,甚至有学者把她作为文化界的“刘媛媛现象”专门研究。但当你走近刘媛媛,或许就会明白,任何成功,并不只是“幸运”那么简单。   唱响《国家》   2010年9月19日,第五届全国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在福建举行隆重的开幕式。担任特奥会爱心大使的刘媛媛压轴演出,再一次唱起那首激情澎湃的《国家》。   《国家》唱过多少次?刘媛媛自己也记不清了。无论在人民大会堂、在社区街道、在北川中学、在西柏坡、在吐鲁番、在香港,她只记得,每一次唱起这首歌,都像是一次全场的大合唱。在海外唱起这首歌时,当地的华人总会热泪盈眶。刘媛媛感叹,一首好歌的力量,真是太大了!   说起《国家》为什么这样受欢迎,刘媛媛依旧滔滔不绝,有很多心得要和大家分享:“很多观众跟我说,这首歌的旋律一响起,便会觉得热血沸腾。”   这首歌的创作团队确实堪称豪华,5分钟的歌曲背后凝聚着200多人的心血,更汇集了各路明星:曾创作《生死不离》、《相信自己》等歌曲的王平久填词,曾获柏林电影节最佳电影配乐银熊奖的香港著名音乐人金培达谱曲,钢琴王子郎朗倾情伴奏,音乐才子王力宏、知名音乐制作人余秉翰担当制作,著名书法家欧阳中石题写歌名……   这首献给共和国成立60周年的歌意义重大,由谁来演唱?这在当初有一段悬念。   “男歌手首先确定了成龙大哥,谁来跟他搭档,最初并没有确定。王老师和金老师希望演唱者能够将美声、通俗唱法融合在一起,用一种真诚、质朴的曲风来表达那种大气、高远的意蕴。”经过了严格的“背对背”考核,即候选人都是被单独叫去试唱,不知道有多少竞争对手,也不知道竞争对手是谁——层层选拔后,女主唱最终花落刘媛媛。   与《国家》的相遇让刘媛媛惊喜万分:“在《五星红旗》这首歌之后,我一直在寻找一首能同样打动我、并有所超越的歌曲,拿到《国家》的时候,我知道我终于找到了。”   “一玉口中国,一瓦顶成家,都说国很大,其实一个家…… 虽然歌词很平实、很朴素,仿佛是在讲述,但它讲出了千言万语也无法表达的一种情感,很深的一种情感。所以,我想每一个听到她的人都会和我一样被震撼。”   一经试唱,刘媛媛与成龙的配合效果出奇的好,平和亲切中透着大气磅礴,传达出浓厚的爱国情怀和深刻的家国内涵,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刘媛媛在唱法上有了更大的突破,她将美声、通俗两种唱法完美融合,在传统风格中嵌入了时尚和流行的元素,亲切自然、婉转悠扬,展现出独特、深厚的演唱技艺。   《国家》一经发布,迅速“蹿红”。首发后不到一个月,《国家》就成为国内近60个歌曲排行榜荣誉冠军,网络试听次数高达60万次。一曲《国家》温暖了海内外华人的心灵,成为无数人的爱国心曲。   为了唱好《国家》,刘媛媛投入了巨大的创作热情。“那些日子是我最幸福的日子,也是我最忐忑不安的时刻”,提及创作《国家》的过程,刘媛媛说,“当拿到《国家》这首歌时,觉得特别亲切,好像一个做了很久很久的梦突然在眼前变成了现实。”刘媛媛把演唱《国家》的过程称作是对自己的一次磨练:“为了传达出歌曲背后的情感,我冥思苦想,一句句打磨,为此改变了很多以往的演唱风格。除了保持自己的演唱特点,还增加了一些流行元素,嗓音也尽可能厚实一些。”《国家》的曲作者、制作人金培达在听完刘媛媛的演唱后,称赞她为“真正是个会唱歌的人。”   那个激动人心的时刻终于到来时,刘媛媛也迎来了生命中最为特殊的一次演出。当得知要参加新中国成立60周年国庆联欢晚会,刘媛媛兴奋得几天没有睡好觉。但演出当天,更令人预料不到的是:他们演出的地点是在人民大会堂的楼顶上!“张艺谋导演没有事先告诉我们,在那里演唱也不可能有事先的彩排,到了现场我们才知道。有点紧张,但更多的是幸福和激动,我们都没有想到能够有机会在这么一个特殊的舞台上唱歌。”   演出是晚上9点多,刘媛媛和成龙中午12点就到了。“我们不停地练背歌词、彼此的配合,最后说好了吧,休息一会吧,但是谁也睡不着。一会儿我问大哥你睡着了吗,他说没有。再唱唱吧,然后又练。”   回忆起这次演出,刘媛媛的心情仍激动难平。“为什么我们俩这么紧张呢?因为这个场合太大了,这次演出太重要,太隆重了,应该说是在我们俩的艺术生涯中,想要表现得最好的一次。”   候场的时候,站在楼顶,一扭头,刘媛媛看到了天安门广场。广场上五彩斑斓,是一片沸腾的海洋,“我激动得眼泪模糊了眼睛,再看旁边的成龙大哥,他拿着一个相机,激动地这里拍拍,那里拍拍,好像已经抑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了。当音乐响起,我们唱起《国家》,心中真的是无限的自豪和骄傲。有了强的国,才有富的家,这歌词,比任何时候都体会得更加深切。”   “红旗歌手”与红旗的缘分   刘媛媛被媒体称为“中国新时代主旋律歌手的代表人物”,当然不仅仅是因为一首《国家》,让她一曲成名的,是那首著名的《五星红旗》。   10年前,同样是在天安门广场,国庆50年庆典,刘媛媛第一位出场演唱。那时候的她,刚刚毕业,是名副其实的歌坛新秀。能让她拥有这样难得的演出机会的,是《五星红旗》。   刘媛媛把这看作是一种奇妙的“缘”,她与国旗的缘。   1999年,为庆祝新中国诞生50周年,著名作曲家刘青创作了《五星红旗》,作品大气磅礴,感人肺腑。刘青认为这支歌是他为国庆创作的心血之作,唱这首歌的人应该有美声基础,音域宽、有爆发力,还要有民族韵味与民歌功底,同时,还须具备通俗歌手的亲切感。可是,原先认定的歌手却因为一系列原因迟迟不能来试唱,刘青突然想到之前曾经合作过一首《祝你好运》的刘媛媛,何不让她来试试?   拿到这首歌,轻轻哼唱了两遍,刘媛媛十分喜欢,仅用40分钟就完成了录音。听了她试唱的刘青激动不已:媛媛,这首歌就是你的了!   果然,《五星红旗》旋即红遍全国,先后获得了全国“五个一”工程奖,第14届全国电视文艺“星光杯”一等奖和全国“康佳杯”音乐大赛金奖,并被列为大学音乐课教程。导演陈凯歌听到这首歌后,主动要求亲任艺术指导,与中央电视台合作了《五星红旗》的MTV。   她的演唱,何以能打动刘青,打动陈凯歌,打动亿万听众?刘媛媛说,那是因为这首歌首先打动了自己。
师法自然 笔锋寄情:赵世杰油画作品选
作者: 思捷   来源: 中华魂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作品选   成功之路   部主任   美术学院   笔锋   西方   师法自然   艺术追求   中国美术   油画  
描述: 赵世杰,山东人,1955年生于大连,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油画系。曾任辽河石油报社美术部主任、辽宁画院画师、中国石油画院一级画师,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油画学会理事,辽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盘锦市美协主席。
< 1 2 3 ... 30 31 32 ... 34 35 36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