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浅论现代派文学的基本特征
作者: 李玉莲   来源: 承德民族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作家   象征手法   浪漫主义   心理描写   内心独白   现代派文学   莎士比亚   象征主义   现代主义文学   内心生活  
描述: 浅论现代派文学的基本特征李玉莲如果说西方十四至十六世纪人文主义文学标识了近代文学的开端的话,那么,十七世纪文学的主潮是古典主义,十八世纪是启蒙主义,十九世纪则是现实主义。而二十世纪以来的西方文学则五彩纷呈,千姿百态,被称为现代派文学的文学,实在是具有...
中国生活—马晗雕塑作品
作者: 马晗   来源: 城市环境设计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盆景文化   生活方式   审美   白领   城市化   巴比伦   展厅   作品   衬衫   雕塑  
描述: 1.能:中国风景ENERGY: CHINESE LANDSCAPE作品是将小人组合而成的盆景摆成48个,展台高低不同。灯源在距离作品的3m远处投射。在墙上形成高大的树影。小人色彩为带有血丝的肉色,上有银光粉,当展厅光线暗的时候,盆景会发出蓝光。
现代工业建筑立面设计探析
作者: 王攀   朱金凤   来源: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现代工业建筑   新材料   新技术   建筑色彩   尺度   比例  
描述: 社会的发展推动着建筑的变迁。经济、文化繁荣的今天,建筑不仅是为满足使用功能的需求而存在,也是城市的雕塑,逐渐成为一种文化精神的载体。这点不仅体现在民用建筑上,工业建筑也承担着同样的职责。工业建筑因其功能、使用性质,使得其外观大多呈现出大体量、大跨度的方形。怎样体现现代工业建筑的时代特点、体现企业文化,如何塑造现代工业建筑的形式美,是从事工业建筑设计的建筑师的目标之一。
离别·选择
作者: 陈元琨   来源: 语文天地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父亲   形象   比较阅读   阅读导引   描写   老人   少年   语文   油画   渡河  
描述: 这是我有生以来见到过的最美丽的云彩。天空恰似一张无可挑剔的油画:紫色的,掺一点点淡蓝;粉红的,加一点点白色。颜色调配得恰到好处,完美无缺地展现在人们眼前。有的说这是难得一见的火烧云,有的说这
让“重描”为文章增色
作者: 孙令燕   来源: 语文天地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父亲   形象   比较阅读   阅读导引   描写   老人   少年   语文   油画   渡河  
描述: 所谓"重描",即有针对性地着重描写,它可以是锦上添花的渲染,也可以是平地起惊雷的奇峰突起,还可以是举轻若重的工笔细描。不管何种重描,其根本的描写目的都是有的放矢,具有针对性和目的性,都是为了传达某种隐含的信息,或是埋下后文的伏笔,或是揭露文字后面的情感,或是透露作者的价值观。那么,学生在写作时,如何运用重描呢?一、渲染:淡妆浓抹总相宜渲染,在文学创作中用较为浓重的笔墨,对环境景物或人物的行为、心理作多方面的描写形容,以突出艺术形象,加强艺术效果。
妙喻连珠 余味无穷
作者: 樊维莲   来源: 语文天地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比喻句   文心雕龙   语言   作家   文章   古代文论   修辞手法   万花筒   善用   诗集传  
描述: 比喻这种修辞,古人早已用之。我国古代文论或说"写物以赋意"(《文心雕龙·比兴》),或说"以彼物比此物"(朱熹《诗集传》),这些都是对比喻的解释。比喻是一种具有神奇魔力的修辞手法,它像一个万花筒
《捕蛇者说》对比艺术分析
作者: 诸定国   来源: 语文天地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分析   对比艺术   作者   文章   两体   事物   设置悬念   运用   复杂性   读者  
描述: 对比是一种常用的写作手法,它把两种不同的人(或事物)或者同一个人(或事物)的不同方面,放在一起加以比较,从而使人(或事物)的性格、品质、特征、优劣更加鲜明、突出。柳宗元在《捕蛇者说》中通篇巧妨地运用对比,使文章的主题点石成金,构思精巧玲珑,文笔
说《口技》的艺术美
作者: 关玲   来源: 语文天地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表演艺术   艺术美感   描写   口技   主题   声音   比喻   艺术精品   文字   主要作用  
描述: 《口技》是清人林嗣环的一篇名作。它虽主题单纯,艺术上却别具特色。那细致人微的描写,绘声绘色的渲染,引人入胜的情节,浑然一体的结构,相得益彰地把短文凝聚成玲珑剔透的艺术精品,给人以心荡神摇的艺术美感。一、化声为形,形声兼备口技是一种模拟各种声音的表演艺术。它主要作用于人的听觉,听众通过对维妙维肖的欣赏,得到艺术上的享受。可以想见,作者写作
《故乡的榕树》行文四美
作者: 唐汉清   来源: 语文天地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表演艺术   艺术美感   描写   口技   主题   声音   比喻   艺术精品   文字   主要作用  
描述: 黄河浪的《故乡的榕树》是一篇玲珑剔透、真挚优美的散文,曾获香港1979年第一届中文文学奖散文组冠军奖。文章之所以脍炙人口,我认为主要是因为有下列四美。一美的意象文章的核心意象,就是故乡的榕树。榕树
我所知道的南京
作者: 康文怡   来源: 语文新圃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苍白   语言   天桥   比喻   语文   文字   天线   城市   夫子庙   南京  
描述: 南京,我是喜欢的。一直想为这个安谧的城市写点什么,却发现所有的语言对这座城市都是肤浅的。曾经把南京比喻成迟暮的贵妇,被那个来自南京的语文老师狠批了一顿: “你怎么没看到南京进步的一面呢?”老头很愤慨
< 1 2 3 ... 319 320 321 ... 330 331 33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