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人文主义影响下的丢勒——试从丢勒的油画及版画分析其人文主义
作者: 刘涛   陈丽宇   来源: 文艺生活(文艺理论)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古典文化   空间营造   科学性   线条   色彩对比  
描述: 德国的文艺复兴滞后于意大利与尼德兰,这是因为当时德国相对落后.丢勒的人文主义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丢勒对科学的热爱,对线条,素描,身体以及解剖的研究,体现在他对裸体绘画的兴趣.另一方面,他对古典文化的兴趣,对古希腊文化的兴趣.丢勒的作品还融合了本民族和意大利的新风.推崇古典文化的伊拉斯谟称呼他为"黑色线条的阿佩莱斯."
论油画中的色彩对比与情感传达之关系
作者: 张贺   来源: 文艺生活(文艺理论)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情感传达   油画   色彩对比  
描述: 色彩的对比关系是油画表现的重要方面,对于油画的画面效果,情感体现和情感传达,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油画中,画面上的色彩,无一不透露出作者的情感和内心世界,而只有把感情融入到作品中去,这样的油画作品才是有生命的.本文主要从油画中的色彩表现和对比来论述作品所体现的不同情感.
雕塑 何以难分拍场一杯羹?
作者: 郜婕   来源: 艺术市场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重量级   鲜明对比   当代艺术     雕塑家   艺术品市场   拍卖行   拍卖市场  
描述: 回顾国内近些年蒸蒸日上的艺术品市场,我们不难发现,与当代艺术板块中油画的如火如荼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雕望板块鲜有专场,而是一直作为油雕专场的陪衬,效果不温不火。在国内的拍卖市场中仅有几家重量级的拍卖行对此涉及,上拍数量屈指可数,几乎只有朱铭、隋建国、展望、向京、蔡志松等知名雕塑家作品上拍
突围与重建
作者: 石建军   来源: 当代油画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影像艺术   平面化   杜尚   装置艺术   十年   美学范畴   比内   史诗性   思考传统   艺术语境  
描述: 到诸如史诗性、壮阔的、神性的光辉一类的。后来我发现这些属于经典美学范畴的词汇在这样一个极度商业化、平面化的消费时代,这片土地并没有给我这种感受,因为在剧烈变革的时代,它比内地更加快速地走向平庸与物质。尽管这
中国当代油画具象与意象表现形式之比较研究
作者: 关玲   来源: 大众文艺(上半月)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具象   比较研究   意象   油画  
描述: 中国当代油画具象与意象表现形式之比较研究
浅谈油画中装饰色彩的应用
作者: 薛导   来源: 大众文艺(上半月)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色彩调和   装饰色彩   色彩对比  
描述: 浅谈油画中装饰色彩的应用
油画教学中对学生观看方式的培养
作者: 周俊文   来源: 大众文艺(上半月)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以色造型   观看方式   比较归纳   油画教学  
描述: 油画教学中对学生观看方式的培养
水杨酸对不同灌水下限青花菜根系生长、根冠比及叶片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园艺文摘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灌水下限   相对含水量   抗氧化酶活性   青花菜   根系生长   水杨酸   叶片   根冠比  
描述: 以青花菜为试材,采用大田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试验方法,研究了0.15mmol·L^-1的水杨酸(SA)对不同灌水下限(相对含水量75%,60%和45%)青花菜根系生长及叶片抗氧化特性的影响。
浅述徐悲鸿先生的素描艺市
作者: 余非   来源: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当代画家   头条新闻   香港苏富比   艺术价值   艺术水准   秋季拍卖会   中国书画   曾梵志   艺术修养   拍卖市场  
描述: 中国现代美术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杰出的画家和美术教育家徐悲鸿先生,他不仅在素描、油画、中国画上均造诣精深,而且在中国的人物、动物、山水、花鸟以至书法等各个方面都有突破前人之处。其创作力之强,修养、技巧之全面,实为艺术史上所罕见。笔者拟编写若干篇小文,对徐悲鸿先生的艺术分别作一些浅述,以飨读者。——编者
明代成化御窑瓷器 景德镇御窑遗址出土与故宫博物院藏传世瓷器对比 下
作者: 故宫博物院 景德镇市陶瓷考古研究所编   来源: 故宫出版社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明代   中国   瓷器(考古)   对比研究  
描述: 本书为配合故宫博物院与景德镇市陶瓷考古研究所联合举办的“景德镇御窑遗址出土与传世成化时期的御窑瓷器对比展”的展览图录。收录明成化御窑瓷器精品及景德镇御窑遗址出土相关瓷器标本。不仅展示了御窑生产的面貌,也使得学术界对明代御窑的认识越来越接近历史的真实。
< 1 2 3 ... 10 11 12 ... 21 22 23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