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反观工笔 中国当代工笔画学术邀请展
作者: 本刊编辑部   来源: 艺术汇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伦理学   生活   科学理性   汪曾棋   人生艺术化   维特根斯坦   思想者   丰子恺   价值取向   为人生而艺术  
描述: 在当今中外美术交流日益紧密和中国美术繁荣的多元发展态势下,中国当代工笔画有了博采众长和兼收并蓄的契机。纵观各类美术展览,当代工笔画呈现出风格多样化、语言创新化的繁荣态势,工致精细的描绘已然成为某种技术手段,繁复驳杂的作品折射出更多的是技法上的表现和创新。然而,工笔画创作在当代语境下产生多元样式的同时,诸多问题值得我们反思。
田卫 工人
作者: 李旭辉   来源: 艺术汇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伦理学   生活   科学理性   汪曾棋   人生艺术化   维特根斯坦   思想者   丰子恺   价值取向   为人生而艺术  
描述: 田卫的创作来源于早期工笔训练和对古代建筑摹写的经验,在逐渐忘象的过程构建起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将中国水墨绘画的空间感和时间感做现代性的抽离,在面对特殊的宣纸材质时田卫如同养玉人一样通过不断的磋磨和覆盖,获得自我理念中的真实。 艺术家田卫对水墨艺术的接触,来自从小家庭的书法训练开始。初中时一次偶然机遇,在孔庙画展中认识一位画家,在一种绘画作坊式的学习中从艺两年,田卫考入首都师范大学国画专业进入他所说的“工人”生涯。
沈沁的水墨面孔:生命的叫啸
作者: 夏可君   来源: 艺术汇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伦理学   生活   科学理性   汪曾棋   人生艺术化   维特根斯坦   思想者   丰子恺   价值取向   为人生而艺术  
描述: 当代水墨需要新生,水墨需要重新出生,水墨需要在现代性的处境中再次发生,以面对现代性的困难,而不是继承已有的程式化图式,也非沿用已有的笔法与笔墨功夫,而是要从个体的生命经验,从现代性处境中个体与世界的不和谐关系,从个体自身言说表达的困难出发。而对于一个女画家,比如沈沁,问题更为复杂,除了女性的身份维度,女性的自我性别意识与社会角色,比如成为母亲的过程,还有作为一个女艺术家绘画符号语言表达的性格难题,所有这些其实并没有多少传统可以参照,因为传统的女性绘画,在晚明以来,还是以闺房或工笔的装饰性,或者修心为主导,而并非个体情感与情绪的表达,也非个体生命姿态的确立。
格物致知 中国工笔画的当代表述
作者: 本刊编辑部   来源: 艺术汇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伦理学   生活   科学理性   汪曾棋   人生艺术化   维特根斯坦   思想者   丰子恺   价值取向   为人生而艺术  
描述: 中国工笔画在传统意义上似乎拥有不容改变的范围与定义,尤其北派工笔的富丽华贵与南派工笔的清新野逸已经在传统画家们的笔下得到完美演绎。但当工笔画走入当代,艺术家们从创作观念和表达方式上的变革开始远远脱离传统工笔画的概念和惯性思维,他们在艺术上的探索和激活,已经将“工笔画”这一概念表述出了一种新的文化姿态和艺术价值。
叶玉昶泼彩·心裁
作者: 王薇   来源: 艺术汇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伦理学   生活   科学理性   汪曾棋   人生艺术化   维特根斯坦   思想者   丰子恺   价值取向   为人生而艺术  
描述: 有别于中国传统绘画清淡古雅的视觉特征,叶玉昶的泼彩花鸟画显现出的是一种亮丽而厚重的审美特点。在其兼工带写的画面风格中,细腻工笔所呈现的具象性与泼彩晕染所带来的抽象性自然融合,从而达到虚实相生、中西融通、意趣无穷、变幻莫测的视觉效果。 虽已年逾七旬,叶玉昶依旧精神矍铄、思维敏捷。就在不久前,艺术家的泼彩扇面展在温州博物馆成功落下帷幕。
“指印”、“青花瓷”与“马爹利”
作者: 本刊编辑部   来源: 艺术汇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伦理学   生活   科学理性   汪曾棋   人生艺术化   维特根斯坦   思想者   丰子恺   价值取向   为人生而艺术  
描述: 《“指印”、“青花瓷”与“马爹利”》同样诞生于法国干邑,诞生于马爹利三百年酿酒大宅。这是我在法国干邑创作完成的另一件更具规模的大型空间装置作品,这件作品在马爹利酿酒大宅永久展示并收藏。《“指印”、“青花瓷”与“马爹利”》作品的构思是我在酿酒大宅现场思考并完成的。其实,这件作品与我原本计划的方案完全不同:原本的题目是“水墨在蔓延”。
方晨子 一种能够直抒的美好
作者: 李旭辉   来源: 艺术汇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伦理学   生活   科学理性   汪曾棋   人生艺术化   维特根斯坦   思想者   丰子恺   价值取向   为人生而艺术  
描述: 方晨子的作品来自其生存中最为简单的感动,而其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助长其创作能在瞬时间转化为一颗五彩斑斓的通天树,时间的累积和冲蚀构成方晨子作品中痕迹的重叠和破损,在无限幻化的大干世界里,根源却是一种能够直抒的美好。 I ART:你早期毕业于中央美院国画专业,我们知道“国画”是一个清末面对西风东渐一个自我防卫的民族性称谓。
蔡磊 平面上的空间构建
作者: 王薇   来源: 艺术汇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伦理学   生活   科学理性   汪曾棋   人生艺术化   维特根斯坦   思想者   丰子恺   价值取向   为人生而艺术  
描述: 蔡磊在其近期个展“模棱”中展示了一种来自视觉及形式的不确定性。在平面上借助浮雕语言探讨空间的工作方式,不仅为作品带来了不同的观看维度,亦呈现了创作语言的多重并置。通过对视觉、材料、审美的有效调控,作品在简洁的外在表征之下,涵盖了对空间问题的多层面探讨,并揭示了未来对相关议题挖掘的更多可能。 在蔡磊具有写实性特征的作品中,抽象性更多地体现在其作品的观念传达上。
孙振华 雕塑的创作实践
作者: 本刊编辑部   来源: 艺术汇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伦理学   生活   科学理性   汪曾棋   人生艺术化   维特根斯坦   思想者   丰子恺   价值取向   为人生而艺术  
描述: I ART:中国当代雕塑的发展经历了怎样的演变?孙振华:关于中国当代雕塑的起点有不同的说法,比较多的人认为应该从1978年、1979年算起,我个人在写作《中国当代雕塑》的时候,是从1979年“星星画展”开始算的。三十多年来,当代雕塑的发展演进的脉络总体上还是比较清晰的。最初在80年代有个形式革命的时期,这个时期主要是从过去比较单一的主题性创作、泥塑、写实的学院传统中走出来,探求个人的语言风格,探索雕塑的多种材料的运用,探索雕塑的形式美,借鉴和学习了西方现代主义雕塑的一些形式语言和反叛精神。
比尔·维奥拉 雕塑时间
作者: 本刊编辑部   来源: 艺术汇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伦理学   生活   科学理性   汪曾棋   人生艺术化   维特根斯坦   思想者   丰子恺   价值取向   为人生而艺术  
描述: “雕塑时间”是比尔·维奥拉给予他作品的定义。时间在电影和影像中是第一性的材料。我们所工作的,存在于镜头与胶片之中的那个东西,便是时间。比尔·维奥拉创造了一个可以自我延展的元素,它基于一种被肉身化的刚性的支撑上而存在于录像媒介之间。他构建了一种持续性的体验。在一定意义上说,这就像一个卷轴,一个最古老的视觉交流形态,是一种混沌并不断运动的状态。
< 1 2 3 ... 9 10 11 ... 19 20 21
Rss订阅